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泉:中俄关系“官方热,民间冷”?
关键字: 俄罗斯中俄关系习近平普京中俄贸易中俄外交中俄合作而且,2014年以来西方国家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对中俄传统经贸活动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由于制裁导致的卢布大幅贬值,融资渠道收紧,俄罗斯人外贸产品的购买力极速下滑。传统华商在制裁风暴之中的一片哀号。据笔者一位曾在大型批发市场工作的朋友介绍,在制裁之前,除去正常工资,他仅凭借货款汇率差价,一次就能有10000卢布左右的额外收入(彼时人民币兑卢布还是1:4到1:5),而现在不仅这项额外收入基本没有,甚至连基本工资都无法保证。而笔者另一位做农产品贸易俄罗斯朋友也在慨叹中国农产品“没有以前便宜了”,制裁对中俄传统贸易活动的冲击可见一斑。而在制裁继续,俄罗斯经济持续不景气的情况下,传统贸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制裁前水平都有困难,想要取得突破恐怕是难上加难。
除了这些日常吃穿用度的贸易之外,中俄两国在重工业和科技领域的合作也是很有历史,相对成熟的,而且现在,俄罗斯方面对继续推进此方面的合作也是格外上心。笔者于2014年9月列席了在乌法举行的上合组织青年创新论坛,与2015年7月观摩了在汉特—曼西斯克举行的金砖国家创新合作论坛,这些论坛当中都有如何吸引中国投资以孵化俄罗斯高新产业,重振俄罗斯工业的“重要议题”。但是,随着俄罗斯冷战后实力的衰落和中国的迅速赶超,中俄两国在技术领域的差距急剧缩小,俄罗斯的“技术优势”已经不明显,而且高新产业和重工业是“长线投资”,短期内不易收回成本,就当前俄罗斯的现状而言,在俄罗斯的高技术产业和重工业领域取得突破也并非易事。
由此看来,在中俄传统经济合作领域已经比较成熟完善和由于制裁造成的俄罗斯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在中俄传统经贸合作领域可拓展的空间比较有限,只有打破以往的惯性思维,不走寻常路,才能更好地借助当前中俄友好的东风,促进自身的发展。
中俄在哪些领域具备合作潜力?
众所周知,中俄两国经济合作有很强的互补性,中国方面有劳动力、资金方面的优势,相对于中国而言,俄罗斯有区位优势(地处亚欧大陆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资源优势以及目前已经不太明显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鉴于中俄两国之间技术差距的缩小和俄罗斯市场的萎缩,本着扬长避短的精神,对于中国来说,未来的中俄经济合作应当在发挥中国在劳动力、资金方面的优势和利用俄罗斯的区位和资源优势上下功夫。
对于中国而言,目前俄罗斯最可利用的便是其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资源正越来越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则可以弥补这一制约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当然,俄罗斯也看到资源优势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一直不肯放松对其资源的控制,然而,随着西方国家对俄的制裁和俄罗斯经济的低迷,现在俄罗斯对其资源的控制有所松动,这给了中国企业进军俄罗斯能源领域的大好时机。近日,中石化拿下俄罗斯两座油气田的开发权便是明证,而这也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未来中俄能源合作由中国单方面购买俄罗斯油气资源向中国直接参与俄罗斯油气资源开发方向转化的趋势。
俄罗斯地广人稀,基础设施比较薄弱,这给了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拥有巨大优势的中国拓展市场的巨大空间,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腹地,掌握着从亚洲通向欧洲最便捷的通道,其地缘优势是无法替代的。而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制裁终究不会永久化,俄罗斯基础设施的改善,将在未来中欧之间建立一条快速高效的人流、物流通道,这无异于给中国提供了一张促进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长期饭票”。因此,俄罗斯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很有可能成为中俄合作新的增长点,双方在此领域将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此外,中俄两国在旅游业、科教文卫事业、电子商务等领域也有巨大的合作潜力等待挖掘。
当未雨绸缪,充分准备
再次升温的中俄友好关系给了国内企业家们新的热情和巨大的鼓舞,很多人面对俄罗斯这片新的市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毕竟俄罗斯是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并且有180多个民族,地区差异极大,社会状况复杂,需要处理的各种矛盾较多,因此开拓俄罗斯这片领域切不可抱着急功近利的心理。想借当下中俄友好关系的东风,应当建立认真研究俄罗斯的国情,对俄罗斯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并且在过程中要准备充分,考虑周全,做到未雨绸缪,可进可退,旱涝保收,长远发展。
而培养对俄人才,是各种准备工作当中最重要的一环。由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长期处于衰退的状态,加之以国际倒爷为主体的第一批华商在苏联解体之初的混乱之中迅速捞取了“第一桶金”,国内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对俄罗斯的轻视态度,对俄人才一时间受到轻视。久而久之,国内对俄人才出现缺口,对俄罗斯的研究走向滞后。而这种缺口和滞后的状况使得国人对中俄关系难以做到正确把握。过去,由于对俄罗斯国情缺乏认知,在俄华商经常会在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变化当中遭受很多不应有的损失,而现在,中俄关系虽然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但各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并没有消除。面对中俄合作亟待升级的今天,应当加强和重视对俄人才的培养,储备工作,培养一批精通俄语,熟悉俄罗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专门人才。只有这样,才能使中俄之间的经济合作保持稳定发展的状态,才能使我们不至于面对中俄关系和俄罗斯国内的变化而感到“措手不及”。而这些,正是我们通过中俄关系获取长期收益的重要保证。
总之,当前中俄关系大发展,对于国人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只要我们扬长避短,认真应对,未雨绸缪,我们就会将中俄之间的友好关系转化为现实的收益,为中俄两国人民造福。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最新闻 Hot
-
“不确定哪个更侮辱人,是关税,还是美国派他当大使”
-
“还当我们都是没上过学的乡下人?!”非洲人怒了
-
电动车模式上太空?“中美太空竞争发生重大转变”
-
他信首次公开回应:洪森给我女儿“下套”,“兄弟情”已破裂
-
“亚洲国家刚被课税40%,谁搭理鲁比奥那套中国说辞”
-
尬…特朗普称赞“非洲小美国”总统英语不错:哪儿学的
-
布局印尼,“别怀疑中国人的能力”
-
菲律宾被上调关税,美前官员先急了:还要不要跟中国竞争了?
-
又下黑手!美“中国委员会”要美高校停止与中国合作
-
“中方多次建议不听,现在撤回为时已晚”
-
政府“没跪”,日本经济大拿反批:让特朗普感觉被背叛了
-
特朗普“垂涎”非洲这五国,自吹“我们比中国更好”
-
警惕!“美企竟这样绕过禁令,偷拿中国关键矿物”
-
中国30天免签政策太香,有人催英国赶紧加入
-
石破茂:决不能被美国小瞧
-
和特朗普抢时间,“原本运往中国的也在转向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