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岚峰:这次的韩春雨论文撤稿事件能说明什么?
关键字: 韩春雨事件韩春雨撤稿科学研究可重复性人品专利【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袁岚峰】
2017年8月3日,著名的科学期刊《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河北科技大学韩春雨副教授团队于2016年5月2日发表在该期刊的论文。这次撤稿,是韩春雨主动申请的。在历时一年多后,这场戏剧性事件终于给出了一个科学方面的阶段性结论。
如何理解这场事件?
我的专业是理论与计算化学,不是生物学,所以我无法对其中的科学原理和技术细节做太多解读。不过,全世界的科学工作者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具有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不同领域、不同学派、不同个人之间当然也可以有很大的区别,但这些区别还是远远小于科学工作者与科学共同体之外普通大众的区别。
不少事情在科学共同体内部是常识,对大众却可能比较陌生。因此,此文就是基于这些科学共同体内部的常识,希望对大众解释清楚一些容易理解的要点。生物学专业的朋友肯定有更深入的解读,我们也期待着他们的高见。
在我看来,对这件事的分析可以分为对韩春雨个人的和对相关单位的,而对韩春雨个人的分析又可以分为科学上和人品两个层面。
首先来看科学层面的分析。这是目前公布的信息最多、最容易取得共识的一个层面,也是其他所有分析的基础。
科学期刊发表论文和撤回论文,是什么性质的事?这是许多人不太了解的。
现代的科学杂志在发表一篇论文前,都会经过审稿的程序,请匿名的同行来对文稿提出评论和批评。越是高级的期刊,审稿的标准越严格,这是期刊信誉的生命线。
微博上有关《肿瘤生物学》杂志撤稿的话题
不久前撤回107篇中国作者论文的《肿瘤生物学》杂志,在审稿方面就做得一塌糊涂,许多论文用的审稿人全都是作者推荐的审稿人,而这其中许多推荐审稿人的邮箱又是伪造的,评审意见自然也是假的。这固然首先要怪作者和中介机构造假,《肿瘤生物学》尸位素餐的编辑部门也要负不小的责任。
我有不少同事朋友在担任学术期刊的编辑,他们都兢兢业业地为每一篇稿子寻找合适的审稿人,消耗很多时间精力。这是他们为人类共同的科学事业做的奉献,为此我们对他们深怀敬意。如果自己不去找审稿人,全盘接受作者推荐的审稿人,那还要编辑做什么?无怪乎《肿瘤生物学》最近被SCI(科学引文索引)除名了,这样荒唐混乱的杂志确实应该从学术界清除出去。
因此,一篇论文经过严格的审稿流程发表出来,就意味着论文结果的可靠性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得到了杂志和审稿人的支持。在没有相反证据的情况下,其他人默认地就会相信这些结果。所以在韩春雨的论文发表之初,许多人为之振奋。例如中国科学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邵峰院士撰文《如何才能涌现更多“韩春雨”?》,我在观察者网发表文章《韩春雨究竟做了什么?意味着什么?》,都是在相信这个结果的前提下做的讨论。
韩春雨论文的可重复性遭到质疑后,有一段时间常有人在我的微博下留言批判我,说我“为骗子张目”之类。这些人不懂得,科学论文不是商业项目,更不是赌博、碰运气,本质上是诚信度最高的一种人类活动,说一句就要顶一句的。《自然·生物技术》发表的论文,在有人提出相反的证据之前,我有什么理由不信?
科学家的特点,不在于“未卜先知”地总是站在正确的一边(这样的“神人”并不存在),而在于尊重证据,在新的证据面前能够改变自己的观点。2016年9日,饶毅教授和邵峰院士致河北科技大学孙鹤旭校长的信件就是一个例子。此信全文如下:
河北科技大学
校长孙鹤旭
尊敬的孙校长,
我们属于今年5月第一批对贵校韩春雨的科研工作给予正面评价的科学工作者行列。我们为中国科学的进步高兴,尤其对目前条件不如我们自己所在单位的科研人员,能取得该成果,更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们的高兴与您以及其他关心中国科学发展的人一样,依据于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初期,鉴于韩春雨的工作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发表在严肃的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论文有任何明显问题,根据我们自己的学术背景,我们按照国际学术惯例正面肯定了韩春雨的工作。
后来,陆续有人对韩的该项工作提出质疑,现在看来国际和国内很多实验室都未能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虽然也还有极少数人称好像还不能完全说不能重复),给韩本人、河北科大乃至中国生物学研究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且这些质疑一直未得到来自韩春雨及其团队的正面和有说服力的回应。在经网络传播和发酵后,已演变为中国科研界令人瞩目的一件大事,可能影响中国学术生态。
因此,在进一步实验验证其正确与否之前,各方(包括河北科大)宜谨慎对待韩春雨及其研究成果,不宜给予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河北科大如果真的在近日开学典礼横幅那样热捧韩春雨、继续争取2亿以上经费,恐怕欠合适,建议考虑暂缓,待验证结束后确定。
鉴于这件事的影响力和关注度,以及科学研究成果的严肃性,请允许我们建议河北科大按照国际惯例成立由校内和校外相关专家组成的委员会(如果需要,我们可以帮助建议委员会成员),认真仔细核实韩春雨的研究成果,如有必要,可安排韩及其团队在委员会成员知晓或在场情况下,重复实验结果,以尽快得出严谨的结论,澄清事实,帮助河北科大,也帮助韩春雨个人和实验室,也许还能有助于我们国家其他单位建立起对重大学术争议的合理解决方法。
饶毅 邵峰
2016年9月21日
令人遗憾的是,河北科技大学对二人来信的回应只是这样一封简短的信:
尊敬的饶教授、邵院士:
您们好!
非常感谢二位对河北科技大学的厚爱。
学校将认真考虑您们的建议,同时希望继续支持河北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
此致
敬礼!
河北科技大学
2016.9.28
于是,2016年10月饶毅和邵峰公布了信件内容以及双方沟通的始末。这就是很典型的科学家的做法,观点跟着证据走,有一分证据讲一分话。
韩春雨的论文既然通过了《自然·生物技术》的评审,为什么又会出问题呢?这是因为别的研究组都无法重复他的实验结果。一般而言,审稿人不会自己做实验去检验论文的结论,他们能判断的只是这项研究在科学原理和内部逻辑自洽方面有没有硬伤,是否具有足够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对结果可重复性的检验,是要等到论文发表以后,全世界所有对此文有兴趣的研究组来做的。
在这里必须强调一下,可重复性是对科学研究的一个非常强的要求。如果一个结果像《天龙八部》里段誉的六脉神剑一样时灵时不灵,那么原则上它是不能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荒谬言论”,默兹:我会跟特朗普谈谈这个 评论 0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2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0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299最新闻 Hot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
印度称向这几个国家通报了行动
-
巴军方:印度袭击已致26死46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