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维钧:成帝败侯——海昏侯刘贺的政治生涯
关键字: 海昏侯海昏侯墓刘贺海昏侯刘贺刘贺墓刘贺墓开棺直播江西古墓三、成也霍光,败也霍光
作为诸侯王入承大统,刘贺不是第一个人,早在一百多年前,刘贺爷爷的爷爷汉文帝刘恒也走了这样一条路。不同的是,刘恒走的是一条成功逆袭之路,刘贺走的却是一条旅游观光之路。
一百年前的代王刘恒接到诏书之后,并没有立即出发。在了解清楚京城情况之后,代王只带了六个人奔赴长安;一百年后的昌邑王刘贺收到消息之后,带着手底下的一干大臣恨不得胁下生翅立即奔赴长安,甚至在奔赴长安的路上,累死了不少马,完全没有文帝那种谋后而定、行而又止、反复了解京城诸位大臣真实意图的持重心态。
刘贺之所以能凭借诸侯王的身份入主朝廷,完全取决于大将军霍光一人之态度。大将军霍光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异母弟。骠骑将军死后,武帝重用霍光,并托孤于他、上官桀、金日磾、桑弘羊四人。霍光和上官桀是儿女亲家,在金日磾死后,霍光杀死了打算与之争权的上官桀,并将自己的外孙女上官氏许配给昭帝为皇后。迎立刘贺的时候,霍光在朝中的党羽势力非常之大,手握兵马以及京畿护卫之权。进京前,刘贺的手下王吉劝谏刘贺一定要尊敬霍光,诸多政事要听从霍光的意见而不要自作主张,但这一切都没有被刘贺采纳,因为这位昌邑王从一开始就是奔着夺权去的。
霍光
到了长安,刘贺非但没有把霍光放在眼里,还将自己从昌邑带来的两百多位属官全都升迁,并企图接手兵权。这引起了霍光的极度不满,他本来就是为了专权才力排众议择立刘贺,谁想这条白眼狼非但不怀感激之情,反而重用自己的人,企图与自己抗衡。因此,霍光一方面扣下了大部分刘贺旧臣的升迁事宜,仅将长乐卫尉一职交出,使得政令不出未央宫;另一方面便开始谋划废掉刘贺,开展代号为“废帝行动”的计划。
“废帝行动”分为四步:
第一步:霍光召集群臣在未央宫商议,称昌邑王失德,恐怕危及社稷。大臣们听到霍光称刘贺为昌邑王,都吓得不敢说话。这时霍光的幕僚田延年持剑上殿说到,“今日是今日毕,谁要是敢拖延时间耍花样,老田我送你去见先帝。”大臣们只好答应跟随霍光。
第二步:霍光集结完大臣后,带领他们前往长乐宫面见上官太后(霍光外孙女),悉数刘贺罪状。并诏令宫禁门卫不得放昌邑群臣入宫,同时扣押了入宫朝见太后的刘贺。
第三步:霍光将昌邑臣悉数驱逐出宫,抓了其中二百多位,投入监狱。
第四步:让刘贺只身接太后的诏书,并由上官太后宣布他的废黜决定。
正所谓,成也霍光,败也霍光。最终,夺权失败的刘贺仅在位27天便背着“莫须有”的一千余宗坏事,被贬为平民遣返回山东,二百余名昌邑臣则悉数被杀。
四、海昏之侯
“海”在古汉语的意思是大湖,比如苍山洱海;“昏”则表示黄昏之时,古人依据太阳升起和落下来判断方向,正如東(动)代表太阳升到树的一半,昏则在表示太阳降低到手下。因此海昏国即代表湖西之国,即鄱阳湖西。
被贬为平民的刘贺,依旧保留原有财产,拥有两千户的供奉,同时也被京城的人监视着。霍光死后的第二年,宣帝灭掉霍氏掌握大权,这时他有些忌惮刘贺,便派山阳太守张敞去试探刘贺。也许是发现刘贺并不上进不值得提防,也许是得知刘贺身患风湿而出于的怜悯之情,也许是感激刘贺成就了自己的皇位和今天,继位十年的汉宣帝封刘贺为海昏侯,赐“食邑四千户”,迁往江西豫章海昏国。
就像再讨厌霍光,宣帝还是给他厚葬,但是死后表扬他辅佐有功时,宣帝不写全名,而且霍光死后,霍家基本族灭。宣帝对待刘贺或许也是同样的心理,封刘贺并厚待他、但又从昌邑故地迁江西,也是为了安抚兼提防。啊,宣帝这个心机男!
而对于刘贺来说,虽然海昏国更偏远了一些,但是至少他不再是平民。刘贺也终究完成了从王到帝到平民再到侯的人生轨迹。
海昏侯屏风孔子画像
从海昏侯墓出土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以及大量竹简书籍来看,刘贺生前应当是非常推崇孔子,并且阅读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这与史料上记载的荒淫无度有所差异。同时根据陪葬的礼乐车马酒器来看,刘贺是一位有着较高审美追求的人。种种差异让我们不由得想到,史书上的“千宗罪“非常可能是霍光为抹黑刘贺而捏造的。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寇,历朝历代的胜利者在获胜后都无一例外地会丑化竞争对手,美化自身。而探寻历史的真相,还需跳出正史的范畴,去发掘那些不会说谎的铁证。历史,最终会为历史正名。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显然特朗普先退一步,虽尴尬但有用” 评论 65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208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91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10“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