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修木:朝鲜拥核,谁应当负历史责任(之四)
关键字: 朝核危机朝核最新金正恩访华金正恩中国金正恩习近平朝鲜中国朝鲜美国金正恩特朗普【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修木】
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应邀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成为最近最大的新闻之一。
朝鲜半岛无核化,自然成为双方会谈中的重要话题。
在会谈中,习近平指出,今年以来,朝鲜半岛形势发生积极变化。朝方为此作出了重要努力,我们对此表示赞赏。在半岛问题上,我们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维护半岛和平稳定、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我们呼吁各方支持半岛北南双方改善关系,共同为劝和促谈作出切实努力。中方愿在半岛问题上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同包括朝方在内的各方一道努力,共同推动半岛形势走向缓和。
金正恩表示,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开始向好发展。我们主动采取了措施缓和紧张局势,提出了和平对话建议。按照金日成主席和金正日总书记的遗训,致力于实现半岛无核化,是我们始终不变的立场。我们决心将北南关系转变为和解合作的关系,举行北南首脑会晤,愿意同美方对话,举行朝美首脑会晤。如果南朝鲜和美国以善意回应我们的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氛围,为实现和平采取阶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岛无核化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希望同中方加强战略沟通,共同维护协商对话势头和半岛和平稳定。
许多谣言不攻自破。
其实,每一个重要历史事件都不是突然发生的,只要阅读朝鲜半岛核问题的历史,就丝毫不会对事情目前的进展感到意外,也不会在各种杂音的干扰下迷失。
本文系香港中文大学修木博士参考已故著名记者唐•奥伯道夫 ( Don Oberdorfer )所著《两个朝鲜》;时任美国官员杰尔·斯威特(Joel S.Wit)丹·佩尔蒙(Dan Poneman)和罗伯特·加卢奇(Robert Gallucci)等合著《焦点展望:第一次朝鲜核危机》(The first North Korean nuclear crisis);当时常驻北京的CNN资深国际新闻记者齐麦可(Mike Chinoy)所著《熔毁》(Meltdown);《纽约时报》驻白宫记者贝克(Peter Baker)著《荣火时代:布什与切尼在白宫的日子》(In Days of Fire:Bush and Cheney in the White House)等历史资料,分析梳理25年来美国方面对于朝鲜拥核历史责任系列文章的第四篇,同时也是最后一篇。
上文讲到,美国小布什政府以“莫须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罪名打烂了伊拉克,而朝鲜抓住机会进行“核冲刺”,反而令看似强大的小布什政府进退失据,连连妥协,最后留给奥巴马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外交遗产。
本文接上一篇,讲述本已连连妥协的美国政府,转手将朝核问题“包装”称对美日韩军事同盟加强控制的理由,直到朝鲜不但核试验屡屡成功,洲际导弹也终告突破,特朗普才发现无牌可打而变得抓狂,不但经济制裁和大型军演吓不住朝鲜,就连此前精心布置的反导系统在朝鲜导弹试射时也成为摆设。韩、日等美国盟友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与美国结盟得到的是保护,还是灾难。
本文还对朝核问题二十年的历史作了一个小结,认为朝鲜拥核并非世界末日,朝核问题也应当从长计议,坚持通过对话与协商解决问题。
朝鲜国家领导人金正恩于3月25日至28日应邀对中国进行非正式访问
朝鲜拥核是谁之过:特朗普抓狂的背后
核心提示:理解朝核问题的现状,需要历史的角度。朝鲜拥核之后,美国并不着急,因为朝鲜威胁的存在,是美国在韩、日驻军与建立导弹防御的最好理由。要到17年朝鲜在洲际导弹上获得进展,就要将美国纳入其核威慑之下,这才让白宫抓狂。
朝鲜对美国另有价值
对比克林顿与小布什时期朝核问题引起的大小波澜,奥巴马时期朝美之间倒是相对平静,不免让人有几分诡异的感觉。93年朝美两国外交官第一次坐下来谈判核问题的时候,美方官员义正辞言地警告 :“没有任何一位坐在美国总统位置上的人会容忍朝鲜获得核武器!”
其后十几年间,美国政府屡屡警告,媒体每每起哄,战略分析家推测要打仗,预言恐怖结局。到朝鲜真正拥核时,奥巴马的应对之策却只是“战略耐心”,媒体也没有多少焦急的呼声。这样的结果显示此前的美国很有几分虚张声势,也显示朝鲜拥核并没有伤害到美国战略利益的核心。
进入新世纪的前后,美国在东北亚其实还有一桩比朝核问题更大的担心:冷战已经结束,该以什么理由维持在韩国与日本的驻军。美国主导亚洲的安全,得靠在韩日的基地投射其军事力量,驻军韩日是美国亚洲战略的基石。冷战期间对付苏联的威胁为驻军提供充足的理由,但是冷战之后这一理由已经消失。驻外美军又不时发生军纪与犯罪问题,骚扰民众,开车撞人,甚至强奷、绑架、杀害妇女等等。涉事的官兵不受当地的法律管辖,犯案之后交给美国军事法庭审理,几乎都是从轻发落,甚至不了了之。都到二十一世纪了,韩日两国还要忍受美军的治外法权,都出现过反对驻军的呼声。
02年6月一辆美国军车压死两名韩国女学童,其后美国军事法庭判肇事士兵无罪,引发反美浪潮。抗议集会上,韩国民众举着剪碎的星条旗表达不满。
在这里不妨引用当时的一则新闻,看一看美国专家对驻军问题的敏感程度。00年6月金大中访问平壤实现历史性的南北峰会,引起广泛关注。曾经给白宫当过顾问的美国学者何汉里,在当时做出如下分析 :如果金大中的访问带来半岛的和平,东北亚地区反倒会有麻烦,美国得撤走在韩国的驻军,接下来也难以维持在日本的驻军,因此美国无法在西太平洋部署任何陆地先遣部队,而中国就得面对日本的国防预算增加与军事现代化加速,也是相当头疼。且不论这其中跳跃式的逻辑是否扎实,也不论保护中国是不是美国驻军的目的,不难看出维持驻军对美国有多么重要,以至一场峰会就可以带出这么多联想。
小布什01年上台之后,朝核问题引发的争议与韩国内部的反美情绪搅在一起。02年下半年韩国大选,卢武铉胜选正是借着反美情绪的爆发,而小布什当局推倒框架协议也碰巧发生在同一时期。卢武铉主张与朝鲜交往,与小布什的对朝策略不对板,甚至被美国官员定性为“反美”。首尔与华盛顿的关系在他任期内走到低谷,六方会谈发展到后来韩国几乎公开与美国反目。但是,没有美国的配合,金大中与卢武铉对朝交往的政策终究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06年朝鲜核爆之后,南北和解更多出一道难以跨越的障碍。朝鲜拥核对美国其实是好坏参半:就不扩散来说,它不是美国想看到的结果;但是就维持驻韩美军与韩美联盟的格局来说,它却有益于美国的战略算计。
命中注定朝鲜无法成为越南
朝鲜导弹的利弊,在不同的总统之下有不同的算计。克林顿原本计划以外交消除朝鲜的导弹威胁,但是小布什却反过来,想以朝鲜导弹的威胁作为发展导弹防御的主要借口 。导弹防御是共和党大力倡导的国防项目,小布什上台后更不惜为此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引发俄美之间、俄国与东欧国家之间许多矛盾。在亚洲,韩国与日本开初都对加入导弹防御不热心,金大中甚至公开站出来反对 。但是随着朝鲜核爆与导弹试验的恢复,韩日也都渐渐转态,为导弹防御做出贡献。近两年,萨德的部署也引起韩国与中国之间的纠纷,让那些担心韩国在经济上与中国走得太近的美国人看到一点安慰。
美国媒体上流行着一种说法:中国害怕朝鲜垮掉之后,与一个统一在韩国主导之下,亲美的半岛为邻。其实,美国才是最害怕一个统一的半岛。没有朝鲜的存在,如何维持美国在韩、日驻军?如何说服韩、日参加导弹防御?前一阵,希拉里出书讲述她的败选历程,接受公共电视采访时被问起如何应对朝鲜,她的回答是 :“清楚表明我们会做出一切努力来保护我们的盟国,韩国与日本,包括安装更多的导弹防御。”作为奥巴马的第一任国务卿,希拉里一语道破的是“战略耐心”的着力之处。
朝鲜或许注定要当美国的敌人,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这一点也可以从朝鲜与越南的对比之中看出来。同样是站在前苏联阵营,同样是与美国打过仗,冷战期间越南给美国带来的打击远大过朝鲜。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的思维并不僵化,越美关系正常化相当顺利。尽管两国在意识形态与人权问题上的对立依然存在,美国完全可以放下恩怨,换一个角度来看待、甚至拉拢越南。越南与朝鲜的最大不同在于南越已经不存在,美国在中南半岛上没有韩国那样的落脚点,因此对越美关系的战略评估也就完全不同。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周远方
- 最后更新: 2018-03-29 08:59:41
-
美国扛不住了才打贸易战,但药不对症会治死 评论 83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评论 120这个全球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正加速落地! 评论 61对美关税提至125%!商务部:将不再理会数字游戏 评论 575最新闻 Hot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
中国同意,西班牙:欢迎
-
美国特使:乌克兰可能会“像二战后的柏林一样”被分区驻军
-
中方再出手,“一夜之间,美国不再是避风港”
-
美债抛售潮继续,10年期美债收益率创2001年来最大涨幅
-
“北约需要罗马尼亚,来发动三战”
-
他无视美国威胁访华,“给世界作出示范”
-
德国政府:影响我们了,中美谈谈吧
-
驳了万斯面子,格陵兰岛美军基地指挥官遭解职
-
“美输华商品已无市场接受可能性”,又一例证?
-
按市政府统一要求,医院红十字招牌被换成绿色?当地回应
-
美科技巨头供应商们焦头烂额:现在比疫情时还糟,仿佛“没有明天”
-
候补中央委员费高云,任合肥市委书记
-
60票赞成、25票反对,美参院批准了
-
这个全球最难进入的市场,中国企业正加速落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