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如初:特朗普嘴上喷着制度不公,实则制度好处全占
关键字: 美国选举2016年美国大选特朗普美国初选科鲁兹5月2日,特朗普在CNN采访中再一次喷共和党初选制度不公平,声称共和党大佬们准备暗箱操作将他拔掉,共和党是一个作弊党。自4月9日科罗拉多州惨败以来,特朗普就集中火力抨击初选制度,指责科罗拉多州操纵代表挑选程序,甚至将矛头指向全国委员会主席普利巴斯,挑起与建制派的口水战。美国媒体自然不会放过“窝里斗”的政治戏码,据美知名选举预测专家Nate Silver分析,特朗普已成功让其“制度作弊”的控诉“绑架”近一个月的媒体报道焦点。
那么,特朗普为何会抨击初选制度不公平?特朗普真有遭制度“暗算”吗?
一、特朗普硬伤:不熟悉规则
科罗拉多州选举是特朗普指控的导火索。去年8月,科罗拉多州宣布将初选规则由党团会议改为“国会选区大会”,这是共和党从未尝试过的新规则,类似于中国的间接选举,代表层层选出,因此选民不直接投票给总统候选人。科罗拉多州分配给国会选区21个代表名额,在4月2日、4日、7日先行选出代表,另外13个代表在4月9日州代表大会上选出。
克鲁兹的幕僚在科罗拉多初选前就争取到州党委会的支持,州党委会也表明支持克鲁兹的立场,在程序上直接取消了特朗普支持者参与州代表大会竞选代表的资格。9日克鲁兹出席州代表大会并发表演讲,特朗普只派来一位幕僚,最后科罗拉多州选出的代表都是克鲁兹的支持者。
特朗普自然无法接受34张代表票颗粒无收的局面。加上前一场威斯康星州失利,于是连续在推特及媒体采访中炮轰科罗拉多州党委会操纵代表挑选。
科罗拉多州党委会第一时间反驳:挑选规则去年已经制定,科罗拉多州选民不投票给总统候选人,挑选出的代表都是非承诺代表(第一轮投票时就可按照个人意志投票)。然而,这些代表都是选民在基层选举中选出的,同样是民意的委托。制度并不针对任何候选人,只是特朗普团队没有事先弄清楚规则,最后当然是既懂规则又能有效动员基层的候选人获胜。
不熟悉规则正是特朗普的硬伤,一方面他本人缺乏政治经验,另一方面,据说他为省钱,雇佣了一支不专业的“圈外人”竞选团队。
尤其与克鲁兹相比,特朗普团队不熟悉规则的弱点愈加明显。克鲁兹竞选团队深谙基层选举运作,克鲁兹本人正是由来自草根的茶党选票送进参议院。
自去年开始,克鲁兹竞选团队就开始接触、游说基层党组织,争取在各州挑选出的全国党代会代表中尽可能多的安插自己的支持者。因为代表们虽在7月份党代会的第一轮投票中需按照各州的初选结果投票,但是如果党代会上存在多轮投票,代表不必在后续投票时履行承诺,换言之,在第二轮或者之后的投票过程中,代表可以根据个人意愿自由投票。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多轮投票呢?如果初选阶段没有一个候选人拿到1237张代表票(党代会共计2472位代表),这意味着党代会上第一轮投票后没有票数过半的胜出者,则需进入第二轮投票阶段。这种情况下的党代会也称为僵局代表大会。
直到今年4月初,特朗普火速高薪聘请资深选举策略师Paul J. Manafort后,似乎才读懂初选规则。
初选并不是选民投票那么简单,介入各州代表挑选过程同样是深远的谋划与布局。在科罗拉多州选举结束后,特朗普名下的代表票为743张,倘若他不能在余下的769张代表票中拿下494张,将会出现不利于自己的僵局代表大会。如果僵局代表大会不可避免,按照现在的规则,初选的胜负已经不重要,代表的个人意愿才是关键。因此,媒体纷纷猜测共和党建制派在僵局代表大会上拔掉特朗普的种种可能。特朗普干脆先发制人,抨击初选制度不公平,将提名制度重新定义为“初选时支持率最高的候选人获得提名”,凡是违背这一定义的情况就是“制度作弊”。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砍1630亿美元!但“马斯克和SpaceX是赢家”
-
白宫宣布阅兵,正好是特朗普生日
-
耐克等美鞋企致信白宫:活不下去了,快豁免
-
“145%关税是站不住脚的”,他们选择放弃美国市场
-
推迟谈判后,伊朗最新表态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