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长江:质疑GDP前,至少请先搞清楚这几个问题
——我们应怎样理性看待中国经济增长
关键字: GDPGDP增长率平减指数支出法生产法工业增长用电量工业利润政府消费固定资本形成固定资产投资对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境内外从不乏质疑之声,但国际权威组织,如联合国统计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数据,却与中国国统局的相近。学过统计学和国民经济核算学的,特别是在统计岗位工作过的当然清楚:国际权威组织之间,或与国统局的数据稍有差别,并不影响中国经济数据的可靠性。对中国经济形势有不同的认识、有质疑是很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除国统局公布的数据较少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质疑者没有弄懂GDP核算原理及实际核算方法,特别是中国统计的有关规定【1】。
中国GDP平减指数是怎么回事?
常见的质疑之一是,中国平减指数明显低于居民消费物价指数,低估了通胀,刻意拉高GDP实际增长速度。
面对质疑,国统局回应说,GDP的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西方很多国家核算GDP采用的是支出法,中国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不能按支出法的逻辑,判断生产法的逻辑。对于中国平减指数的疑问,实际上反映出对中国核算方法上存在理解不到位的现象。
中国的平减指数是加权平均各行业价格指数。经过谨慎的核对,中国并不存在平减指数被低估和GDP被高估的情况。
我们知道,GDP平减指数,又译GDP价格缩减指数(以下简称平减指数),实际是全行业或全社会的总价格指数。一些媒体文章的观点确实不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用支出法平减指数质疑生产法平减指数。两种方法核算的GDP实际增长率相同,但各类价格指数不同,GDP现价增长率也不同,平减指数自然就不同。中国生产法的平减指数常常是低于支出法的。
二是用不完全平均价格指数代替平减指数。国统局规定平减指数是加权平均的,生产法至少需要26个价格指数【2】;支出法GDP平减指数至少也要6个,即:
1.固定资本形成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2.存货变动价格指数=生产者工厂价格指数。
3.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由海关总署发布。
4.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包括:
(1)城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自住房服务价格指数
(3)金融服务价格指数=(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
5.政府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计算平减指数必需的各类价格指数和占GDP的比重,国统局并不全部公布,或不按季(月)公布,有的只能是自己采集,基础数据不同,统计结果很难与国统局的完全一至。
三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评判平减指数。发达国家最终消费率在7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影响重大;而中国最终消费率较低,固定资产投资和外贸比例较大,2015年,固定资产、出厂价格、进出口价格指数都是负增长,平减指数低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很正常的。有人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替代是平减指数,是很可笑的。
四是计算顺序不妥。有人认为核算季度的GDP程序是,先算现价GDP增长速度,再剔除价格因素,得GDP实际增长速度。而中国季度GDP核算顺序是,先算GDP各类的实际增长速度。在具体的核算方法中,很多实际增长是以实际物量增长计算的,如运输业是各种运输方式的总周转量,邮政业是业务总量,通信业是电信业务总量,房地产业是销售商品房的面积,等等。
计算的第二步是,各类实际增长速度乘各类价格指数,得现价GDP各类增长速度,最后计算出GDP现价增长速度。GDP现价增长率=平减指数×实际增长率,假设被低估的平减指数为1,GDP现价增长率为6.9%;如果平减指数未低估数值设为1.01,GDP名义增长率反而会更高为8%。
以GDP基本比重加权计算,可以验证中国GDP平减指数与增长率是符合逻辑的。
工业增长与利润有必然联系吗?
2015年,工业主营业务收入低速增长(0.8%),实现利润下降(2.3%),而工业增加值为中速增长(6.1%)。有人质疑工业增长速度,进而质疑GDP增长。首先,工业增加值是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而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是现价的。2015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是94.8,剔除价格因素的实际增长,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5.5%,与工业增加值增长差一点,这是GDP核算原理决定的。
我们知道,GDP核算有三种方法,三种方法的统计数据大体一致,从不同角度反映经济。生产法GDP是各行业的全部产出,支出法GDP是全部用途,两者的关系是,国内全部产出=国内最终消费+存货变动+固定资产形成+(货物和服务)出口-进口。生产法GDP则是=(各个行业)生产+(各个行业)固定资产形成+(各个行业)存货+(各个行业)进出口净值。
GDP核算体系是上世纪经济领域最伟大的发明之一,GDP之父查理德·斯通等发明GDP核算的方法是在企业利润分析的基础上,扩展到全行业的。我们知道:
增加值=营业利润+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现价)固定资产折旧(及其它混合收入)。
营业利润=销售产值-(劳动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中间消耗。
假设中间消耗不变,销售产值同等的情况下,从行业及企业损益角度分析,劳动报酬上升、固定资产折旧上升,营业利润下降;从GDP核算角度分析,由于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折旧占增加值的比重大于营业利润的比例,在一定增长幅度下,虽然营业利润减少,但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折旧上升,GDP也会增加。这里要注意,工业固定资本收益与全行业的关系。从全行业看,无论工业是否生产,矿藏勘探、土地改良、科研都在进行。2008年以来的巨额固定资产投资,陆续完成并开始折旧;同时,近几年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持续低速正增长,双重因素导致固定资产折旧增加。
用电量与经济增长不同步是怎么回事?
有人质疑,2015年,中国用电量增长与GDP增长不同步,因此数据“有问题”。2015年,工业增加值增长6.1%,工业用电量增长速度为-1.4%。以用电量分析经济形势,有一定合理性,但要明确,由于工业是产业用电的最大部门(占83%左右),用电量与工业联系度高,与第三产业联系度低。考察用电量与工业经济关系,比第三产业与用电量的关系更为可靠。
即使考虑工业增长,也要同时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用电量与产值关系密切且简单,因为单位耗能产值率的决定因素是设备的效率,不同生产效率用不同电量,如果市场机制健全(管理者有能),那么产值与市场大体同步,当工资等上升时,销售减少时,则减少生产,用电量就会减少。
二是用电量与增加值关系是复杂的。因为,增加值中的劳动报酬受人为的调控,在产值同样的条件下,工资增加,用电量并不一定增加,导致产值不增加;但工资增加,增加值肯定会增加(详见下节分析)。
经计算得知,2014年千瓦工业销售产值约27.4左右,剔除价格因素,2015年千瓦产值提高6%左右,与工业增加值实际增长是相应的。效益提高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工业产出有一部分是上年存货实现的,2015年新增存货大大减少,上年存货本身不耗电能。二是耗能行业减产,工业结构变化,引起用电量变化。
再从经济总量来看,根据新的《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方案》,将现金消费变为全部消费支出(即加上了非现金消费支出,含网购);再将武器系统计入固定资产形成;等等。这些GDP核算方法的增长,本身就不需要用电量。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56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0“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95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31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8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