-
张方远:拒绝陆生入健保,不是说台湾是个讲人权的地方吗?
关键字: 陆生陆生健保陆生健保案两岸关系政治化台湾大学台湾高等教育在客观环境上,2015年台湾生育率是全球第二低,“少子化”的问题严重冲击了台湾高等教育的发展。台湾原世新大学校长赖鼎铭曾经指出,岛内大学将出现“东倒西歪、南倾北斜”现象,且从2016年起陆续会有私校倒闭(高校倒闭潮提前两年发生,2014年2月位于屏东的高凤数字内容学院正式停办,永达技术学院也在同年停办);赖鼎铭进一步预估,即使台湾的高校度过2016年风暴,但还有2028年第二波少子化,届时将有三分之一的大学受到冲击,先关系所、再并校,一万多名教师面临失业。在此情况底下,台湾教育部门与大专院校便将陆生视为解决生源不足的重要对象,大量的大专院校与大陆学校缔结为姊妹校;私立学校招收陆生更是竞争,不仅长期耕耘大陆的“985工程”、“211工程”等大学,也开始接触沿海地区高中,许多私校还礼聘具有大陆人脉背景的学者担任校长或副校长等职,目标就是面向大陆招生。
而在主观环境上,受到新自由主义浪潮的袭卷,1990年代以来台湾的高等教育不断走向产业化与自由化,1996年台湾的大专院校有67所,2007年已经扩张到149所,导致政府教育经费萎缩分散,进而使得高等教育商品化。如同长期投入两岸教育交流的台湾夏潮联合会会长许育嘉所言:“如果我们的教育主管机关是用优胜劣败的逻辑在办教育,我们怎么可能提供一个公平受教权的教育环境”,陆生所受到的包括无法纳入健保等不公平的对待,其结构性因素由此可见一斑。
陆生带着原有的想象来到台湾学习,而台湾社会对于陆生(以及他们所来自的中国大陆)也有着自己的想象。两者想象所形成的误区或是落差,就会成为矛盾与冲突的起点。有的台湾民众将陆生视为大陆派来台湾的卧底,例如之前某位陆生参选就读学校的学生会会长,却被一些学者解读为涉及“国安”问题,也曾传出台湾的“国安”单位企图“策反”陆生。另外有的台湾民众带着目的论的眼光来看待陆生,认为他们来台湾学习之后,能够将台湾的民主、自由与人权等“普世价值”散播回大陆家乡,例如台湾“陆委会”曾宣示推动陆生来台,就是要“分享民主、人权等普世价值,发挥具台湾特色中华文化优势,强化台湾多元、民主价值观的影响力”;《BBC中文网》也曾撰文分析台湾的民主与生活方式将会“改造”大陆学生。
台湾社会习惯以政治的角度来看待陆生,陆生纳入健保的争议就体现了其背后复杂的政治纠葛。例如有些支持陆生纳保的台湾民众,就是以“两岸两国”的观点来解读,认为陆生的权益应该比照外国人,“两岸两国”应该要和谐相处。因此说到底,陆生纳保在表面是上医疗或人权的问题,但在根本上则是政治的问题,呈现出了两岸因长期分裂而造成的暧昧与紧张。
早在2010年,台湾社会就出现了因快速交流而导致的焦虑与恐慌,陆生成为发泄情绪的牺牲品。当时在台的陆生仅有短期交换生,但网络上却出现马政府每月补助陆生新台币三万元的“谣言”,一位网友如此评论:“台湾政府真有趣,有钱不花在自己人民身上,拿钱去倒贴外国人,现在当中国人都比当台湾人还好”。这个谣言迅速在台湾发酵,那位日前说“纪念抗战胜利有想过我父亲的感受吗”的名嘴郑弘仪,就曾在选举造势场合上激情演说:“中国的研究生来,要补助他一个月三万元,这叫做XXX(三字经脏话)”,把陆生形塑为敌人,借此渲染仇恨、鼓动对立。这个“谣言”的真相是,自李登辉执政时期开始,台湾“陆委会”成立了“中华发展基金”,提供大陆来台撰写学位论文的研究生每个月生活补助新台币三万元,但是并非所有大陆来台研究生均有补助,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且获得审核通过,每个人至多只补助两个月;在政治的操作之下,这项基金已于2011年正式取消。
由于壁垒情绪所形成的误解,扩大了不实谣言的流传,“陆生每月领取三万元补助”的谣言至今仍在台湾社会街头巷尾传播,致使许多人以此理由反对陆生纳入健保。促使谣言被合理化的原因,则是岛内高涨的公民民族主义,带有排外的性质不断在内部指认敌人,由于历史与政治的情结,陆生与陆配是最容易被划分为“非我族类”的群体。不只是陆生,陆配在台湾也是长期面临社会、法律、制度的歧视与排挤,陆配在陈水扁时代取得台湾身份证的年限是8年(蔡英文任“陆委会”主委期间甚至主张要延长到11年),马英九政府在2009年缩短到6年,但始终无法比照其他外籍配偶一样4年就可以取得身份证。台湾“想象共同体”的边界是浮动的,区分文明与落后的标准也是双重的,对于欧美日可以无条件开放与拥抱,对于大陆或是其他地区则是封闭与拒斥。
陆生无法被纳入健保,以及陆配在台湾的处境,其实与蓝绿无关,因为社会上普遍的意识形态是一致的,而是与历史及其遗留下来的政治有关。陆生在台湾的尴尬身份,与台生在大陆的状况有些类似,既不能完全等同本地生,又不可能视之为外国留学生,身份认同的困难对于生活造成不便,对于心理也会带来冲击,彷佛处于灰色的夹缝之中。但台生的处境是不断在改善的,以北大为例,台湾学生的学费标准与本地生一致,而且也与大陆同学一样享有医保,至少在经济与医疗方面并不构成问题,而剩下来的相处与融合等问题,则只能依靠更为深入的相互理解才得以克服。但是陆生与陆配在台湾最为基本的生活条件与待遇,却还要面对很长的奋斗之路。
要解决陆生纳入健保的问题,就是要解决陆生的身份问题,也就是得直面两岸因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这一道关卡过不去,只靠着龙应台式的“文明史观”,那么谁也说服不了谁,两岸人民只会在交流的局面下愈走愈疏远。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16“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83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29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7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4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