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殷之光:“圣战”与伊斯兰世界的现代化历史
关键字: 查理周刊巴黎恐袭巴黎枪击案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世俗化文明冲突论中东伊斯兰世界现代化《查理周刊》编辑部一声枪响,不但救活了这份半红不紫的小众刊物,还很可能顺道救活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铅笔制造业。当然,在这么一个政治高潮时刻,我们的格局不能太小。我们还应当看到,在启蒙运动、推翻路易十六旧王朝、拿破仑战争结束许多年之后,西方现代性的起点、自由主义信仰的精神祖国法兰西终于又一次站到了宇宙中心。
这只是文明的冲突?
在“反恐战争”这场圣战中,《查理周刊》终于替法兰西争了口气,树了个典型。现代世界的八国联军们满脸凝重地站在一起,强烈谴责那帮草菅人命的伊斯兰义和团。大家义愤填膺,一致要求,要给伊斯兰世界送点现代思想去,一面可以消灭目无自由的伊斯兰拳匪,一面还可以拯救一下不知自由是何滋味的穆斯林群众。这支西方新反恐联军的猎猎大旗上写着几个大字,民主化、现代化。而在穆斯林眼中,这支“反恐”联军却与他们历史记忆中的十字军没有差别。他们傲慢、粗暴、贪婪,甚至对神毫无敬畏之心。他们肆无忌惮地踏上穆斯林的土地,任意妄为地寻找地下埋藏的宝藏;他们侵占穆斯林的土地,烧毁穆斯林的城市。正是基于对西方这支十字军的愤怒,穆斯林们聚集到了一起,开始圣战。
伊斯兰世界也有过世俗化的努力,但多数最终以失败告终。
从整个19世纪以来的世界史角度来看,中东伊斯兰世界的现代史是一个反抗的历史。伊斯兰的反抗除了今天我们熟悉的泛伊斯兰主义影响之外,还有更复杂的世俗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诸如民族主义、泛阿拉伯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等等都在20世纪中东与世界历史互动过程中扮演过重要角色。将阿拉伯世界的反抗笼统地表述为“文明的冲突”毫无疑问抹杀了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淡化了西方殖民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秩序中的霸权主义色彩。并将伊斯兰世界中的反抗,抽象化为一种纯粹的信仰冲突。而近些年来的“反恐战争”则是这种“文明冲突”话语的国家暴力表现。从情感上,“反恐”描绘了一群只懂得破坏建制的坏分子,一群与“正常”社会相对立的人。在对“恐怖主义”的界定背后潜藏着非常浓厚的西方文明中心意识,以及霸权主义国家战略。近些年的“反恐战争”基本上变成了对伊斯兰教整体的文明冲突。将西方的现代秩序视为“常态”、视为“普遍”。用“恐怖主义”这顶帽子,掩盖了种种形式的对抗行为。用“政治伊斯兰”或者“极端主义”掩盖了伊斯兰世界内部的多样性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对霸权主义的反抗在世界各个角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面向,进而“极端主义”的问题也必然与各个地方的社会历史特性相结合。但是缺少了对反抗问题历史化的理解,缺少了更广大的政治关怀,缺少了对阶级问题,对不平等的认识,今天的反抗活动便一定会丧失方向。而成为互相之间无休止的仇杀。《查理周刊》激怒了穆斯林,来自穆斯林的子弹则又激怒了欧洲人。倘若不将反帝、反殖民放在一个更长的革命线索当中去理解,那么今天的世界将无可避免地走向碎片化。反帝、反殖民不是斗争的终结,而是斗争的开始,它导向的最终点是民主革命,是平等,是一个没有了霸权主义的大同世界。这是我们普遍性的理想。
在今天的西方人眼里,伊斯兰世界不可理喻。他们就像是西方物质现代化恩泽下不知感恩、不懂包容的坏孩子。就像美国电影《钢铁侠3》里面那个留着大胡子的神秘恶棍满大人。今天的伊斯兰世界在西方眼中,就像是19世纪的中国,他们神秘、易怒、暴躁、幼稚、不知礼节。他们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还远远落在后面。在亨廷顿提出他著名的“文明冲突”理论之前,美国保守主义学者、阿拉伯问题专家伯纳德·刘易斯(Bernard Lewis)便撰文提出,穆斯林愤怒(Muslim rage)的根源在于,这是“宗教的东方”(religious East)对“世俗的西方”(secular West)进行的挑战。刘易斯引用托马斯·杰斐逊的话,将美国的建国精神根植于政教分离之上。他强调,虽然政教分离是启蒙运动最重要的政治遗产,但是只有到了美国,政教分离才通过立法,从哲学理想变成了政治现实。在刘易斯看来,绝大多数未完成政教分离的宗教都无法真正传播至全世界。而唯一的特例便是伊斯兰。
刘易斯将伊斯兰的历史看做是与欧洲基督教文明相对抗的历史。其形式是双方对领土主权的拉锯争夺。这种十字军对抗圣战士的局面一直到了17世纪中期欧洲殖民秩序兴起而正式结束。世俗化的欧洲殖民者们将亚洲与非洲纳入了殖民世界格局之内,至此以后,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为代表的“伊斯兰世界”便走上了闭关锁国的防御道路。那个曾经不可一世的伊斯兰帝国随着西方的强大而深陷困境。熟悉中国近代史的读者们会发现,在我们近代史课本上读到的“丧权辱国”、“内忧外患”等字眼,几乎可以不加改动地用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身上。19世纪西方殖民扩张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的对抗活动,似乎都遵循着类似的路线。
随着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以及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独立浪潮的兴起,欧洲创造的殖民世界秩序正式宣告结束,取而代之的是美国贸易自由主义霸权下的全球秩序。越来越多的美国人被石油带到了中东伊斯兰世界,困扰他们的是在这个地区久久未曾衰退的反西方情绪。刘易斯的长文发表于1990年。这一年,苏联才从那个困扰他们长达10年之久的阿富汗战场上撤军不久。就在苏联撤军阿富汗后不久,同年,《塔义夫协定》签订之后上任的黎巴嫩总统、亲西方的基督教马龙派人热内·穆阿瓦德在就职17天之后便遭暗杀。走入中东世界不久的美国开始发现,中东伊斯兰世界的复杂情况似乎远超出他们的乐观预估。
19世纪以来的全球史建立在西方强烈的制度与理论自信基础上。18世纪开始阔气起来的欧洲觉得,自己能够有今天,一定是由于各种优越性使然。带着一副先进带动后进的派头,欧洲不但把买卖做到了全世界,还铁了心想要把自己的优秀经验带给世界人民。西方相信,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里的国家,无论其历史背景、社会环境等等的差异,都只不过是处在一条通往相同终点的道路上的不同位置而已。只要遵照了欧洲成功经验,进行社会习俗和思想改造,完成政教分离,完成工业革命,开放自由贸易,进行法律变革,解放个人,那么实现世界大同便一定会指日可待。说实话,西方为了创造这天上人间的美景也是蛮拼的。他们走遍世界,揪着“文明后进”们的衣领子,抡圆了煽他们的嘴巴子,一面煽一面还苦口婆心地问他们:我疼不疼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亢
-
直播:美国新一轮“弃台论”,不同寻常 评论 0“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 评论 162史无前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评论 420“美国对中国生气,我们就要跟着?!” 评论 72最新闻 Hot
-
加州州长急眼:中国躺赢了,你们到底站哪边?
-
“战场转向,中国将再次占据先机”
-
火速被叫停!
-
“87%靠中俄设计 ”,特朗普又要整“紧急状态”了
-
“中美关系缓和新迹象”
-
“前所未有”,韩国首尔现“滚回中国”反华抗议
-
普京再提“缓冲区”:在推进了
-
1票险胜!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在众议院过关,债务上限+29万亿
-
美华裔教授:没想到有一天,我会因自己的民族被迫卖房
-
石破茂与特朗普通话45分钟:他打给我的
-
“美国想拉盟友对中国搞联合关税,G7没讨论”
-
枪杀以使馆人员,他可能面临死刑
-
美国8周孕妇脑死亡,却被要求继续怀胎,医院:这是法律规定
-
史无前例!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下死手
-
“中国在2019年的做法,救了美国近千条人命”
-
果然不扯上中国,英国就办不成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