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亮:从《人生》到《百鸟朝凤》,有人辜负了吴天明导演吗?
关键字: 百鸟朝凤吴天明唢呐百鸟朝凤好看吗?百鸟朝凤值得看吗百鸟朝凤下跪电影和小说的最大不同
电影大部分忠于原著,不同之处,一是原著中唢呐匠其实有三个儿子,已经分家。吴天明的处理也许是要加入一些母性元素。最大的不同,就是原著中师傅并没有成为最后的英雄。当游天鸣临场忘记了百鸟朝凤怎么吹,师傅便黯然离去再未出现。最后在病榻上承担悲情和坚守功能的是父亲。
小说里最后写道:“父亲那种看似寡毒的蔑视、打击、嘲讽,其实是伤心欲绝,是理想被终结后的破罐子破摔。”不是匠人英雄,而是父亲这样的普通民众承担了时代变迁造成的文化痛苦。小说的逻辑也许更自然更人民一些,最后结束在西安城墙上乞讨者吹出正宗《百鸟朝凤》的时刻。
在电影里,吴天明老人的感受代替了肖江虹或者年轻时代莫言的想象。导演对待拍电影的态度就是焦师傅对待吹唢呐的态度。唢呐匠那句“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也许正是吴天明的体验和倾诉。
(左起:导演吴天明、原作者肖江虹、编剧罗雪莹、编辑周昌义,照片来自肖江虹博客)
从《人生》到《百鸟朝凤》,未能改变的
换一个时代,这片子里的事物也可以成为对封建余孽的批判。比如女人为男人洗脚。唢呐匠能够决定一个亡人的盖棺定论,这也有点美化乡村秩序了。小说里,起初大家都住土房,而电影里,唢呐匠们都住青砖碧瓦大院子,似乎传统文化就要住在古老庄重的地方。
放在1980年代,谢晋、吴天明以及他们发掘的陈凯歌们拍电影的时候,我保证片中农民家都是草泥屋,传统都是愚昧落后。1985年陈凯歌的《黄土地》反思传统,最后主角决然走出黄土地。到了《百鸟朝凤》,走出去没意思了——断指和尘肺,稍稍批判一下这个打工社会。留下来才可贵,但是决然之气没了。以至于散场时候我听见有观众对同伴说,电影到结尾实在拍不下去了。蒲鲁东也无法进入新时代,但是能真诚而无意识地展现自己的失败。
吴天明导演1987年的电影《老井》,讲的是山村引入科学,突破传统,终于打出第一口水井,同时也有人走出了大山。基调属于1980年代踌躇满志的“新启蒙”大潮。
艺术家可能至今不明白科学、启蒙这些东西都不是独立的,总是和政治经济制度交织在一起。1980年代光鲜的新启蒙运动,让艺术家误以为自己是时代主角。但主角在别处。政治、经济、科技发展有自己的主体力量,趋势也不符合他们的口味,他们并不理解,于是就有了1990年代蒲鲁东式的“人文精神大讨论”。
在《百鸟朝凤》里的西安古城墙修复现场,肯定也有科技、经济逻辑,但是导演只能转身把目光投向乡村。这仍然是高加林式的返乡吧。路遥《人生》里的农村学生高加林进城失败,损失一切尊严,黯然回乡。今天的吴天明也在精神上无奈地魂归乡里了。(写到这里就百度了一下,1984年的电影《人生》果然是吴天明拍的。)
(《人生》剧照)
不过我觉得,吴导演并非就是认同女人给男人洗脚之类,而是拥有了一种豁达,这次不去计较这个。
不要认为吴导演从启蒙中退出了,这不过是个循环,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一贯方式——文化主义。
“唢呐是吹给自己听的”,这句话被当作匠人执著精神的表达,却正好说出文化主义的局限。
电影放完后,影院忘记亮起了灯,好像是电影放映员睡着了。随着人工智能自动化技术发展,很多年以后,电影放映员也会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吧?
最近我都在忙着写各种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策略的文章,有点跟不上传统文化派了。但还是匆草几句。这电影蛮适合看谢晋一代电影的人来看的,党组织、居委会可以组织观影。央视六套买过去吧,献给还在看电视的爸妈们。
点击阅读肖江虹原著小说《百鸟朝凤》
触摸水滴,坠入智能国: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凌木木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评论 30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评论 53直播:美国新一轮“弃台论”,不同寻常 评论 7“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 评论 167最新闻 Hot
-
“暴政!”哈佛禁令引众怒,中国学生不敢离校
-
欧盟拒绝回应,贝森特补刀
-
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
美方直说了:中国太强,“金穹”是为了做准备…
-
“谈判毫无进展!建议6月1日起对欧盟征50%关税”
-
特朗普撂狠话,苹果盘前跳水
-
“华盛顿死了2人,但加沙死了5万人,昨晚又有多少孩子被饿死?”
-
“战场转向,中国将再次占据先机”
-
火速被叫停!
-
“87%靠中俄设计 ”,特朗普又要整“紧急状态”了
-
“中美关系缓和新迹象”
-
“前所未有”,韩国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
-
普京再提“缓冲区”:在推进了
-
1票险胜!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过关,债务上限+29万亿
-
美华裔教授: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自己的民族被迫卖房
-
石破茂与特朗普通话45分钟:他打给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