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者网专访| 屠新泉:中美贸易谈判 究竟谁在妥协?
关键字: 中美贸易对外贸易贸易大国习特会朝鲜特朗普人民币汇率或者说你要是拿个天平去称朝鲜,朝鲜问题比贸易不平衡重了一万倍都不止。为了贸易上的一点利益,我们就放弃朝鲜问题的立场,开玩笑!
或者说他本来就是个大嘴巴,就听听而已,这两件事的量级不在一个档次上。朝鲜问题是什么?那是战争,那是军事冲突,核武器可能引发的军事冲突。
贸易不平衡、汇率操纵国跟朝鲜问题比,都根本不算事儿。
“汇率操纵国”被炒作过头了
观察者网:况且,中国也没有操纵汇率。
屠新泉:对,就算是贴了汇率操纵国标签,又能怎么样,根本没有什么影响。
汇率操纵国就是美国国内的一个财政部的报告,它这个立法其实是没有国际规则依据的,WTO不承认这个东西,IMF也没有说过这个事情。就是美国根据自己的一套标准认定某个国家是汇率操纵国,那这是美国的自由。
说白了,中国也可以发这么一个报告,说他们操纵汇率,也没问题,问题是认定为汇率操纵国以后怎么办,他们做什么都得符合WTO的规则,或者说符合IMF的规定。
那么,美国国内的立法里面,贴了汇率操纵国之后,后续动作什么都没有,没有比如说制裁你,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等等,美国想做这个,都得符合WTO规则。
以前曾经在1994年,中国被美国贴了汇率操纵国标签,当时也也没有什么后续的动作。说白了,贴这个标签就是给中国施加一点压力:你是个坏小子,老实点;或者说你得按照我的要求做点什么让步。这就是他们的一种施加压力的工具,并不是施加惩罚的依据。
观察者网:2006年中美贸易摩擦比较严重的时候,美国一直逼迫中国人民币升值,记得美国就有议员建议要对中国征收很高的税,但后来就是被否了。
屠新泉:那个时候美国一些议员游说国会立法,说人民币汇率大大低估了,如果人民币不升值,就要对中国征收27.5%的惩罚性关税。但是美国的做法明显违反WTO规则,最后议案没有通过。
所以汇率操纵国就是个虚张声势的工具,国内可能把这个炒作的有点严重了。
中美贸易不平衡是劳资矛盾,不会很快就消除
观察者网:4月13号海关公布的一季度贸易数据显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3421.2亿元,扩大了6.7%。不过,美方一季度数据还没出来。美国商务部2016年全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减少了201亿美元至3470亿美元,同比降幅达到5.5%,而且是连续5个月逆差收窄的。两个数据趋势不一样,您怎么解读?
屠新泉:我们公布的这个数据一季度的数据,美国那边说的是2016年的全年数据;中国的是人民币统计值,美国那边是美元,另外统计口径也不太一样,所以这两个数据对不上。
这个其实有时大一点,有时小一点,是有年度季度波动的,但总的趋势,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是比较稳定,没有太明显的增长,也没有明显的缩小。而且中美之间的不平衡,还是会持续存在一段时间。这里面存在很基本的结构性问题,不会那么快就消除了。
《观察者网》: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黄颂平谈到中美贸易顺差扩大时有一个解释,谈到我们对美国的大量贸易顺差,很多是从别的国家转来的。
屠新泉:这主要是跟中国在全球产业链所处的位置有关。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吸收了很多国家的投资,包括日本、东南亚这些国家的投资,然后以中国为生产基地向美国出口。
1980-1990年代前半期,日本是美国最主要的贸易逆差国。制图|兴业证券王涵
大家习惯上用当年日美贸易不平衡来对比今天的中美贸易问题。在80年代90年代的时候,日本很长一段时间就是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的来源。最高的时候,日本在美国的贸易逆差当中的份额占到80%。
但是中国自从1992年扩大开放,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大量的外资进入中国,相应的这些生产产能也转移到了中国。
而且尤其是终端环节,就是加工组装环节放到了中国。中国只不过进口了很多的中间品,到中国来组装。中国组装以后出口到全世界,中国肯定是从全球产业链中有收益的,但是这个模式的问题就反映在,中国的顺差就比较大。
因为加工组装之后的终端产品价值最高,出口到美国,显示我们的出口额很大。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在全球产业链里的附加价值和利润获得是比较低的,一百美元的产品,可能90元都是进口零部件,我们也就赚了10块钱,但是我们成了对美国逆差最大的国家。
这确实是个很大的问题,这是所谓的全球价值链的问题。
观察者网:我们一直是这么解释的,但是美国根本就不考虑这个吧。
屠新泉:美国不讲这个,他们就看很直观的一个数字,就是双边贸易不平衡。但这个不平衡确实存在,也不是中国造成的,是因为跨国公司要来中国生产。而且跨国公司的这种生产和的投资活动造就了这样一个全球价值链,这并不是中国推动的,而是美国推动的,中国只是个接受者而已。
中国到现在为止,跨国公司、外资企业的出口仍然占到40%以上,以前还要高。加工贸易比例以前是60%以上,现在也超过40%,加工贸易基本上是外资企业的。
从利润来说,我们也肯定受益的,我们不是反对这个,美国的企业、消费者也不反对,只有美国的蓝领工人反对。说到底,这是劳动和资本的矛盾,不是美国和中国的矛盾。
与当年日美贸易不平衡完全不同 美国制裁中国就是制裁全世界
《观察者网》:当年日本和美国贸易摩擦严重的时候,也是这样?
屠新泉:日本当年跟中国有点差别了。日本外资企业是很少的,它主要还是日本自己的企业,日本的企业竞争力比我们现在强,丰田、本田、东芝,直接跟美国构成了产业竞争,但那个时候全球化的程度也比现在要低。
观察者网:所以大家喜欢拿当时日本和美国的贸易摩擦来对比中国,当年美国对日逆差很大,美国搞了一个广场协议,把日本搞的很惨,前面一段时间,特朗普张牙舞爪的时候,大家担心中国是不是也会被美国整。
屠新泉:大家都在拿当年日美矛盾和当前的中美矛盾比较,我也经常拿这个做比较。但是这其中差别还是很大的。
第一,从中美之间的贸易结构来看,跟当年的日美贸易是不一样的。因为中国实际上是代表了全世界的资本,而日本当年仅仅代表日本本土资本。
现在哪个跨国公司在中国没有投资,基本上找不到。我们是全球工厂,不是中国工厂。所以中国与世界的利益相关度来看,比当年的日本明显要大得多。
说白了美国你制裁中国,就是在制裁全世界。所以他不可能真的制裁,所以为什么我是一直都觉得特朗普就是虚张声势,因为他没法制裁中国。因为,我们已经和世界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了。
第二个,就是刚刚说的汇率问题。我们的汇率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2005年之后一直升值,直到最高的时候,接近1:6,现在逐步又贬了一点到1:6.8。
不像日本,日本是美国的保护国,所以一开始日本的发展一直是得到美国支持的。日本在跟美国竞争的时候,日元对美元汇率长期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1973年美元对日元是1:266。1995年,日元被迫升值到1:79元。浮动非常大。
日本是美国在亚洲的小伙伴,用来制衡中国、苏联的一个很重要的工具。但是后来,冷战结束,中美和解,日本的战略价值下降了,日美之间的经济竞争就变得突出了。美国就开始跟日本斤斤计较算钱了。
所以你看,日本对美国形成竞争压力就是从70年代中后期开始的,广场协议是到80年代后期才签的,因为那时候苏联的压力越来越小了。当然美国当时的国内经济也很差,所以美国人不能承受了,就不再默许日本继续保持这样的低汇率,于是迫使其升值。
而我们现在人民币对美国的汇率跟当时的日元汇率相比,差远了。
第三个,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不管是政治还是军事,日本是美国的保护国,而中国是独立发展的国家,所以,他拿对付日本的手段对付中国,怎么可能有用?
而且中美之间的利益关系也是非常大的,远非当年的日本可比。
中美之间经济利益高度互补,而日本当年很排斥外资,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都是日本自己本土的企业。日本的汽车、电子、钢铁、化工都非常强,对美国形成巨大的竞争。
日本以汽车为代表的行业,对美国构成直接竞争 制图|兴业证券王涵
中国有和美国抗衡的跨国汽车公司吗?没有吧。当时美国对付日本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对付日本汽车出口。现在我们出口多的,也就是电子产品。而很多电子产品的生产商实际上是美国的跨国企业,或者他们外包的关联企业,比如富士康。那特朗普想对付中国,到底想打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评论 7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评论 68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评论 301直播:跟着军工组探访俄罗斯兵器博物馆 评论 127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评论 1306最新闻 Hot
-
“荒谬言论”,默茨:我会跟特朗普谈谈
-
担心美国施压,在华德企:希望新一届德国政府确立平衡立场
-
“以方计划会越过另一条红线”,欧洲6国外长发布联合声明
-
印空军:今起在与巴基斯坦接壤地区进行演习
-
中方同意接触,美媒紧盯:事关重大、令人鼓舞
-
拜登卸任后首次受访:特朗普太掉价了,美国不代表掠夺
-
哥伦比亚准备加入“一带一路”?中方回应
-
印度指控巴与恐袭有关,称空袭是行使自卫权
-
首批145%关税中国货船抵洛杉矶港,美业界预警…
-
立陶宛和拉脱维亚又使坏,俄方怒斥
-
俄方宣布:8月底,普京将访华
-
特朗普又要给波斯湾改名了
-
英国快和美国谈成了?条件是…
-
改道、停飞,各大航司又遭罪了
-
巴军方公布回击细节:两国战机均未侵入对方领空
-
巴军:击落6架印军机,含3架新锐“阵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