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晋:巴黎遇袭与“伊斯兰国”全球扩张
关键字: 法国巴黎巴黎恐怖袭击巴黎恐袭穆斯林中东伊斯兰教斩不断的中东联系
欧洲社会的穆斯林群体之所以无法融入欧洲社会,传统意义上我们经常探讨的欧洲社会阶层划分中的宗教-地域-民族因素当然十分重要,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着的移民后代及贫困家庭子女受教育程度低、失业率高、难以融入主流社会、遭受歧视严重、街区贫困化加剧等问题,同样困扰着欧洲的穆斯林社区。与居住在法国的欧洲移民相比,北非穆斯林的经济状况更为不济。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国的失业现象已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失业对穆斯林群体的冲击与破坏尤为严重。1999年年初,法国国内的整体失业率达到10.2%,而北非移民的失业率高达33%。这种情况在城市的边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在法国,穆斯林群体大多从事服务业和体力劳动,这也意味着穆斯林家庭在社会中的上升空间往往被堵死,当传统的体力劳动工业转移到法国以外的地区时,穆斯林群体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依靠的来源,穆斯林一辈子也就要为基本的生存而奋斗。
这些问题日积月累导致这些被边缘化的青年群体对国家、对未来绝望,产生强烈的反社会心理与暴力倾向,2005年秋冬巴黎郊区暴乱、2009年希腊青年暴乱都是这种社会心理作用下的结果。虽然许多法国的骚乱者具有穆斯林背景,但是这种反抗更多的是社会-经济问题驱动的,而非单纯的宗教问题。但是欧洲穆斯林群体所受到的来自中东地区的影响也干扰者穆斯林群体和欧洲社会的关系。欧洲的许多清真寺、穆斯林学校和伊斯兰文化中心都受到沙特阿拉伯和阿尔及利亚等穆斯林国家政府的资助,它们都倾向于支持正统伊斯兰教。欧洲的许多伊斯兰教士或是有着在中东国家求学的经历,或是以中东国家的清真寺和教义为标杆,向这些国家的宗教系统看齐。欧洲地方穆斯林团体为建立清真寺筹集资金,并从他们的来源国邀请一位伊玛目来主持欧洲的清真寺。这些伊玛目通常并不了解欧洲现代文化,甚至不能讲客居国的语言,因此,在与欧洲社会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问题。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欧洲存在着大量的穆斯林群体,但是这些穆斯林群体之间彼此往往并不存在密切关系,而是依照教派、习俗、民族、语言或是来源地进行划分。笔者接触过几名来自英国和法国的穆斯林,他们的父辈有的来自巴基斯坦,有的来自北非,有的来自约旦。这些人在谈到日常宗教仪式的时候,往往都会说到不同族群之间有不同的清真寺和伊斯兰教士,加上不同地域风俗和教派的区别,各个清真寺也存在着彼此不同的“势力范围”。笔者认识的一位来自巴基斯坦的现居英国的穆斯林就曾经说过,如果进错了清真寺,那就会被清真寺里的其他祈祷者视为异类。
当文化上相互冲突、社会上彼此隔离的生存状态和经济上较低的生存阶层,使得欧洲尤其是法国的穆斯林群体极易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当文化上较为亲近的中东地区发生重大的政治变动的时候,处在欧洲-中东两个地域和基督教/世俗-伊斯兰教两种文化冲突中间地带的欧洲穆斯林,极易受到极端思想的蛊惑。
当前的网络时代的发展,使得“基地组织”和“伊斯兰国”等恐怖组织在宣传极端思想时候更加方便和有效,而日益泛滥的国际恐怖主义网络,也为欧洲极端分子发动袭击提供了有效的组织网络保证;对于欧洲穆斯林群体来说,独立于欧洲社会之外、千疮百孔的社团成为了极端思想扩展的温床,而生长于欧洲国家又提供了恐怖袭击地域和机遇上的便利。法国受到恐怖主义攻击,考验着法国反恐形势,但是更考验着法国未来如何处理国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而这对于法国和欧洲来说,任重而道远。
“伊斯兰国”的海外扩张
此次袭击事件的背后黑手是“伊斯兰国”。如果我们能够跳出法国和欧洲,将视野放在全世界范围内,那么就会发现,法国仅仅是“伊斯兰国”近些时期以来发动的重大恐怖事件当中的一个。在向前推,数日之前,11月12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发生爆炸事件,造成巨大人员伤亡;而再向前推,俄罗斯客机在埃及西奈半岛坠落,也是“伊斯兰国”认领了此次袭击事件。(当然了,多说一句,埃及迟迟没有承认是“伊斯兰国”袭击,毕竟埃及不想让刚刚复苏的国民经济——旅游业——遭受致命打击。)
在一个星期多一点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三起重大的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地域都是处在“伊斯兰国”控制的伊拉克和叙利亚地域之外,不得不让人们认真的关注起“伊斯兰国”在海外(伊拉克和叙利亚之外)的扩张行为。
单就扩张地域来看,我们大致可以将“伊斯兰国”在海外的扩张行为分为三个类型。首先是“伊斯兰国”能够建立“根据地”的实际控制型。这些地域可以包括利比亚、也门、埃及的西奈半岛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在这一些地区,“伊斯兰国”旗下的武装能够控制一些地区,以利比亚为例,“伊斯兰国”在当地控制了东部的德尔纳(今年6月被当地民兵武装驱逐)和中部重镇苏尔特,建立起了有效地控制,并且招募当地人员,不断伺机扩张。在西奈半岛,“伊斯兰国”也能够藏匿于当地的部落之中,不断袭击孤立的埃及军队巡逻队和守卫岗哨,并且试图攻占一些关键地域。可以说,在这些地区,“伊斯兰国”能够控制当地一些土地和人口,利用乱局或者复杂的政治局势不断肆意扩张。
第二个类型是“伊斯兰国”能够在当地发动大规模的恐怖袭击,造成严重的社会损失。这类可以包括叙利亚邻国黎巴嫩、土耳其、海湾国家以及有大量年轻人参加“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欧洲国家。这些地域中,“伊斯兰国”能够动员一定的人力物力,在躲过当地情报机构层层设卡拦截之后,在特定的时间点和地区,发动较大规模的恐怖袭击事件。这也意味着“伊斯兰国”在当地有着较为成熟的资金、人员和联络网络,能够单独的开展大规模的行动,给当事国的安全造成一定的压力。
第三类是“伊斯兰国”能够在当地建立初级网络,招募少量人员和资金。这些地区可以包括东南亚的印尼、南亚的印度和孟加拉等国。这些国家的极端分子往往能够与“伊斯兰国”建立联系,但是其联络更多的通过第三国进行,其中欧洲和巴尔干国家尤其是阿尔巴尼亚等国是重要的联络站点。这些国家内的极端分子骨干往往来自于欧洲,携带资金在当地招募人员和进行宣传,并且试图建立较为成熟的网络。从过去一段时间看,这些地域“伊斯兰国”还尚无法有效的进行恐怖袭击事件,只能进行初级的人员招募和宣传。
如果我们对比2014年6月“伊斯兰国”宣布成立之时,我们会发现,“伊斯兰国”控制地域尽管缩小(比如伊拉克的中部、北部和叙利亚北部“伊斯兰国”控制区已经较大萎缩),但是“伊斯兰国”在海外的扩张明显加强,其在中东-北非-欧洲的影响力和组织能力已经通过多次的恐怖袭击得到验证。法国受到暴恐袭击,确实凸显出欧洲所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但是“伊斯兰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才是法国受到袭击和威胁的真正原因。打击“伊斯兰国”,更需要国际社会的通力而为,而不是自顾自的各自为战。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88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089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0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62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要“帮忙”,印度拒绝了
-
“他想在大马士革建特朗普大厦”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