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如初:IS、ISIS、ISIL、Daesh…名字都没统一,西方怎么打?
关键字: 伊斯兰国isisis恐怖组织ISILDaesh达伊沙英俄改称达伊沙,美国闹内讧
早在去年9月,法国官方就宣布这个恐怖组织是达伊沙,去年12月,美国军方第一次使用达伊沙,但是直到巴黎恐袭事件之前,达伊沙并不是西方政府主流的叫法。
巴黎恐袭当天,奥朗德将恐袭定性为“达伊沙向法国发动的战争”。很快英国官方采用达伊沙,以示对恐怖分子的痛恨和蔑视。12月2日,卡梅伦在议会辩论时特别指出“用达伊沙取代ISIL、ISIS、IS非常重要”。随后,英国政府管理的推特账号UK Against ISIL改为UK Against Daesh。
巴黎恐袭以及土耳其击落俄战机似乎也刺激俄罗斯改用称呼。普京最近的公开讲话中最频繁使用的名称是恐怖分子,而不再讲ISIS或ISIL。明显的变化来自官方媒体。俄罗斯卫星广播电台(前身是俄罗斯之声)完全用达伊沙取代之前所有的叫法。俄通社在新闻稿中普遍采用达伊沙。《莫斯科时报》专门报道了这一现象,称上周俄媒体收到官方非正式通知,建议用达伊沙命名这一恐怖组织。
这一问题上最纠结的大概是美国总统。
此前,奥巴马习惯称这一恐怖组织为ISIL,官方发言人和政府文件也是ISIL。但美国国务卿居然与总统使用的不是同一个词。自10月分的维也纳会议开始,国务卿克里直接使用达伊沙,并解释“这是一个恐怖组织,不是一个国家,这个组织同伊斯兰没半点关系”。
“孤立”奥巴马的不仅是国务卿,还有总统候选人。加州枪击案后,6日奥巴马就反恐问题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前,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在推特上表示希望奥巴马像所有人一样称这一恐怖组织为ISIS,而不是ISIL。结果,讲话中奥巴马连续用了19次ISIL。
对比地图,ISIL与ISIS显著区别是地盘大小,ISIL版图囊括以色列,因此奥巴马坚持用ISIL几乎激怒了亲以色列民众,因为ISIL暗示以色列应当归属“伊斯兰国”,福克斯新闻主播Harris Faulkner电视上直接说奥巴马“向恐怖分子致敬”。不过,看似欲加之罪,其实爆发的是他们对奥巴马与伊朗签订核协定、同沙特加强反恐合作等一系列与阿拉伯国家拉近关系举措的不满。
比较靠谱的解释是,ISIL说明“伊斯兰国”活动范围广,并不局限在伊叙两国,还勾结土耳其、埃及和沙特的恐怖分子势力,清缴难度大。所以将恐怖组织命名为ISIL,一方面为奥巴马政府在伊叙两国剿恐失利开脱,另一方面为美部署中东反恐行动提供更广阔的活动空间。此外,当前奥巴马的叙利亚难民安置计划受阻,更要避免用ISIS刺激民众联想到叙利亚。(因为美国人通常认为第二个S是Syria的首字母)
西方媒体捍卫“伊斯兰国”名称自由
一些西方媒体认为,他们的任务是进行客观报道,不应有任何偏向和评判,所以应采用恐怖分子自己的命名,即便是让人讨厌的名字,也要呈现出来,让读者自行判断。
当前美国媒体报道时,《华尔街日报》与《华盛顿邮报》全面改称“伊斯兰国”(Islamic State)。《纽约时报》同时采用ISIS和“伊斯兰国”两种称呼。CNN等其他电视媒体仍然沿用传播率最高的ISIS。美联社中和了一下,采用“伊斯兰国”组织(Islamic State Group)这样的称呼,认为这可以避免将恐怖组织宣传成国家。几乎没有媒体遵照官方的叫法。
但在英国,BBC使用“伊斯兰国”遭到首相卡梅伦抗议。今年6月,卡梅伦点名要求BBC改变叫法,因为恐怖组织绝不是一个伊斯兰国家,而是残暴野蛮的非法政权。随后,多位议员联名写信致BBC,要求改称达伊沙。然而,BBC主席认为,达伊沙并不符合BBC报道“中立客观”的原则,给读者以BBC支持该组织反对者的印象。目前,BBC将采用的变通办法是,在“伊斯兰国”前面加上三个字——“所谓的”,以表示这不是一个真正的国家。
其实,媒体的首要考虑是传播率,“伊斯兰国”已经是读者最为熟悉的名称,也就最容易传播。不过,倘若各国官方一致使用达伊沙,为抢头条,媒体风潮也将转。
像给恐怖组织命名这样的事务,素来与普通群众无关。但鉴于群众也有组织更名请愿这样的活动,这场暗战中也应呈现他们的声音。
ISIS甫一出现,就是众多以ISIS为名字的女性出现噩梦的开始。其他以ISIS命名的产品与企业也瞬间陷入“品牌自杀”。波及如此之广,自是有原因。因为Isis(伊西斯)也是古埃及最重要的一位女神的名字,并且代表着“生命与健康”的美好寓意,后人广泛使用。比如,有份在伦敦出版的时尚杂志就叫ISIS,现在为了避免读者联想到恐怖组织,不得不更名。但众多无法短时间内改名的女性,只能联合起来请愿媒体不再使用ISIS。
英国《泰晤士报》专栏作家Daniel Finkelstein撰文表示,自己不想随大流用达伊沙。首先,达伊沙听起来像是绰号,如同打架时骂对方傻瓜。其次,更重要的,达伊沙完全模糊了恐怖组织的庞大规模,不像“伊斯兰国”这样的名称让人震撼和警戒。
次日,《泰晤士报》登载了一篇读者回应,认为既然“伊斯兰国”、达伊沙都不对,那既能够以恐怖组织自称来命名、又回避“伊斯兰”“国家”字眼的名字,最合适的应该是“哈里发”。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4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