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现在是不是治理地方债的最好时机?
最后更新: 2024-05-09 02:09:14第三步,过去我们在化债的同时看到新债继续产生,主要是因为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博弈,地方往往能模糊责任,并最终取得胜利,迫使中央政府让步。鉴于此,我有一个极致化的建议,即将所有国企的预算和决算纳入同级政府的预算和决算。
其实,大多数地方国企并不盈利,为什么地方政府还要办国企、包括融资平台呢?因为说白了这些国企就是地方政府的“白手套”。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地方政府的财政被金融化了。既然如此,就应该把这些企业纳入地方财政进行管理。
好处是,首先可以实现债务的公开透明,对地方政府形成压力,可以对各城各县进行债务评级,也容易对地方官员的债务表现进行评价,离职债务审计也有了强有力的抓手。其次,加强中央对地方的财政监督。过去20多年来,财政部对地方预算和决算的管理越来越规范,但对于预算外的地方商业实体还没有很好的管理。第三,发挥地方人大的作用。如果把这些债务纳入地方预算决算后,地方人大代表就有权利对其进行审议,从而形成监督。
另外,应该允许城投债违约,允许地方融资平台破产,让市场产生强烈的纪律约束感,投资者就不会盲目购买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也不能盲目向地方政府借贷。
观察者网:前面谈了债务问题,地方财政如何纾困,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对地方财政而言,除了输血渡过难关,还要考虑如何“生财”?在一般民众看来,过去地方政府通过土地出让、城投等融资平台举债融资,可以获得大量资金,但现在土拍市场、房地产市场的行情可以说降至冰点,而且大家也不希望今后还是走这条老路,那么对地方而言,未来有什么新办法来拓展财政来源,怎么让这条资金链健康流动起来?
姚洋:首先经济恢复了,税收就起来了,这应该是地方收入来源的大头。其实以前靠卖地来赚取收入本来就不正常,就是这20多年的时间,也差不多了,其他国家也基本如此,土地市场的高峰期过去了。但不是说没有土地可卖,有些城市还是有的,只是说不会再像过去那样火爆了。
另一个办法,从存量资产收税,也就是房地产税,这个事都说十几年了,但迟迟不能落地。一旦推出房地产税,地方政府可以有不少收入,当然这跟卖地没法比,但也是一个较大的财政来源。其实所谓的技术问题都不成问题,中国网络太发达了,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利益集团的阻挠。
但是拖到现在,又碰上房地产下行压力大,在目前负增长的情况下更不太可能推出房地产税,到明年能把房地产市场的下跌势头止住就很不错了。
光靠经济自己去循环很难走出来,需要从政策角度解决问题(资料图,来自路透社)
观察者网:按照您分析的情况,现在是一环套一环,中间有一个地方不通,整体运转或循环就出问题了。比如房地产,大家都知道它是个巨大问题,房企公司有债务风险,同时要保交楼等等,种种前提加总,其实这些企业的资金流动性成问题的情况下,要保交楼也是难题。
姚洋:所以现在光靠经济自己去循环,是走不出来的,一定得从政策角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个,如果我们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一些,且直面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发行专项债或特别国债,把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给弥补了,相当于给社会注入巨量资金,经济就活了一大块。
第二个,保交楼的问题,其实很简单,放贷就可以了。银行放贷给房地产企业,让它首先把楼盖完,民众可以尽快拿到房子。现在不给房地产公司放贷,而是地方政府筹措资金去保交楼,这个逻辑恐怕有问题。而且,保交楼进度越慢,地方再放松政策鼓励大家买房,也不会有所成效。
所以只有一个办法就是银行开闸放贷,最后逼着这些企业就得卖现房,说不定这么一来还把过去争论了20多年的预售制给解决了。其实,绝大大多数房地产企业的老板还是想好好干事的,不能某些企业出了问题后,预设所有的房企都是坑蒙拐骗的。
观察者网:那从银行的角度来说,现在如果给这些房企放贷,可能没有一定的信用背书,也不太愿意去借这个钱?
姚洋:我觉得这都是第二层次的问题,首先是把硬性的约束取消掉。总有一些银行会去找客户,他们比我们更清楚哪些房地产公司做得比较好、比较规范,而且有些银行的业务开展起来也困难,找到能信得过的客户很少,全国几千家银行,他们自己会去找客户,你别去为他们担心。
不能有一种顾虑,就是担心我这个政策放松了可能没效果,而是你先放松了再说。有时候,政策摆在这里就是一道坎,会卡到一部分真正有需要的人。
观察者网:最后,这次中央发放特别国债后,也提到现在的财政赤字从3%上升到3.8%,于是社会上又有些观点,认为过去一直说的财政纪律是不是可以取消,或者说这是不是中国量化宽松的起点等等,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姚洋:我觉得不存在这些事,所以我们就直接管1万亿国债叫特别国债挺好的。这是特殊时期的一个非常之举,今后也不会一直这么干,这就是明确给市场、也给地方政府发一个信号。过去控制在3%左右是正确的,但现在是特殊时期。
我觉得在中国根本没必要担心财政货币化的问题,我们中央政府是非常谨慎的。从我的角度来说,有时候是过于谨慎,财政上有些保守。其实今年以来,我们在货币政策上是比较宽松的,央行在放松银根,但财政方面卡得很严,同时银行放贷又没有放松,货币政策不会起效果。所以,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要把整个宏观政策更好得协调起来,真正让其发挥作用,推动经济恢复与成长。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苹果遭背叛!之前让迁出中国,现在又整这死出…” 评论 117美防长又抹黑,我使馆驳斥 评论 97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评论 135近7成美企CEO担忧:这就是“特朗普衰退” 评论 70最新闻 Hot
-
“苹果遭背叛!之前让迁出中国,现在又整这死出…”
-
内斗升级!“问关税怎么办,四个人四个说法”
-
特朗普粗鄙羞辱谈判各国
-
“你个共和党人,想造反”
-
美国:对不起,我们又改了
-
他喊话欧盟:对中国,还不快调整
-
日本:国难当头,要不给国民发点儿钱吧
-
马斯克又骂纳瓦罗“傻蛋”,白宫打圆场:男孩嘛,都这样
-
梁振英证实女儿梁齐昕不幸离世: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
卢拉:特朗普想给全球定规矩,行不通
-
李在明辞职,准备参选韩国总统
-
美军指挥官发愁:武器都运到中东,对付中国咋办?
-
“复活”史前生物?美国一生物公司宣称培育出恐狼幼崽
-
“52%美国人反对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
-
无语!印高官竟称贸易战是“大好事”,怪中国加入WTO
-
特朗普宣布将对药品征收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