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洋:今年中国经济面临三大挑战
最后更新: 2024-05-08 18:58:002023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代表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二十大之后新旧政府换届之际,面临疫情后中国重振经济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历史重任,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更加引人瞩目。
如何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中过去五年的成就,新年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以及2023年中国政府的发力重点?观察者网对话了北京大学国发院院长姚洋教授。
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又回来了
观察者网:首先是对过去一年以及过去五年的成就总结,您觉得从国际比较的角度来看,过去一年和五年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您是怎么评价的?
姚洋:过去这五年,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全世界的经济都不景气,中国经济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特别是在供给面、特别是在2021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8%。
当然2022年,我们在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方面出现了一些波折,但在防控政策调整之后,经济增长的良好态势又回来了。具体表现在,今年头两个月各项指标都比较好,我想这也预示着今年经济增长情况会比较好。
另外,过去几年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是,我们的企业都在全面地转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过去那种赚快钱或者通过资本运作赚钱的现象慢慢绝迹了,这也是为我们下一步的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5%的增长目标偏保守
观察者网:政府报告中提出了2023年发展预期目标,其中包括增长目标预计达到5%左右,赤字率3%,地方专项债3.8万亿等等。不少学者表示失望,认为刺激力度不够,您对这个目标怎么看?
姚洋:前面提到过,我们的潜在增长速度是5.5%,因而参加总理座谈会时我也提议设置5.5%的增长目标。最终设定为5%左右,是趋于保守的一个目标。
主要原因恐怕是2022年我们没有达到年初定的5.5%的增长目标,所以政府今年稍微谨慎一些,保守一些,定了5%左右的目标,也在合理区间。我觉得市场不用悲观,今年的增长速度我觉得达到5.5%甚至6%都是有可能的。
至于赤字率,反映的是中央政府负债规模和刺激政策的力度,地方政府还要通过商业手段筹集大量资金,因而其实不是一个全面反映稳增长力度的指标。
此外,现在财政政策的边际效用也在下降,从经济刺激这个角度来说,今年财政政策和去年的基调是差不多的。
民企戴“红帽子”又出现了
观察者网:政府报告的最后谈了2023年政府工作的8项重点,其中“两个不动摇”最近几年提得比较多。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此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把切实落实“两个不动摇”当作任务重点,您对此怎么看?
姚洋:我觉得这意味着说我们基本经济制度没有变化,也意味着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没有变化,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实际上出在执行层面。
举个例子,我们地方政府有的官员为了免责或者说为了避责,在发放政府采购项目订单的时候,就倾向于发给国有企业。
现在包括我们军事工业也出现了这种情况。以前让民营企业参与军工领域投资,大大刺激了军工行业的创新。现在甚至出现了国企转包政府订单收取7%手续费的“二道贩子”现象。国有企业获得政府订单之后,不干活,转包给民营企业干,坐地收取订单金额7%的手续费。
贷款利率也有不平等待遇的情况,银行倾向于贷款给国有企业,这是老问题。
民营企业最后“理性”思考的结果,就是引进国有资本寻求政策保护。所以我们看到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是双向的。一方面民营资本在进入国企,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也希望引入国营资本,戴上“红帽子”,这值得深思。
这种现象不是说我们制度变化了,党中央文件一直在强调“两个不动摇”,但是为什么民营企业就感觉不到温暖?就是因为执行层面对民营企业的国民待遇没有落实。
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的主体,发挥着56789的重要作用:50%的税收,60%的GDP,70%的创新成果,80%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这个比例还在上升。因而中国经济要想发展,民营企业必须大力发展。我觉得这个问题到了解决的时候。
制造业回流没有发生
观察者网:八个重点里面还提到,要“更大力度的吸引和利用外资,放宽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开放力度” 这好像是比较新的提法?
姚洋:是的,这是个新提法。现代服务业范围很广,从物流到金融都属于现代服务业,具体我们得看接下来会出台什么政策。但总体而言,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观察者网:很多欧美国家都在搞再工业化,制造业回流,这次加大吸引吸引和利用外资的政策并没有提到制造业,是不是吸引外资的政策有变化,在刻意向现代服务业领域倾斜?
姚洋:我觉得不一定。我认为,所谓的“制造业回流”完全是假的,根本就没发生。美国是拿重金去引诱甚至绑架企业回流的,像台积电就是被政治手段“绑架”去美国设厂的。除此之外,并没有出现制造业回流。
苹果公司在印度设厂,将一些生产环节迁移到印度,这是好事。苹果工厂的回流并没有发生,因为苹果工厂如果搬回美国,它根本找不到素质高又便宜的工人。苹果部分生产环节搬去印度之后,苹果公司还是要从中国进口中间产品。
也有的外资企业将工厂搬到越南,我们作为全球制造业第一的大国,没啥好担心的,还要为他们高兴,因为这是我们国家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
新政府仍面临三大挑战
观察者网:今年是二十大之后新政府的开局之年。如果我们站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历史节点上,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您比较关注的有哪些?
姚洋:我觉得首先经济增长速度要维持在潜在增长速度左右。我自己计算中国经济潜能增长速度目前是5.5%。要达到2035远景目标,我们的经济增长速度年平均下来不能低于4.7%。今年我们预期的增长为5%左右,那未来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长速度会进一步下降到5%,所以要实现2035远景目标,经济增长的任务是比较紧的,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一个巨大挑战。
第二,我们的储蓄率目前是45%,还是比较高的。高储蓄率可以转化成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资金保障。如果储蓄率下降太快,低于35%,就会对创新发展造成一定的挑战。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足,因而我们提出扩内需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但是长远来看,消费占GDP比重如果上升太快,也就是储蓄率下降太快,这样就会影响投资和科技进步。因此,到2035年,我们的储蓄率至少还得保持在35%以上。这也是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政府如何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给市场稳定的预期。
过去几年,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是突发政策比较多。比方说从2020下半年开始,针对房地产企业资金监测和融资的“三道红线”,以及对教培行业的治理,都是“用药过猛”的政策。怎么来统筹调节经济与保持经济活力之间的关系,我觉得也是新政府面临的挑战。
从今年头两个月的经济表现来看,今年的经济增长恐怕要超过5%。如果出现了经济过热,可能通货膨胀率要超过3%,那么我们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不是就要收紧?也就是说,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度怎么把握?我觉得这也是个挑战。
过去我们对于通货膨胀的容忍度要高,上世纪80年代通胀很频繁。新世纪以来我们的宏观调控水平更加高了,通胀曾经到过8%,到现在一直控制在3%以下。我觉得可以适当容忍稍高一点的通胀率。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长一直在下行,因而今年的经济如果恢复得比较强劲,CPI超过3%,建议政府不要急于出台紧缩政策,如果这样做可能又会使得经济冷下去。这是今年中国经济应该关注的问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苏堤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5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2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9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62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5“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201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