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升:欧洲人越来越没安全感,华人要有心理准备
关键字: 欧洲恐袭伦敦恐袭华人遭枪杀恐怖袭击穆斯林白左【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杨升】
短短几天内,欧洲发生了两起案子,一起在伦敦,一起在巴黎。一个是拿着刀开着车发动独狼式袭击的南亚裔伦敦人,一个是拿着剪刀为家人准备食物的中国人,两起完全不一样的悲剧折射出欧洲已经越来越缺乏安全感,也提醒着中国人在海外维护自身安全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
近几年来,从巴黎到伦敦,从柏林到布鲁塞尔,恐怖袭击已经成为欧洲的常态,整片欧洲大陆都被恐惧笼罩。这种不安全感也引起民众对于政治精英的不满,民粹主义和排外情绪开始抬头,而巴黎中国人被警察枪杀的事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在无法根除恐怖主义的前提下,欧洲人正在把他们的不安全感转嫁到了包括华人在内的移民头上。简单地说就是本地人对外来族群的无差别厌恶和恐惧。
从巴黎的案子来看,被杀的中国父亲的女儿和法国媒体的说法俨然不同。一说是警察执法时发现中国父亲手持利器,所以使用了武力;一说是由于警察为便衣,父亲以为是坏人所以堵门,然后破门后被警察无情击毙。事发后,法国的舆论环境经历了一些转折,一开始只有华人抗议,然后一些反对警察暴力的左派社会团体开始出现,还有人向警察投掷爆竹,但是据了解这些人并非华人。
目前法方对案情的重视也是由于中国通过外交途径施压和当地华人抗议的结果,三名涉事警察已被停职,调查还在进行中,希望重压之下,法国方面可以拿出一个向中国和当地华人交代的结果。
伦敦恐袭现场
如何避免“受伤的总是中国人”
去年8月由于有华人在巴黎被抢劫杀害,巴黎爆发“反暴力,要安全”的大规模华人游行,要求政府保证华人的安全,当时巴黎市政府和法国政府都做出了保证,但几个月之后,从遭遇抢劫变成被警察暴力执法杀害。从这次事件看来,法国华人的处境并未改善。
这种现象在欧洲实际上很普遍。笔者曾在英国学习多年,亲眼目睹了这种情况。一家生活在大伦敦外围富人区的华人家庭的房子,被当地白人混混扔鸡蛋。家庭主人说其实就是因为看到他们家有三辆车,还有两辆是宝马,住着三层楼的房子,但周围基本都是这样的条件,差别就是他们是华人。
中国人或者说华侨在任何社会都可以说是模范公民。他们勤奋,老实,隐忍,像一棵顽强的种子,只要有一点水和一丝阳光,就能生根发芽,通过小生意养活大家庭,极少知法犯法,而且扎堆生活,和当地其他族群保持距离,避免因不了解导致冲突。也正是因为如此,中国人或者华人,是犯罪分子的理想侵害对象,也是排外势力的理想出气筒。
根据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统计,华人犯罪率是移民中最低的,合法积累的财富却是少数族裔中相对较多的。这就使得华人华侨也成为了其他有色人种和当地白人最理想的欺负对象。别的我不说,我们还记得这几年有多少起中国留学生,特别是女留学生被侮辱、歧视,甚至侵犯杀害的案子吗?
这是全球化过程中必然带来的一种现象,是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必然摩擦,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世界格局大体和平的时候,矛盾可以被掩盖不爆发,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和中东地缘政治格局动荡,这种矛盾就一定会越来越多地爆发。一旦爆发,生性温顺勤劳的中国人就像“羊”,很容易成为“狼”的目标。
海外华人华侨如何在这个西方越来越不安全的时代自我保护,中国政府如何对他们施加保护,让自己的同胞不成为西方社会仇外情绪的受害者,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挑战。笔者绝对不提倡大家就别走出去了,或者出去了的都尽快回来,毕竟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能因噎废食,当年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对接往往就是靠这些勇敢的先行者打开一条又一条的通道,他们是中国大胆参与世界事务的法理依据。从国家角度来讲,对自己海外公民侨民的保护是一个强大国家的基本能力要求。
正确的思路是让西方社会学会尊重华人华侨,让那些认为中国人好欺负的人改变观念,让针对华人华侨的暴力事件付出代价。比较好的例子有美国小杂货店女老板开枪还击并击毙入室持枪劫匪,以及法国外籍军团华人战友会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多种渠道在巴黎对华人华侨权力进行维护。同时,华人华侨也要提高对当地社会的了解和认识,从源头处降低自己被侵害的可能性,也减少和当地其他族群摩擦的机会。总而言之,只要理由正当,就要勇敢自卫反击,只要受到冤屈,就理性发声施压,久而久之形成中国人惹不得的“刻板印象”。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35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评论 233“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113“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 评论 194“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评论 38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