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周军评:涉华军力报告,还是那个“要钱报告”吗?
在战略轰炸机方面,涉华军力报告依然只提到了携带空射弹道导弹的轰-6N战略轰炸机,认为这种轰炸机的任务依然与东风-26陆基中程导弹一起,针对印太战区内的目标进行精确攻击。但中国可能正在发展一种隐身战略轰炸机,也就是国内媒体经常谈起的轰-20。
此外今年的报告还增加了关于中国核试验的内容,报告称发现罗布泊试验场可能已经进行了超过一年的准备工作,并声称美英法三国对于中国是否会继续坚持“零当量”试验的标准感到担忧。
当然,现在我们知道美国人之所以对中国核试验说三道四,说到底是因为他们自己要进行核试验。紧接着,这个报告就提到美国进行了一次使用核材料的实验,并宣称这次试验是为了测试能否收集到地下核试验产生的特征,但考虑到过去几年美国军方和媒体都在鼓噪恢复核试验,这次试验的试探意味还是很明显的。
此外,今年报告中继续鼓噪关于中国进行高超声速滑翔器环球飞行的试验,称其为部分轨道轰炸系统,也继续捕风捉影称中国可能开发低当量核弹头。与去年的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明确提到中国最可能首先部署的低当量核弹头,将装备在东风-26导弹上。
亚龙湾基地扩建
应该说,今年的涉华军力报告对中国核力量的描述相比此前更加详细,按照这个报告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核力量正在迅速加强。这让我联想起2017年美国兰德公司的《中美军力积分表》报告,当时评估认为美国对华最大军事优势在于核武器,因为中国对于至少有一枚核武器能打到美国仍没有绝对把握,而美国有绝对把握可以将核武器打到中国。因此,不少美国人叫嚣要在台湾海峡出现新的危机时,发挥核武器的作用,用核武器来“平衡”中国大陆的常规军事优势。
面对强盗逻辑,我们只能用极限思维,把核武器数量提高到与美俄同一数量级,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要求而已。
当然,我们国内有不少朋友会用媒体习惯的一套“反对中国威胁论”话术,说美国人这是对我们实力的夸张,美国人不过是在为他们自己增强军事力量、尤其是增加核力量找借口,是美军跟国会老爷乞讨的“莲花落”。
但实事求是的说,美国本年度涉华军力报告其实已经是“降低当量“了;毕竟有些事,美军现在很清楚以自己的能力是无法快速实现追赶的,如果按照“我们觉得他们应该知道”的程度说给国会老爷们听,一方面怕老爷们把责任推给美军,反过来追究美军没能保持优势、或至少在各方面不能比对手差等太多责任,另一方面也怕老爷们真的认识到与中国采取激烈对抗措施实在没啥意思,要“构”,反而削减给美军的拨款,那就不好了嘛。
这种又要“强”、又要“灭”的心态,其实也挺难把握的,所以最近几年的涉华军力报告都在尽可能的走钢丝,反倒不像以前,中国军力是个橡皮筋,年底跟国会要钱时如天兵天将下凡,年中总结成绩时犹如土鸡瓦狗不堪一击。现在美军在各种报告里,差不多算是统一口径了,也就是在老爷们能接受的限度内,尽可能把中国说的强一些总没大错。
橡皮筋现象目前只在一种条件下还比较明显,就是在美军内部研讨会和媒体吹风会中。美军内部研讨会上会比较认真地总结解放军的优势,而在对媒体说话的时候还是要强调“一切尽在掌握”,所以才会出现什么反舰弹道导弹战斗部也不过就和鱼叉导弹差不多这类的笑话。
而像《防务新闻》这类媒体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前一篇报道中,某上将在内部研讨会上说中国预警机厉害,我们的F-22无所遁形;后一篇报道中,同一个人对媒体说,美国空军天下无敌,我从未为歼-20失眠……不过这和给国会老爷的报告,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味儿了。
在报告里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就是关于登陆台湾行动的描述。
在过去的军力报告中,美军是把解放军登陆台湾岛当作一个“永远的10年”来写的,永远会说10年后解放军可能会有登陆台湾岛的能力。
但最近的报告不这么说了,2022年报告中提到“两栖进攻台湾是一个严峻的政治和军事冒险,即使战争爆发阶段取得成功并成功登陆”,而今年报告中加了一句,“即使成功突破滩头防御”。
换句话说,去年在美军报告中解放军可能登上滩头然后被台军赶下海,而今年则是解放军已经突破了滩头防御,然后在巷战中陷入僵持……
这既和过去一年的俄乌战况相关,也可以看到在美军报告里台军的防御线在不断后退,以前是能阻止登陆,去年是能在滩头挡住,今年已经是要做困兽之斗了。
怎么说呢,这“突破滩头防御”就有点中国古代史家“一字褒贬”那味儿了,老爷们要支持台湾当局,你总不能说台军不堪一击、完全抵挡不住吧?但你又不可能前面刚写了解放军面对台军的巨大优势,后面又说这没用,台湾就是能挡住吧?于是只能步步后退。
作为一个年度“数豆子”报告,其中对于解放军今年以来新的武器装备和能从卫星上看得到的各种部署调整,也是挨个数了一遍。为避免漏数了什么东西以后难堪,很多有的没的的消息反正都给你往上列。
比如轰炸机这部分,除了轰-20,”可能还在研制中程和远程隐身轰炸机以攻击区域和全球目标”。已经没有现实可能的购买36架卡-52的传说,也照单全收,列为可能的对外采购项目。
至于高超声速导弹更是单独列一章,有的没的都放上去,吃不准的也都提一下,比如新的DF-27导弹,它也吃不准是洲际导弹还是中远程导弹,那就说射程可能在5000-8000公里,差的有点多也不要紧,反正还在发展中嘛。
关于大家都没谱的事,比如中国的“网络进攻能力”,那就往严重里说,说中国可能用网络攻击瘫痪美国的电网、天然气、石油管道什么的。
还有更没谱的或者干脆就是笔误吧,比如这里面说中国将使用WS-15发动机替换L-15(高教-10)的乌克兰AI-222发动机……
虽然是个小错误,但也表明了这报告真的没怎么用心校对
这说明报告的作者也知道国会老爷不会细看到这种程度,只要老爷们最关注的内容没什么大问题就行了。至于什么中国外购武器装备,想来老爷们也不关心,就没仔细校对。
总之,涉华军力报告现在最大的作用,大概已经不能再说主要是跟国会老爷要钱了,反而像是美军给国会的一份免责声明。中国军队实力我们可是已经报告过了,如果这样都让你们觉得还不够强,强行要挑起中美冲突,DF-5C几百万吨大弹头砸过来的时候,你可别抱怨我没警告过你们会有这种事哦。
字里行间可以看出美军现在对于和中国的军事冲突失去了信心,而且国会现在也不可能给美军足够的经费来改变什么,毕竟要改早都改了。早在特朗普当政那会儿,国防部就已经组织过对美国国防工业的自查了,应该说从那时起美军已经心里有数,想要完全改变美军的现状难度有点大,想要遏制中国进一步发展也没什么希望,所以可不就只能给个免责声明了吗?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堵开源 
-
台军射击演习击中民船,船上载有34人
2023-10-21 12:22 台湾军事 -
“中美海空军事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美军舰机到中国家门口滋事挑衅”
2023-10-20 22:01 -
伊拉克美军连续遭到无人机袭击 有人受伤
2023-10-20 11:29 伊拉克局势 -
美海军继续增兵以色列:不止两栖攻击舰,再加一艘两栖指挥舰
2023-10-19 18:52 -
时隔五年,台军重开“联兵旅”对抗演习
2023-10-19 16:05 -
张又侠会见塞尔维亚国防部长
2023-10-19 07:22 -
多次抵近侦察遭我拦截,美再发布图片视频炒作我战机“实施危险行为”
2023-10-18 20:38 -
历史首次!美国B-52H核轰炸机降落韩国
2023-10-17 18:34 -
日本大鲸型潜艇四号艇下水,命名为“雷鲸”
2023-10-17 15:36 -
以色列坦克学俄军“加顶棚”
2023-10-17 15:24 巴以恩仇录 -
加拿大炒作:中国军机向我发射干扰弹
2023-10-17 12:29 凉战 -
“乌军反攻4个月后 俄军转入进攻”
2023-10-16 13:02 俄乌冲突一周年 -
中阿举行海上联合演练
2023-10-15 13:35 -
美防长下令:增派第二艘航母
2023-10-15 11:19 巴以恩仇录 -
一周军评:“洪水”过后,巴以谁能掀起新的暴风雨
2023-10-15 09:22 一周军事观察 -
以地面部队局部袭击加沙,内塔尼亚胡称:这只是开始
2023-10-14 08:42 巴以恩仇录 -
日本计划在九州增加自卫队部署,国防部警告
2023-10-13 15:51 中日关系 -
东部战区回应美军机过航台湾海峡
2023-10-12 14:37 中美关系 -
中印第二十轮军长级会谈:尽快解决剩余问题
2023-10-12 09:29 -
美陆军年会展示四种无人战斗车竞标原型
2023-10-11 20:54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评论 52“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评论 73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评论 132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48“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此举,是怕好莱坞没凉透啊”
-
“这一领域中国正不战而胜,菲律宾也无法说不”
-
又作妖,美议员要提案强制英伟达芯片植入定位系统
-
“普京接受了邀请”
-
特朗普暗示:他俩可以接班
-
特朗普蔫了:俄乌和平协议“也许达不成”
-
威胁美国后又滑跪,日本财长:不抛美债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