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右翼,为何把海滩选为战场
关键字: 布基尼比基尼法国为什么禁止布基尼法国比基尼世俗文化按玛丽娜·勒庞的话来说,这个夏天,蓝色海岸那棕榈成行的海滨道路、金色沙滩和粼粼海洋已沦为战场,在这里,人们为法国之魂而战。
在法国的海滩上,常常能见到身着“布基尼”的穆斯林女性,这种泳衣能够遮蔽全身。对此,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的领导人勒庞于上周通过个人博客表达了厌恶之情。而对那些在过去几周陆续发布相关着装禁令的城镇以及度假地,她则大力声援。她说,法国海滩不是女性遮身蔽体的地方,进而又怀旧地补充道,“法国海滩是属于芭铎和瓦迪姆的。”
勒庞所说的,正是享誉法国的导演罗杰·瓦迪姆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兼缪斯女神碧姬·芭铎。勒庞很可能想到了1956年的标志性电影《上帝创造女人》,年轻貌美、衣着暴露的芭铎在其中饰演性感十足的十八岁孤儿朱丽叶一角。影片的官方预告片称其为“发生在法国里维埃拉海岸的无宗教信仰者天堂”的故事,片中的人物确实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不过这部影片所讲述的并非只是一场竞逐于美丽海滩的性。
《上帝创造女人》
当时,法国正值战后经济繁荣的中间期,旅游业蓬勃发展,首次把千千万万的工薪家庭带到了海滩边。几年前,日后走向国际化的旅游品牌“地中海俱乐部”刚刚在巴黎成立。
五十年代,法国人的生活离不开海滩,但在早些年的时候,情况却大不相同。先激起法国人对著名二重唱及其所象征的辉煌时代的怀旧情怀,再把布基尼与近期发生在尼斯和诺曼底的袭击联系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勒庞带领民众重温了那段神话般的旧时光——彼时,遮蔽全身的穆斯林女性尚未破坏法国荒凉海滩的情欲之美。不仅仅如此,她还利用植根于国民内心深处的焦虑感,使人们想起法国海滩并非始终是休憩与放松的去处,它亦是暴力、创伤和侵略的源地。
在法国,海滩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种强有力的象征和国家认同感的贮藏室。除了电影人,海滩还给予法国艺术家、作家和哲学家灵感。一些著名的法国人曾在国界之外主张对海滩的权利:比如说,画家高更把印记留在了塔西提岛上;同样地,作家兼逃亡犯亨利· “巴比龙” ·夏里埃于委内瑞拉;讽刺小说家米歇尔·韦勒贝克于泰国。然而,海滩所代表的确切内涵早已随岁月在变换的语境中转变。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法国的海岸线曾一度代表着——非个体肉身,而是国家精神层面的——脆弱与暴露。海滩不易防守(不过,根据一则经常被引用的轶闻,路易十四曾抱怨道,那些由他任命的意大利天文学家凭借其精密的工具和测绘手段所抢走的领土,比他在对外战争中所损失的领土多,这正反映出法国海岸比人们所预计的要少得多)。
二战之后,连年排布的铁丝网和沙坑在法国的大西洋海岸留下了深深的烙痕,时刻提醒人们铭记这场德国的侵占。实际上,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的创始人杰勒德·布利茨与吉尔伯特·特里加诺把他们的第一处度假胜地设在了法国之外的西班牙马略卡岛和意大利的萨勒诺,他们认为法国度假者最需要的是离开带着战争和日常生活印记的国境线。
20世纪50年代地中海俱乐部度假地
然而,在战后五六十年代,法国人对沙滩的观念开始转变了。在法国电影和诸如地中海俱乐部之类的品牌的联合推动下,海滩成了神话般的地方,充满了享乐自由和性的越界。同时,海滩被推崇为一处实现了社会平等的地方。
七十年年代见证了广泛的旅游度假地的进一步发展,到1982年,带薪假期增长到五个星期,这是为所有法国公民享有的权利,而非个别人的特权。地中海俱乐部开始把自己定义为一种反资本主义、反资本家的反主流文化:其营销口号把自己的度假地誉为“文明的解毒剂”。在那里,客人们用“串珠”而非真钱购买酒水;欢迎仪式鼓励他们摒弃资本家的作风。在六十年代一项关于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的社会学研究中,亨利·雷蒙德记录了度假者的一个共识:“当人人都穿着游泳衣时,社会区别就不复存在了。”
1970年地中海俱乐部在Carghjese的照片
透过这次由布基尼所引发的强烈震动,我们仍然能看到这些早期态度的痕迹。即使在六十年代,也不会有人全然陶醉在穿游泳裤或纱笼裙就能消除社会阶级的神话中。不过,直到今天,人们仍然把在海滩上脱光衣服当作是一种摒弃资本家习气的个人承诺。布基尼使人联想到城市里的阶级、种族和性别冲突,更为重要的是,身着布基尼似乎是对参与社会校准的回绝,表明他们不愿意以暴露和脆弱的方式放弃一些特殊需要。
对于那些希望布基尼消失的人来说,问题不在于出现在法国海滩的布基尼本身,而在于那些人并没有积极地参与到这一神话中来,也没有努力地传承它。
如果法国海滩是一处所有人都能够以相同方式享受的地方,不论社会地位,也不论资历背景,那么布基尼在海滩上的出现就要求法国的穆斯林被写入这个国家已有的各个故事中:穆斯林公民同样应当拥有五周的带薪假期,同样应当从城市中迁移出来,同样应当在儿童时期就被带到拥挤的海滩上。
有观点指出,法国的女性穆斯林可能会选择带着孩子在海滩上玩耍,而不是躲在废弃城市的阴影里。这一观点质疑了关于女性和穆斯林的错误观念。勒庞等人坚称,海滩应当如五十年代的电影所展示的那样,厌恶女性、物化女性。这种关于法国社会的观点是过时而短视的。
尽管对一些人来说,布基尼的出现威胁到以裸露和世俗化为基础的海滩文化的脆弱平衡,不过对另一些人而言,它适时地引发了关于海滩的争论,人们开始思考海滩是为谁而设的、为什么而设的。勒庞暗示了电影《上帝创造女人》中的标志性海滩场景,她轻率地低估了瓦迪姆电影的深层内容。
事实上,这部电影向观众展开了一幅变动中的经济图景:芭铎饰演的性饥渴朱丽叶一角在三个男人之间摇摆;安东尼和麦克·达迪厄是兄弟,也是船厂主,他们的家庭代表着旧式法国海滨文化;富裕的土地开发商埃里克·卡拉丹则谋划着在海边建一个新的赌场。这位法国极右翼政党的现任领导人并非没有反讽之意,她选择强调当下经济的变化,即她通常所支持的传统劳动和工业形式——渔业和造船业,必须让位于酒吧、赌场,以及其他能够满足享乐情欲的形式。
在博客中,勒庞视法国海滩为一种神圣的空间——一种国家认同的永恒标记。但是,海滩之所以被赋予神话色彩,正是因为它变化不息。它可以被侵蚀,可以被围填,也同样可以为来来往往的个人或群体所改变。
海滩不必成为战场。至于那些反对勒庞观点、对海滩的定义有不同理解的人,他们只要转向另一位新浪潮电影导演、伍迪姆的同代人阿涅斯·瓦尔达就好了。
她2008年的电影《阿涅斯的海滩》借用海滩的主题,以高度私人化的方式,反思了她的一生和电影生涯。海滩作为一处人物返回和反思的地点,以各种想象的、重构的、历史的外观在影片中出现,其中最令人心酸的场面出现在1990年她的丈夫雅克·德米将死之前。
在整部电影中,瓦尔达以一个衣着蔽体的八九十岁老人的形象呈现自己,她赞美海滩是永恒爱恋和滥交性爱的结合,是家庭和冒险的结合。海滩可能是法国文化想象中一个恒常不变的特点,不过,正如瓦尔达所传达给我们的,海滩可以象征差异、改变和爱,而不是相同、排斥和恨。
《阿涅斯的海滩》
(青年观察者周然译自《外交政策》)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原标题:Brigitte Bardot vs. the Burkini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深陷“反犹”风波,超70名美议员要求她们立即离职 评论 137美官员到访商讨战后加沙治理,他说:希望哈马斯加入 评论 173美国投下唯一反对票,中方:极大的失望 评论 439世界如此混乱,出路在哪里?他们提到同一个词 评论 133最新闻 Hot
-
“美官员到访商讨战后加沙治理”,巴总理:希望哈马斯加入
-
加沙高校又有学者遇难,曾将哈马斯突袭比作“华沙犹太人起义”
-
俄沙“振臂一呼”:所有OPEC+国家都应加入
-
这个时候,美国和圭亚那举行联合空中演习
-
他敦促国会赶紧“打钱”,“中国正在太平洋伺机而动”
-
丹麦通过法律:焚烧古兰经违法
-
“西方主导的不公正国际秩序应当终结”
-
美使馆人员行贿窃取情报,被西班牙驱逐
-
韩国与荷兰将强化芯片同盟,“与中美有关”
-
委内瑞拉公投后,圭亚那:已与美国、巴西等国商讨
-
“美国不断军援下,加沙被炸7周堪比二战末期德国”
-
“欧洲的保护主义者会利用他”
-
德国这州规定:想获得公民身份“不能反犹”
-
“新加坡和中国将30天互免签证”
-
伊朗宣布“发射成功”:2029年前要把宇航员送入太空
-
“请安理会行动…”以色列:辞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