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晋:为什么巴格达迪的死这么重要
关键字: 巴格达迪巴格达迪死亡伊斯兰国伊斯兰教哈里发争当哈里发
1924年哈里发制度的终结,对于穆斯林来说,代表着伊斯兰世界“中心”不复存在,因此不少穆斯林精英都试图恢复“哈里发制度”。一方面,一些当时的阿拉伯世界领导人,希望能够将自己封为“哈里发”,因为在很多穆斯林学者尤其是阿拉伯学者看来,伊斯兰教就是由阿拉伯人创立,而伊斯兰教的“黄金时期”就是阿拉伯人担任哈里发时期,因此在近代阿拉伯民族主义兴起之后,一些阿拉伯政治精英们就跃跃欲试争取成为“哈里发”。
最先付诸行动的是自诩为阿拉伯世界领导人、“圣城”麦加大埃米尔和谢里夫的侯赛因·伊本·阿里(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领导汉志地区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阿拉伯领袖),他在1924年土耳其废除哈里发制度后不久,即宣布自己为哈里发。但是侯赛因的“自封”并不为广大穆斯林所承认,尤其是当内志地区的沙特家族攻陷了麦加之后,侯赛因的宗教权威大大降低,这场闹剧也就草草收场。
侯赛因·伊本·阿里
当时埃及的法鲁克国王,以及兴起的沙特王室,都也有希望成为“哈里发”。但是法鲁克国王在埃及国内的合法性一直岌岌可危,很多埃及精英将其视为英国在埃及的代理人;而沙特开国君主伊本·沙特则小心翼翼周旋于周围的大国势力,对于宣布自己为哈里发并不感兴趣。因此“自上而下”的恢复“哈里发”的努力也就未能成功。
另一方面,很多民间的穆斯林精英开始发起了“自下而上”的社会和政治运动,希望恢复“哈里发”制度。这其中最有影响的无疑是1928年在埃及建立的“穆斯林兄弟会”。“穆斯林兄弟会”创立人哈桑·班纳创立组织的初衷,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当时很多笃信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的心理:哈里发制度没有了,伊斯兰世界缺少了一个核心。因此“自上而下”的政治努力无法恢复哈里发制度,那么穆斯林精英们只有通过“自下而上”的努力,来捍卫伊斯兰教,力图串联穆斯林世界,建立未来的“伊斯兰大同世界”。
这种愿望,在随后近百年的时间内吸引了无数的穆斯林学者和精英。而通过“自下而上”的努力,实现“伊斯兰大同世界”,除了包括“穆斯林兄弟会”所倡导的“渐进的”“教育的”方式,还包括一些极端分子所倡导的“激进的”“暴力的”方式,这其中就包括很多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家,如拉希德·里达、赛义德·库特卜,以及包括“伊斯兰解放党”、“基地组织”乃至如今的“伊斯兰国”等组织。
应当指出的是,对于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来说,“伊斯兰大同世界”来串联全世界所有穆斯林,以一个超越所有国籍、种族、民族和文化的“穆斯林”身份来统领世界,一直是一个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议题。甚至中国“回族文学”的代表人、当代作家张承志也在前往麦加朝圣后,心潮澎湃的写出了“你降临吧,新的英特那雄纳尔——新的国际主义!”这样的语句。所以对于伊斯兰世界来说,恢复“哈里发”为代表的超越国家边界、统领所有穆斯林的政治实体,是及其具有诱惑力的政治设想。
日薄西山
进入21世纪以来,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组织和思想进一步发展完备,而国际经济发展不平等所带来的穆斯林世界危机感不断发酵,很多阿拉伯人都将认为伊斯兰世界正在遭受着来自于外部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的入侵。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高生育率所带来的年轻化,以及经济发展迟缓所造成的社会失业率高、腐败率高等问题,也滋生了伊斯兰极端主义。
当冷战中“泛阿拉伯主义”所代表的世俗主义事实上无法解决诸多政治社会议题而丧失合法性之后,伊斯兰极端主义不断抬头,并且利用网络时代的便利串联起世界范围内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声浪。巴格达迪宣布自己是“哈里发”,宣布自己建立新的“伊斯兰国”,也就处处模拟在伊斯兰教“黄金历史”上的创教早期,希望以此作为自己“合法性”的重要依据。
所以作为伊斯兰世界重要文明中心的伊拉克被“异教徒”美国占领之后,思想上的“伊斯兰世界被欺凌”,加上现实中伊拉克尤其是西部逊尼派在政治和社会发展中被边缘化,促使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想能够吸引大批年轻人。而且当那些移居欧洲的阿拉伯精英第二代和第三代后裔成长且感受到来自于所在国社会的种种文化和社会壁垒,也就易于通过伊斯兰极端主义来寻求自我身份的庇护。
当“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开始兴起,我们看到来自于几乎世界范围内的穆斯林极端分子,如潮水般通过各种途径涌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占领区。这种思想动力,不仅仅是出自于极端主义穆斯林年轻人“探险”和“赚取金钱”的动力,更是一种出自于伊斯兰教对于建立一个“伊斯兰大同世界”的心理冲动的体现,这不仅是伊斯兰极端教义的要求,也反映出这些极端分子希望通过“圣战”来实现自己作为穆斯林的价值,更体现出伊斯兰教“超越国界”“政教合一”的终结理念。
作为一个以伊斯兰教早期为榜样的极端组织,失去了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区域伊拉克和叙利亚,而前往其他“边缘”区域如巴基斯坦、阿富汗、利比亚等地小范围的存在,通过偶尔的恐怖袭击来显示肌肉,实际上将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合法性”从“哈里发国家”降格为了等同于“基地组织”这样的“埃米尔国”。
巴格达迪被击毙后,尽管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内部可以通过传统的“大议事会”等形式推选出新的“哈里发”,但是鉴于“伊斯兰国”分支机构几乎无法安排统一的代表会议,因此新的“哈里发”人选很可能会带来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内部的分裂。因此,日薄西山且逐渐丧失魅力,似乎将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不可避免的命运。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49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2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09“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