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亮相人大“一带一路”论坛,只来得及说出一小部分精彩
关键字: 一带一路中国人民大学一带一路经济论坛亚投行胡鞍钢欧晓理一带一路官员胡鞍钢教授用多张PPT展示了中国在国内外的巨大工程,从珠港澳大桥到中吉乌铁路,这些堪比世界奇迹的影像和名词震撼了现场的观众。他更是在四个现代化基础上提出了第五个现代化——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但胡鞍钢教授赋予了基础设施建设更高的理念:从重塑世界经济地理的角度畅谈“一带一路”,打通新中国执政历史,把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代的政策统筹联系起来,谈论从全国一盘棋到有重点发展再到今天更高层次的重新规划。
胡鞍钢老师称港珠澳大桥堪称当代的都江堰工程,可以造福百年
基础设施输出就是所谓的过剩产能输出吗?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吴晓求教授的回答是:NO。“一带一路”的理念远远超过产能输出的现实主义。他从金融体系的角度阐述中国的理想。面向未来十年中国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我们要给世界提供一个什么样的金融体系?它一定是更加开放、有序的金融体系。
困难也不少,除了政治、法律、安全风险,还有人的差异。孙振宇说到非洲的工人一个月发一次工资可不行,得一周发一次,甚至有的企业一天发一次。看来,如何向这些国家输出中国人的“勤劳革命”,也是“一带一路”工程在物质层面之外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带一路”概念首先由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于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看似相比学界领先了一步,却是在多方调研基础上提出的。事关一个必将高度集成官学商民的伟大项目,那些实践者,尤其是“一带一路”主政官员的亮相格外引人注目。今天到场的官员欧晓理和王文松均是人大校友。
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司巡视员欧晓理身兼官员与研究者身份,曾经带领队伍沿着中国内陆边疆几番实地考察,不仅收集大量数据和资料,对于“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也有灵光一现的贡献。不久前他刚刚面对媒体辟谣:“一带一路”是中国今后对外开放和对外经济合作的总纲领,不存在谁在路上、谁在带上,谁不在路上、谁不在带上的问题,全国各个省区都覆盖,而不是此前有媒体报道的18个省区市。权威地位毋庸置疑。今天他在谈笑间又帮大家解开了不少心结。比如坊间有人问“一带”与“一路”哪个重要,哪个先行?他说就像大鹏的两个翅膀,哪个优先?
今天他指出,“一带一路”是谋划大格局的大手笔。中国不想改变这个世界上的既有游戏规则,但是可以改善这个规则。“一带一路”借用全世界都熟悉的古代中国与世界的文化符号,站在历史和价值观的制高点上,得到多数国家的认同。不过谈到不少省份地市争相宣传本地在丝绸之路历史上的地位,他认为这样意思不大,还是要务实。因为曾脚踏实地在中国内陆与中亚国家考察,经验丰富。他说了个有趣的故事,因为中国人写政策文件时候喜欢使用诸如“战略通道”、“前沿阵地”、“桥头堡”之类带有军事色彩的词汇,一度让一些国家误以为中国人要采取某种进攻行动。这是在“一带一路”工作着要避免的,“丝绸之路”这个词则非常好地传达了中国人的善意。要让各国包括仍然犹疑的美日都了解,“一带一路”是一个造福世界的伟大的和平与发展项目。
王文松也说道,如果有国家反对“一带一路”反对亚投行,那可能是认识还不到位,要给他们时间。因为全世界人民都要吃饭,都想过好日子。在场观众不禁会意地笑起来。他提到中国人援助非洲,首先帮人家修医院,建学校,开公路,打水井,不像有些国家援助非洲的时候把大量资金花在搞宪法搞价值观上,越搞越乱,老百姓却没得到什么实惠。
几年前曾有美国记者撰写一本叫作《中国超级银行》的书,描述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在国内外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上的力度之大,令美国的政策银行自叹弗如。但是王文松告诉大家,国开行在规划大项目的同时,十分重视社会公平,国内80%的助学资金都是国开行提供的。在未来“一带一路”的规划开发中也必将发挥多层次的作用。
对于美日新动作比如亚开行最近宣布增加1000亿美元投资用于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王文松表示乐见其成。“一带一路”开发原本就是开放包容的。
泉州市副市长刘忠则直接来自“一带一路”建设前沿。他追述泉州在历史上的地位,描述今天泉州骄人的经济建设成绩,对各种数字如数家珍。泉州已经开始设立海上贸易大宗交易平台和资源配置平台;引导纺织服装等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到东南亚、南亚、中亚、中东欧等地方投资设立产业专区或者营销中心;鼓励建材企业赴海外投资矿产开采项目;在海外设立机械装备研发中心;通过与沙特等国家合作,推进中阿石化产业园的合作开发……看得出来,一些地方已经雄心勃勃地展开“一带一路”工程。
“一带一路”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郑新业做压轴发言,他提醒大家“一带一路”上各国与我们的国情不同,比如伊斯兰金融传统的特点就需要注意。不少国家的平均GDP比我国高,所以我们不是去援助穷国,而是尝试合作互利。
中午十二点论坛准时结束。专家们只是说出了一小部分精彩。意犹未尽,会后继续讨论。
郑新业副院长的发言是中国模式与“一带一路”,但是会场上未及展开。会后他表示,中国模式并非在于笼统地谈论政体优势,而在于吸收包容,增强能力。我们要学习西方的很多优秀经验,也要对自己的优秀经验了然于心。比如台湾税制,给地方返税只有3%,相比之下,大陆返税地方25%的税制就极大激发了地方的创造性。
讲坛上,几位学者官员都语重心长地提到,“一带一路”是长远的工程,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来完成。孙振宇说的更实在:搞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很大,要想收回成本也要二三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整个论坛现场,我看见在座的学生有的在投入地听讲,有的则在电脑上忙碌自己的求职简历、论文文档,顺带听听有趣故事。这一幕非常自然——不论他们在做什么,“一带一路”就像空气包围在身边。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会更加体会到这个大工程的用心良苦和影响深远。
5月25日,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还举办了一场“一带一路”与金融改革讲座。后天,大后天,各种关于“一带一路”的务实务虚活动还将继续。在人大论坛,权威们稍稍露脸,更多时候他们埋头干活。
投身“一带一路”的热情在各地发芽,也难免有滥竽充数。如何把这样多的热情统筹起来,去粗取精,去芜存真,转化为中国与世界生生不息的文明力量,考验着中国人下一步的智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