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岳峙:霍光本想选个不如昌邑王的傀儡,谁知选出雄主汉宣帝
关键字: 海昏侯昌邑王汉宣帝霍光权力斗争政治斗争刘贺接班人继承人在汉朝400多年的历史上,作为一个只当了27天的皇帝,海昏侯刘贺的存在感是很低的,很少有人会提起,即使偶尔被人提起,也是作为嘲讽对象出现的。然而,随着海昏侯墓的发掘,刘贺突然咸鱼翻身了,不仅他的事迹一再被翻出来,而且有不少人很热衷于给他翻案。
按照正史上的记载,刘贺从被选为皇位继承人,从他的封地昌邑出发到他被废离开长安,前后总共干了一千多件荒唐的事,其中包括在入京路上强抢民女、入京后为昭帝举哀不哭、继位后瞎指挥等。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下来,也没多少人质疑。可是,按照这些年来翻案史学(用网上的话说,也可以说是逆转史学)的套路,用有些人的话说,总共当了27天皇帝,就干了一千多件荒唐事,平均每天要超过四十件,这差不多相当于他当皇帝期间,就没干对过一件事,每件事都干错了,都很荒唐,这当然不可能。那么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翻案史学认为,真正的原因是,刘贺不甘于被霍光当作傀儡,试图夺回一些本该属于皇帝的权力,于是被霍光操纵废掉,所谓一千多件荒唐事基本上是霍光废掉他的借口而已。甚至还有人借海昏侯墓出土了孔子著作就断定,刘贺生前应当是爱学习的人,那么就不至于太荒唐。
其实,至少目前还没有什么过硬的证据能够证明,刘贺被废的真实原因是与霍光争夺权力,而不是他荒唐。至于说因为从他墓里发现了孔子著作,就说明他爱学习,进一步说明他不至于太荒唐,这个逻辑链本身就不能成立。贵族随葬经典著作,在那个书籍尚不普及的年代,也是表示身份的象征,而不能直接证明他爱学习;就算退一步说,他确实是爱学习,也不能证明他就不荒唐,最典型的例子是南朝陈后主陈叔宝、隋炀帝杨广,就都是很爱学习的人,但言行举止也很荒唐。
但翻案史学有一个推测还是有价值的,也就是刘贺在继位后可能与霍光存在权力冲突。其实,按照常理推测,慢说刘贺不学无术,为人荒唐,就算英明神武如宣帝,也不敢在刚继位还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开始与一手将自己扶上皇位的霍光争夺权力。但毫无疑问的是,无论是谁登上皇位,都会与霍光发生冲突。
史书上一般都将伊尹霍光并称,有时也简称伊霍。伊尹是商朝的宰相,先王驾崩后,他受命辅佐幼主太甲。然而太甲行为荒诞,不像君主的样子,于是伊尹将太甲流放,并且写了《伊训》等著作,让太甲学习。被流放期间,太甲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于是,三年后伊尹又将太甲迎回,让他重新登上商朝的王位。关于太甲被流放这几年,伊尹以什么身份执政,曾经有过争议。《竹书纪年》的说法是,伊尹将太甲流放后,就自立为王,过了几年太甲起兵杀了伊尹。不过这个说法站不住脚,早在唐朝时孔颖达就已经批驳过。孟子说得更明确,如果伊尹流放太甲,是为了让太甲改过自新,然后再还政于太甲,“有伊尹之志”,太甲当然不会杀伊尹;可是如果伊尹在流放太甲之后,是想干脆篡位,那么太甲如果有能力,当然会杀死伊尹,重新夺回王权。所以,在孟子看来,流放太甲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大问题是有无伊尹之志。有伊尹之志,就只是为了教育君主向善行仁,如果没有,那就是篡位,当然不行。
但问题是,有没有伊尹之志,这是很难说清楚的,或者说,即使说了别人也未必信。比如曹操,就反复在各种命令中明志说,他并无篡逆之心,只是像周公辅佐成王一样忠心耿耿的辅佐汉献帝,匡扶汉室。然而终究他还是承认,“若天命在我,我愿为周文王”,也就是说,篡逆的事我不干了,留给儿子干。而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他所说,他没有代汉自立,而到他的儿子曹丕继承他的权位之后,就毫不客气的代汉自立了。当然,同样的一幕最后也落到了曹家身上,司马氏从司马懿开始经营,到司马炎时,终于废黜了曹魏,自己当了皇帝。
那么霍光有没有伊尹之志?这很难说。在昭帝和宣帝时期,霍光的做法是标准的权臣作风,但他毕竟没有篡汉自立,而他的后人也没有来得及篡,就被宣帝清算了。也就是说,霍光到底是王莽、曹操还是诸葛亮,现在就成了无头公案。正如白居易的诗说“向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曹操因为死得晚了,所以无论他怎样剖白,他儿子篡汉自立的事实终究无法改变,而霍光则因为死得太早,篡汉自立的事终究没有发生,所以也无从断定他究竟有没有伊尹之志。
但仍然可以肯定是,从霍光选择皇位继承人的做法看,他是希望能够选立一个年轻、无能的皇帝的,因为这样便于控制,他就可以长期掌握最高权力。
汉武帝雄才盖世,但他也始终没有解决接班人的问题。先是立嫡长子刘据为太子,后来发生了无辜案,太子据被逼自杀。之后他宠幸李夫人,于是想立李夫人的儿子刘髆为太子。可是还没来得及立刘髆为太子,李家就获罪被族诛,刘髆自然也就被边缘化了,于是被封为昌邑王,是为刘贺的父亲昌邑哀王。到汉武帝去世时,只有钩弋夫人的儿子弗陵,为了防止汉高祖去世后吕后专权的情况再次出现,汉武帝将钩弋夫人赐死,并托孤给霍光、上官桀等人。
但汉武帝在位时,雄才大略,权力都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集权的好处当然是很明显的,因为权力集中,所以只要掌权的人英明神武,就很容易办成一些大事。可是,集权的弊端在于,因为权力过分集中,所以一旦掌握权力的人突然去世,这个权力中心不存在了,就会引起一些混乱。汉武帝去世前,托孤的时候,为了防止权力过分集中在大臣手中,架空自己年轻的儿子,所以并没有将权力都托付给霍光,而是还有上官桀、桑弘羊、金日磾三个人,以相互牵制。可是,汉武帝去世后,桑弘羊首先被废,金日磾早亡,只有上官桀和霍光掌握实权。很快,霍光就以上官桀图谋“杀霍光、废昭帝、立燕王旦”为名,杀掉了上官桀,独揽大权。
其实,同样的情况后来曾多次上演。强君往往也伴随着权力高度集中,而且往往因为他太强势,儿子总是很难让他满意,就总是想换储,结果最后总是让一个年轻懦弱但听话的小儿子继承皇位,再托孤给大臣,而且一般都是同时托付给几位大臣。可是,这样做的结局无一例外的都是很快就爆发了政治斗争,权力最后还是会集中在一个大臣手中。比如刘备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结果是诸葛亮很快就在政治斗争中打倒了李严,成为权倾朝野的权力核心,只不过诸葛亮始终对汉室忠贞不二,没有其它个人私欲,也没有刻意培植个人势力。唐太宗李世民的情况与汉武帝相同,太子承乾和次子李泰争储,最后是懦弱无能的晋王李治意外成为皇位继承人。而李世民的托孤大臣很快也在政治斗争中乱作一团,反而被武则天攫取了最高权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54“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31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89“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7“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