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野:选出默克尔,对德国还是一件好事吗
关键字: 德国大选德国选举默克尔德国经济难民潮默克尔还是合适的人选吗?
面对这些内忧外患,德国人再次选择了默克尔。的确,当下确实没有更好的选择了,舒尔茨的政策比默克尔更左,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能够取而代之的特质;相比之下,默克尔至少久经考验,她已经是西方大国中最富经验、最有手腕的领导人了,《金融时报》甚至认为她已经可以归入杰出领袖的行列,值得我们举首仰望;但有人对她的评价并不太高。
虽然被称赞成熟、稳健、务实、灵活,但她的执政风格却是问题导向的,执政史更是几乎由一个又一个危机组成,很少见到她有主动的建树,更缺乏大手笔的改革。默克尔擅长“吸收各派政策精髓而形成自己的主张”,或者说就是夺走别人的关键议题为己所用,放弃自己原先的立场主张也不在乎。从废除义务兵役制、改革教育制度、放弃核能、接纳难民到最近突然支持同性婚姻,她对此乐此不疲。
这样做积极地说是实用主义、博采众长,消极地说就是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没有定见。换言之,她并不清楚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对未来道路也没有规划。在这方面,默克尔远不如撒切尔夫人,后者虽然执政时间不如前者、执政成绩也是毁誉参半,但至少有明确的价值观,有坚定的信念,也因此改变过世界。相比于萧规曹随的默克尔,撒切尔显然更有资格被称为铁娘子。
没有定见自然也就不会有那么坚定的决心,也就没动力、也没必要“苟利国家生死以”。各界普遍认为、默克尔也不得不承认,今天德国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施罗德“2010议程”的荫庇,而她恐怕没有这个眼光、至少没有魄力推行如此未雨绸缪而又痛苦不堪的改革,更遑论以自己的政治前途为代价。所以虽然默克尔的执政时间已经大大超过了前任、口碑也遥遥领先,但论起留给继任者的政治遗产,恐怕将高下立现。
在大多数时候,默克尔总是避免采取明确的立场,只有当全国达成共识之后才下决定。这种风格说好听点叫懂得静观其变、顺势而为,说不好听就是没有主见、随波逐流,指望她力排众议,实在是有些困难。在对难民敞开大门前,默克尔的确尝试过逆民意潮流而动,但随即全面投降,白白让那位巴勒斯坦小姑娘在镜头前哭了一把。
德国人自己对默克尔“沿路踢罐子”的执政风格也不是没有牢骚,他们甚至为此造出了一个新词——“默克尔了(merkeln)”,意思是不做决定、能拖则拖。2013年大选辩论时社民党的对手施泰因布吕克批评默克尔,说她的座右铭是“只要不出错就行”、她的联合政府四年都在绕圈;2017年,舒尔茨则批评她“只是在墨守成规”,“现在,我们在这个国家是能够安居乐业。但是我们希望明天还能继续安居乐业,所以你必须要向民众解释清楚:我们要往何处去?”很显然,如果德国人真的有意回答这个问题、有意改弦更张,那么默克尔并非当下最佳的人选。
“自由与民主之路”还走得通吗?
德国人再次选择默克尔显然表明他们眼下还不想改弦更张,他们还是想继续作为过去70年来我们所熟悉的那个西方来面对今后危机四伏的世界。这里固然有老龄化社会不思变革的因素,也有面对越来越强的不确定性更追求稳定的考量,还有对默克尔的经验和能力的认可与奖励;但最重要的,是表明面对一个剧变中的世界,德国人的主流政治认同仍然没有发生变化。
即使是空前的难民危机、空前的文化冲突和空前的民粹主义浪潮,也没能使德国人背离西方原来的价值观念。即使在英国、美国和法国都有人愤怒了,德国人依然平静,依然高度认同英媒希望他们捍卫的“自由与民主”,决心继续坚持多元主义、人道主义和开放政策,继续扮演反对者口中的“圣母”。
虽然默克尔在本次竞选中时常遭到右翼分子的示威,虽然“好人(Gutmensch)”这个嘲讽看似单纯、自我仇恨、欢迎难民的德国左翼的词也流行于德国舆论场,但“车站鼓掌者(Bahnhofsklatscher)”依然是德国社会的主流。对德国选择党“德国的宪政体制何时反击?这个该死的虚伪何时停止?”的疾呼,大多数德国人依然嗤之以鼻;那些“不受政治正确这种蠢话影响,勇敢地公开说出自己想法的人”依然被挤压在德国社会的边缘。虽然德国选择党可能赢得超过10%的选票,但“好人”们也在严阵以待,NGO和反对党们现在正竭力为难民们争取“家庭团聚”的权利,抨击默克尔政府为入境人数设限的企图。德国依然是那个被强奸者会向强奸者道歉的国度。
在这种氛围下,很多话题依然不能讨论,关于危机的公开辩论依然受到阻止,美国和法国那种全民的大辩论,在德国依然很遥远。这并非全然由于“政治正确”,更多的也是因为德国人还没有准备好去理解应对这些危机,他们希望“妈咪(Mutti)”能够为他们隔离和规避风险,不愿、也没有准备好对若干关键性问题进行反思。
德国人也没有多余的运气,大多数政治人物对于这些关键问题同样没有概念。默克尔在大选中的一骑绝尘,表明对她不满的人既无法在制度内找到改变现状的方法,也找不到够格的替代者。默克尔作为一名糊裱匠的出色表现,避免了对政治共识的刺激与挑战,但也使必要的改变失去了契机。她到底是德国的镇定剂还是麻醉剂,目前还不好说。
总而言之,得益于目前的政治共识,那些或正在、或将要威胁德国和欧洲的危机都没能使2017年的大选中飞出黑天鹅。但也正因如此,一些危机将变回房间里的大象,一些灰犀牛则会更加被熟视无睹。虽然默克尔的确在过去的洪流中屹立不倒,但谁也不能保证她未来在狂奔的灰犀牛面前还能取得同样的成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日本这回要对美国咬紧牙关不松口了 评论 26“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评论 114“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评论 144“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评论 228“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评论 224最新闻 Hot
-
“机智!中方出新招,进一步堵住漏洞”
-
“美国7年级学生相当于中国3年级,中国在嘲笑我们”
-
鲁比奥:美国想和平欧洲却谈战争,“世界颠倒了”
-
跟风美国?日本也要下手
-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愿与杜特尔特家族和解
-
“谁都不想挂电话” ,美俄元首两小时都聊了啥?
-
雷蒙多焦虑:美国每天都要有“落后中国”的紧迫感
-
“中国提出需求,俄方愿保障:就差技术方案了”
-
讲个笑话,这就是“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
-
“G6要告诉美国:要对华施压,还要被你胁迫,臣妾做不到”
-
“比美国先进20年,但中国稀土业要居安思危”
-
黄仁勋:全球一半AI人才都是中国人,根本阻挡不了
-
特朗普要查哈里斯
-
英法加谴责以色列:震惊!再不收手就制裁!
-
特朗普还是忍不住,暗示拜登“隐瞒癌症病情”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张永宁,任宁德市委书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