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斯克和扎克伯格隔空吵架 AI将人类带往何方?
关键字: 扎克伯格马斯克人工智能AI吵架马斯克们担心的超级人工智能,和你手机里的小冰有什么区别?
和《终结者》里发射核弹,奴役人类的“天网”不一样,现在和大家密切相关的人工智能实际上还很弱。
在中文聊天机器人里最流畅的微软小冰,能做的事情大概是和你聊上几十个回合,猜一猜你心里想的哪位名人,最后给你唱首歌。但她距离和你成为真正的朋友还有距离。
智能助手里最厉害的 Google Assistant,可以从聊天记录你整理日程,给你提前选择好出行路线,或者告诉你搜过的某个航班的动态。但是它还没办法按照你交代的提纲帮你记篇日记。
懂得语言最多的 Google 翻译或是微软翻译,他们能翻译世上几乎所有语言,甚至懂的瓦雷利亚语和克林贡语。但对于一个没有学习过的新语言,它们是无能为力的。
换句话说,现在的 AI 人工智能,最多算是某种特定功能的自动工具。按照严格的“人工智能”来理解,它们是人工的、但还没有智能。按照人工智能业界的定位,他们可以称为“弱人工智能”。
在这些基础人工智能之上,可以实现通用人工智能,最后达到超级人工智能的层次。
但其实虽然有这个层次的分野,但我们最多知道“通用人工智能”大概是能和人类一样思考和学习,能够举一反三,甚至产生独立意识。但究竟什么是超越人类的超级人工智能,现在还只是幻想。
而且所谓人工智能,这个东西不是一开始就和人类的“智能”有关。最大的问题是,现在还没人知道人脑怎么工作,也没有关于如何模拟人脑思考的算法。
Palm 创始人、硅谷著名科技创业者,同时也是脑科学家的杰夫·霍金斯的故事很好的说明了人工智能研究的局限。
霍金斯在 1979 年进入英特尔之后,萌发了了对脑科学的强烈兴趣。但当时的主流研究对大脑一无所知。1979 年 9 月的《科学美国人》杂志做了一份关于大脑的专刊,DNA 的发现者之一佛朗西斯·克里克博士在刊中写道:人类现在对大脑几乎一无所知。克里克说,脑科学研究不仅是没有理论,连框架都没有。
受启发想投入脑科学研究的杰夫·霍金斯申请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的学习,来开始对脑科学的研究。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研究者,他当时认为人工智能和人类的智能,也就是大脑的科学是密不可分的。
但麻省理工人工智能实验室拒绝了杰夫·霍金斯的申请。麻省理工当时认为,人工智能只是计算机科学,和大脑关系不大。
做公司赚到钱的霍金斯 2002 年在加州成立了红木神经科学研究所,专门从事脑神经科学方面的研究。他在演讲中说道,脑科学研究非常重要,只有明白了大脑怎么运作,才能制作拥有智能的机器。
但目前的人工智能研究依然是在对人脑一无所知的前提下工作的。现在的人工智能,无论是小冰这样的聊天机器人,还是特斯拉 Model S 这样的自动驾驶机器,都是按照“输入数据——产出行为”这种模式来研究的。
一年来热度最高的人工智能项目,围棋人工智能 AlphaGo 的研发过程比较典型的展示了所谓“弱人工智能”如何学习。
AlphaGo 基于一个算法,这个算法让机器知道围棋的基础规则,但它增强棋力的方式需要很多样本,也就是下棋的棋谱。在一开始 AlphaGo 是通过模仿人类的棋谱来学习的,但 AlphaGo 最大的突破在于开发了“增强学习”的模式,让机器自己对弈,产生更多的棋谱,同时让这些样本产生足够多的差异而不至于收敛,最终 AlphaGo 达到超越人类的成绩。
可以看出,AlphaGo 的学习过程和人类是截然不同的。
主持发布小冰的时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陆奇 图片来源:好奇心日报
2016 年 8 月,《好奇心日报》在微软小冰的发布会上采访了时任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的陆奇。在问道关于现在生物学家还不清楚人类如何思考的当下,计算机科学界如何完成人工智能的研发这个问题,陆奇这样的回答可以说明问题。
“工程学届有一个想法,认为就算人类知道鸟儿如何飞翔,但发明飞机也不是对鸟的模仿。”他说,计算机工程学可以建立一个系统,模仿人类学习知识,产生行为的过程,就是人工智能。
换句话说,现在的人工智能还只是对智能行为的模仿。如果用一个人来作比方,弱人工智能注重行为,也就是你和他说一句话,他回答了,那么智能行为成立。但如果要开发一个通用人工智能,这个“人”即使在你不对话的时候也会思考,就像你我躺在床上冥想一样,这时候即使不说话,你的智能依然存在。
总的来说,通用人工智能还是距离现在比较遥远的东西。至于更高级的超级人工智能,我们只能从人类的基础上加以幻想:你下一道命令,说“预测一下战争的走向”,接下来这个 AI 从互联网上检索内容,分析将领的性格,新闻的趋势,经济情势的变化,历史上类似战例的结果,最后在一秒内得出一个报告。这大概可以算是超级人工智能。
研究缓慢也是反对者认为马斯克们想多了的原因。毕竟,现在硅谷还只是造出更多更快更好用的“工具”,看上去并没有更接近“智能”。
马斯克们目前的倡议是建立一个系统来评估智能程度,同时真的针对人工智能灾难进行技术预案,同时建立一个类似“机器人三定律”的规则来规定人工智能的行为。监管介入在这里也是必不可少的。
在预防人工智能作恶这件事上,马斯克们有些事没有说出来
OpenAI 吸引投资、拉小公司入伙。在呼吁监管、预防人工智能威胁意外,它们做的另一件事情是集合小公司的力量,在 AI 的研发上缩短和大公司的距离。
从最初的参与者就能看出来。
OpenAI 有一个高尚的使命,防范人工智能研发走偏。但全球最大的五个科技公司,苹果、Google、Facebook 没有一个参与其中。
微软和亚马逊出现在支持者名单里,只是因为它们的云计算平台被用于 OpenAI 参与者的计算。
这五个公司各自拥有超过十亿用户,掌握海量数据,并且都组建了至少数百人的团队研发人工智能。
而 OpenAI 参与者都是对人工智能研发有诉求,但相对这些巨头,又相对缺少数据和资本的公司。
马斯克的特斯拉汽车,最重要的卖点就是自动驾驶 图片来源:The Daily Beast
伊隆·马斯克自己的公司特斯拉重点放在自动驾驶上面,人工智能是非常依赖的未来。
奥尔特曼作为孵化器 YC 的老板,旗下孵化了数十家市值规模在几十、几百亿不等的创业公司,其中有众多人工智能项目,比如聊天机器人 msg.ai,开源的深度学习算法 Skymind。
另两位参与者,LinkedIn CEO 霍夫曼和彼得·蒂尔都是著名的投资人。尤其是蒂尔,他自己的创业公司 Palantir 是一家和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相关的数据公司,主要业务是帮助政府执法机构分析潜在威胁等等。而且作为 Deepmind 的早期投资人,也就是开发AlphaGO,后来被 Google 收购的那家公司,他拥有的股份超过 25%,甚至远远超过了创始人哈萨比斯。
风险投资机构 Andreessen Horowitz 曾说,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大公司拥有的资源可以让他们吸引更多的研究者,比如 Google、Facebook、亚马逊、微软,甚至后来的苹果。对于现在的人工智能研究者来说,用来训练人工智能的数据非常宝贵而稀有,小公司联合起来能缩短和大公司的差距。
没什么比一个非盈利的开放联盟更适合一起分享数据。
他们可能确实担心有一天人工智能毁灭世界。但像平常一样,商业领袖们站队也都没有违背公司的利益。
- 原标题:马斯克和扎克伯格为人工智能吵了起来,他们说了什么,又没说什么?
- 责任编辑:何艺璇
-
“这个禁令,欧洲企业也得听” 评论 17万斯“强登”,丹麦坐不住了 评论 129“我们很快会看到中国救援队,而美国却不见踪影” 评论 120“抢夺中国主导地位,美国快走火入魔了” 评论 87《自然》调查:超75%在美科研人员想“run” 评论 10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