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蔚:从47年前那一刻起,“港独”便注定是一条死路
最后更新: 2019-09-06 07:24:143 “一国两制”
港督投石问路,话匣子被打开了。麦理浩走后,邓小平委托邓力群给时任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承志打电话:香港问题已摆上日程,中央应有一个明确的方针,请各有关部门研究并提出方案供中央参考。随后,外交部、国务院港澳办、新华社香港分社、经贸部等部门经过反复研究,结合香港的实际情况,在1982年初将方案上报中央 —— “12条方针政策”就此浮出水面。
据邓小平自己讲,“一国两制”的提出不是从香港问题开始的,而是台湾问题。
1981年,叶剑英委员长代表中央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正式提出了“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的新概念。在这个被称为“九点声明”的基础上,各有关部门结合香港实际情况,加上了:保留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的地位长期不变,保持香港的法律制度基本不变以及外籍官员留用等若干内容,就此变成了“十二条”。
“十二条”的最后一条言明:上述方针政策,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之,50年不变。有人当面问及邓小平:“50年不变的判断从何而来?”邓公答曰:“中国现在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就是国民生产总值在本世纪末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就是达到了这个目标,中国也不算富,还不是一个发达国家。所以这只能算是我们雄心壮志的第一个目标。中国真正发展起来,接近而不是说超过发达国家,那还需要30年到50年的时间。如果说在本世纪内我们需要实行开放政策,那么在下个世纪的前50年里中国也不能离开这个政策。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是符合中国的切身利益的。所以我讲50年不变,不是随随便便、感情冲动而讲,它不只是为了安定、笼络人心,而是考虑到香港的繁荣稳定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密切关联。”
40年后重读邓公此言,依旧振聋发聩、醍醐灌顶。
1979年经罗湖返回深圳的港客 (何煌友 摄)
1982年9月16日,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对解决香港问题的总体方案拍板定论。他讲:“必须在1997年全部收回香港地区和不损害国家主权的前提下,保留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随后他话锋一转:“我们要根据会出乱子这种可能性来安排一切。如果这中间发生大的风波,我们对收回香港的方式和时间不得不被迫做出新的考虑。”
邓小平的英明不仅在于提出了“不变”,更是将未来可能发生的“变”早早计划在内。
这一次,坐不住的,依旧是英国人。
4 踢到钢板的“铁娘子”
1982年9月23日,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展开首次访华行程。出访前,挟马岛战争胜利余威的“铁娘子”不顾英国外交部的反对,决定拒绝向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圈。用时任英国驻华大使柯利达的话讲“她就是摆出了一副好斗且不合作的姿态前来处理香港问题的”。9月24日上午,撒切尔夫人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见到了邓小平。
这场载入史册的历史性会晤比原定计划延长了50分钟,长达两个半小时,至今常看常新。
刚落座没多久,撒切尔便抛出了所谓“三个条约有效论”,即《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及《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仍然生效,英国政府应该在1997年之后继续管治香港。邓小平毫不客气地顶了回去:“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中国要在1997年收回香港,无论以何种方式。”撒切尔随即改变策略,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香港”为筹码进而“晓以利害”地威胁到:“要保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如果中国宣布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和后果。”邓小平针锋相对地回击到:“1997年中国将收回香港,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和九龙。如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香港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不迟于一两年时间,中国就要正式宣布收回香港这个决策。”至于撒切尔口中的“灾难性影响和后果”,邓小平指出:“如果说宣布要收回香港就会像夫人说的带来灾难性的影响,那我们就要勇敢地面对这个灾难,做出决策。”
与邓小平的首场会谈给“铁娘子”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铁娘子悉心准备的谈判策略被邓小平逐一击破。在步出人民大会堂时,面色凝重的撒切尔若有所思,右脚高跟鞋跟在台阶上磕了一下,不慎向前摔倒双膝抢地,手中黑色的“爱丝普蕾”(Asprey)名贵手提包脱手而出。在侧的中英人员赶忙向前搀扶,场面一时狼狈不堪。中方以礼待客,在当晚《新闻联播》中没有出现的这个镜头,却在香港及西方引发了“现象级传播”。有英国媒体甚至使用了《大英帝国“摔落”》的生动标题;“铁娘子”遇上了“钢铁公司”的说法则在华夏大地上广为流传 —— “钢铁公司”是毛泽东给邓小平起的“绰号”,意为“坚毅果决”。
巧合的是,铁娘子摔倒的方向上,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
《大英帝国“摔落”》
- 原标题:47年前的一封信堵死“港独”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开放预约参观,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2019-07-19 21:12 文化 -
这位“老地下党”,94岁才恢复党员身份
2019-07-01 22:01 -
余则成已经牺牲!
2019-06-11 22:49 -
升温10度曾灭绝95%的物种,我们在十字路口上
2019-06-11 08:00 -
前方高甜!七旬奶奶抽血 老伴这个动作羡煞网友
2019-06-03 13:46 暖心闻 -
《切尔诺贝利》热播,中国女生走进了真实的辐射无人区…
2019-06-02 14:10 -
“我是毒贩!”姐姐收到弟弟一段骇人视频,真相更可怕
2019-05-30 10:38 禁毒战争 -
70周年,你不知道的上海丨那些激荡人心的“第一”
2019-05-24 11:16 上海新高度 -
揭秘“解放军露宿街头”照片拍摄始末
2019-05-22 18:57 -
既然提起高加索人种,那何不一起谈谈欧罗巴人种和日耳曼人种?
2019-05-08 08:23 70年对话5000年 -
青春的颜色,叫奋斗!
2019-05-03 11:54 新时代之声 -
西藏考古大发现:发现青藏高原首个史前人类洞穴
2019-04-20 15:04 考古 -
在菲律宾发现新的古人类物种
2019-04-12 16:42 考古 -
侵华日军细菌战又添新罪证!
2019-03-25 19:19 -
选举产生官员是反民主的,在过去两千多年里曾是妇孺皆知的常识
2019-03-25 17:38 观学院 -
“今天,向40年前那场战争中的英雄和烈士们敬礼!”
2019-02-17 22:47 -
长城城砖被撬坏60余延长米,谁干的!
2019-02-05 20:23 考古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新时代之声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学院
相关推荐 -
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13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176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1“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87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评论 19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