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薛凯桓:拜登想最后扶泽连斯基一把,但可能更快送走他
拜登的乌克兰战略:困境中的最后冲刺与挑战
目前,拜登对乌克兰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他在外交上积极联络盟友,持续巩固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立场。这一战略的基础是9月末在白宫由拜登、哈里斯和泽连斯基共同举行的三方会谈。拜登力图表明,支持乌克兰依然是西方的“头等大事”,他希望由自己亲自坚定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决心,并抵御特朗普上台后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英国、法国等美国的欧洲盟友也有意协助拜登政府。他们清楚,在特朗普政府的领导下,他们在乌克兰问题上有可能会失去美国的支持,还要同时应对特朗普政府挥舞的关税大棒。
然而,现实却让英法等国犯了难。
11月17日,《费加罗报》报道了英法同时解除对乌克兰使用援助导弹的限制,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两国对拜登政府的“试探性表态”。但实际上,英法两国的导弹库存甚至比ATACMS还要稀缺。美国试图通过这种方式让欧洲盟友共同承担“解禁”带来的所有风险,而英法等国则陷入了既想支持拜登、又资源有限,既想规避风险、又难以抉择的困境。
因此,《费加罗报》在报道后不久便匆匆撤下了相关文章,这充分反映了英法等美国欧洲盟友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拜登在外交上试图驱使欧洲盟友与其共同承担风险、持续支持乌克兰的打算,实际上难以真正落地。
另一方面,拜登继续在经济和军事上对乌克兰提供援助。他最近宣布了一个总额达80亿美元的一揽子计划,旨在为乌克兰提供新型武器,提升其远程打击能力,这也透露出拜登正在默许乌克兰对俄罗斯采取更具攻击性的战术,而非仅限于短程防御。
该计划还包含了“乌克兰安全援助倡议”,这一倡议允许美国政府直接从军工企业为乌克兰采购武器,而无需动用美国的军火库存。拜登已明确要求美国国防部在他任期结束前,确保已分配给乌克兰的所有安全援助款项得到落实,并切实交付到乌克兰手中,以防特朗普试图阻止这一计划的实施。
然而,拜登的这一计划同样面临难以实施的困境。俄罗斯军队正竭力在前线取得更多突破,乌克兰的前线局势在持续恶化,筋疲力尽的乌克兰军队不得不向多个方向撤退。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局,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也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特朗普胜选后,美国国会内已出现不愿听从拜登团队指示的声音,有共和党人扬言,在新总统就职前,国会不会就新的乌克兰援助方案达成一致。根据美国舆论的说法,以贷款形式向乌克兰提供援助的“前所未有的吸引力”已经不复存在。特朗普的核心团队,包括其儿子,都在谴责民主党人试图在“过渡期”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民主党继续援助乌克兰所面临的舆论压力可谓空前巨大。
在特朗普已明确表示要进行大规模整肃的背景下,就连五角大楼也缺乏执行拜登命令的积极性。除了部分美军军官因在美军撤离阿富汗时的混乱局面中,替拜登政府承担了全部责任而心生不满,还有人则担忧特朗普上台后会对乌克兰问题进行“反腐调查”,进而牵涉到自身,因此也急于与拜登政府撇清关系。有传言称,目前向媒体泄露信息的很可能是美军中那些心怀不满的官员,他们不愿为拜登的“激进政策”承担后果。这些人中的一部分甚至可能暗中阻挠拜登的政策,减少对乌克兰的武器供应。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 马克·康西安:“对乌援助”这种说法不当,因为这个词暗指所有的钱都给了乌克兰,但实际上这些有约60%都花在了美国自己身上。 央视新闻
总而言之,拜登政府既不愿看到其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所有努力最终付诸东流,又因为即将卸任难以有效落实政策而无法实现其目标,因此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俄罗斯可能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对于拜登的决定,俄罗斯可能会采取以下三种应对措施:
第一种是“报复性反击”。即如果美国或英国的导弹袭击了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将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北约领土上的美国或英国军事设施进行导弹反击。虽然俄罗斯显然不希望局势发展到这一步,但考虑到当前美国和欧洲的政局,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不小。
第二种是摧毁位于北约领土之外的美国武器。比如,在黑海上空飞行的侦察机。这种选择可以看作是对美国和欧洲行动的“对等回应”。
第三种情况,也是最有可能的一种,就是在北约领土之外,通过代理人战争的方式进行报复。俄总统普京在今年6月曾明确表示,如果西方向乌克兰提供远程导弹系统,并允许其用于攻击俄罗斯本土,俄罗斯将保留向“那些正面临压力的国家或法律实体”提供武器的权利。
11月20日,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宣布因“重大空袭警报”宣布紧急闭馆,意大利、希腊和西班牙等国也纷纷跟进,基辅局势瞬间陷入高度紧张。毫无疑问,拜登在这两个月的举动具有高度危险性,泽连斯基除了要准备好应对特朗普2.0冲击波,还要应对拜登的余波。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彭宇萱 
-
习近平会见摩洛哥王储哈桑
2024-11-22 15:48 -
“他们全都是白痴”,马克龙激怒海地
2024-11-22 15:37 法国见闻 -
“特朗普对华鹰派内阁或有名无实”
2024-11-22 15:32 中美关系 -
美国“拒绝”
2024-11-22 15:31 -
逮不逮捕?美西方“裂”得更严重了
2024-11-22 15:25 巴以恩仇录 -
卢森堡副首相兼外交、外贸大臣贝泰尔将访华
2024-11-22 15:24 中国外交 -
新加坡国务资政李显龙将访华
2024-11-22 15:20 -
特朗普提名的商务部长,“亲中”?
2024-11-22 15:19 -
再迎英雄回家,中韩将交接第十一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
2024-11-22 15:11 -
没完了?“美国要给钱凯港找对手”
2024-11-22 14:48 中美关系 -
美国介入南海是“履行义务”?CGTN主持人这样反驳
2024-11-22 14:13 -
“去了才知道,这里和西方媒体说的不一样”
2024-11-22 13:50 伊拉克局势 -
胜选后立马停更,特朗普到底救不救TikTok?
2024-11-22 13:39 中美关系 -
“这家中国车企在墨西哥有厂?”“唯一北美厂在加州”
2024-11-22 12:10 -
不藏了?美防长自曝有“仁爱礁特遣队”
2024-11-22 12:10 南海局势 -
白宫回应:美国不会被吓住
2024-11-22 11:29 乌克兰之殇 -
-
-
梅德韦杰夫:好吧,你们得到了
2024-11-22 10:27 俄罗斯之声 -
耿爽:中方强烈谴责,必须立即停止
2024-11-22 09:39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