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令予:是什么逼得欧美科学家走上街头大游行?
关键字: 科学大游行他建议:科学家们不要在华盛顿和全国其他地方游行,而是进入当地公民团体、教会、学校、集市以及当选官员的办公室。与那些不接触、不认识科学家的美国人建立联系。在各级辩论会亮相。帮助普通美国人了解科学家们做些什么,以及是如何做的。把你的电子邮件地址给他们,能给电话号码则更好。
他强调:科学家上街去反对新当选的共和党总统只会加强和深化分歧。解决方案并不是上街作秀,而是直接与那些不明白气候变化已经在影响他们生活的人群加深沟通。我们需要的是讲故事者,而不是游行者。
罗伯特·杨最后说:“相信我,把科学对我们经济的每一部分、对我们这个星球的安全健康和我们家庭的未来有多重要的观念传授给每个人的愿望我完全理解。但是我觉得大游行于事无补。如果成千上万的人上街,它只是简单地增加音量,但未必能让人俯首倾听。”
我觉得罗伯特·杨的观点值得一切科学家们深思,也包括中国的科学家。从长远来看,今天欧美科学家面临的挑战,很有可能会在明天成为中国科学家的问题。西方科学家的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当然需要学习,他们的科学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对中国科学家也许更有参考价值。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两个方面值得中国科学家引起重视。
1)保护科学最有效的方法是鼓励公民热爱和学习科学,确保科学影响政策的最佳方法是鼓励人们尊重和参与科学。这只能通过教育、沟通、以及科学家和公众之间的相互敬重来实现——沟通的路径必须是双向的。
我们应该鼓励科学家走进社区,分享他们的研究并扩展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反过来,我们也鼓励科学家倾听社区的意愿,从他们为之服务的人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研究计划。
“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口号,但是它的内涵对于科学家们仍有恒久的价值。
2)我们要努力打破科学社区内部的壁垒。科学事业应该成为所有热心于探索和发现的人的选择。同样,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结果应该对所有人开放。
科学家团体内部缺乏多样性正在损害我们所做的研究、削弱我们为社区服务的能力。我们只有致力于促进多样性和包容性方能建立起强大和团结的社区,我们要鼓励更多的女性、更多社会底层的孩子们走上科学探索之路,在社会上形成“人人爱科学、科学为人人”的好风气。
无论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任何时候比现在更应坚信科学!
美国以科技立国,这个国家的奠基者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是位杰出的科学家,现在的政治家的学识和战略眼光与富兰克林差了何止十万八千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强大的科技实力是美国军事和经济长期独步全球的首要原因,也是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保证。一个主要靠反智人士和民科团体起哄推选出来的缺乏基本科学素养的领导人,怎么又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呢?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评论 56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216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96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48最新闻 Hot
-
又闹翻了!特朗普喊话马斯克:补贴你拿的最多,DOGE应该查查
-
“特朗普都没见到,你就往中国跑?”,澳总理黑脸…
-
“在中国果断反制时,欧洲在为美国买单”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