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记得第一颗由中国人发现的小行星“中华”吗?
关键字: 小行星中华天文张钰哲China他猛然想起了光绪年间浑天仪自钦天监紫微殿移到观象台,两地相距3公里之遥,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过来的呢?经过了解,答案找到了,原来是在严冬季节,沿途百姓泼水成冰,100多个壮汉将仪器前呼后拥着自冰道上推过来的。张钰哲茅塞顿开。早在中学时代,他就学过摩擦力的原理。早秋的季节自然是制不得冰道,但滚动的圆木却可以将摩擦力降低到最小限度。
第二天清晨,张钰哲叫来几十名工人。在两座古仪的底座下垫起了一排整齐的圆木杠,在一声声的吆喝中,两架古仪一寸一寸地移向大门口,穿过裱褙胡同,经西观音寺由东单移到前门车站。12华里的路程,竟用了整整3天的时间。
5天以后,4架国宝安全抵达南京。
通过计算研究哈雷彗星解答了历史悬案
1934年在南京建成的紫金山天文台,是中国第一座现代化天文台,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刚建成不久,抗日战争就爆发了,该台的重要图书和少数仪器及大望远镜的镜头等部分随工作人员迁移到昆明。八年抗战胜利之后,张钰哲随天文台返回南京。1950年,张钰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台长。
张钰哲和他领导的行星研究室共拍摄到小行星、彗星底片8600多片(每拍摄一片都要付出相当的辛劳),获得有价值的精确位置数据9300多个,观测到1000多颗在小行星星历表上没有记载的小行星,并计算了它们的轨道。其中有100多颗小行星获得了国际永久编号和命名权。在已发现的众多颗小行星中,有以“北京”“江苏”“上海”“台湾”“福建”以及“张衡”“一行”“祖冲之”“郭守敬”命名的。此外还有“紫金山1号”“紫金山2号”和“紫金山”这3颗以发现地紫金山天文台命名的彗星。
张钰哲领导的这些观测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对我国天体力学、方位天文学的发展,起了开拓性的作用,因而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励和表彰。此外,张钰哲还领导了一批研究人员开展对行星物理和小行星物理的研究工作,也获得了可喜的进展。
张钰哲晚年在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上做出了新的贡献,特别是对中国历史上早期哈雷彗星记录作了分析考证。他认为,经过对哈雷彗星的计算研究,可以确定武王伐纣究竟是哪一年的历史悬案,他认为那很可能是在公元前1057年~前1056年。
致力于天文事业半个多世纪
半个多世纪以来,张钰哲致力于天文事业,他和他的助手们一起共获得8000多次小行星的成功观测,并先后发现1000多颗新的小行星和以“紫金山”命名的三颗新彗星。发表过近60篇观测和研究的学术论文。
1949年10月,在张钰哲的努力下,紫金山天文台的观测仪器得到了修复。他又倾注心血,花去4年的时间建成了我国最先进的天文仪器厂——南京天文仪器设备制造厂。以后,他又亲率同行自制和引进了国际一流水平的科学仪器,使紫金山天文台,名享四海,它不仅恒星、行星进行观测,同时对空间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实用天文学、历算和天文仪器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这一切包含着张钰哲一生的心血。
1954年他开展了小行星轨道测定、摄动计算和改进轨道方向的计算研究工作,当时在国内都具开创性。当年,中国科学院和全国科普协会计划建立北京天文馆,也得到他的大力支持。在中国天文学会的大量学术活动中,在《天文学报》的创办和编辑工作中,在中国参加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活动中,也有张钰哲的辛劳和足迹。
1957年初,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张钰哲即在此时应用天体力学基础理论研究了人造卫星轨道,并发表了《人造卫星的轨道问题》的专题论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地球的赤道隆起和高层大气阴力对人造卫星轨道的摄动影响。这项研究,为我国人造卫星轨道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60年代初,张钰哲又进行了有关月球火箭轨道的研究。1965年,他率领有关人员参加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轨道设计和方案论证工作,为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做出了贡献。
年近八旬,登上昆仑山口为观测台选址
1980年,年近八旬的张钰哲,不辞劳苦,前往青海高原,登上海拔4800米的昆仑山口,为我国后来建立在德令哈的第一台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观测台选址。三年后,他又亲自去乌鲁木齐人造卫星观测站看望了那里的工作人员,这个站是根据他的建议于1958年设立的。
晚年的张钰哲
1984年,他应邀访问美国的几座著名天文研究机构,而他的老师樊比博已去世多年,老师的女儿接待了他。樊比博,这位国际知名的教授,生前曾观测过3万多颗双星和大量的彗星、小行星等,被誉为“天文观测的王子”,他对张钰哲勤于天文观测的一生有着极大的影响。
1986年张钰哲本来要求前往澳大利亚观测哈雷彗星并了却他未曾见过南半球星空的夙愿,然而因年事已高,未能成行,只能委派学生张家祥等前往观测。就在这一年的夏季,张钰哲竟如哈雷彗星般远去,离开了人间。
国际天文学界为了纪念他,在1978年8月1日出版的国际小行星通报第4420期中,宣布将美国哈佛大学天文台1976年10月23日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张” (Chang)。通报中说:“这颗小行星的命名,是为了表示对张钰哲的敬意,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天文学界的领导人之一,紫金山天文台台长,他长时间积极从事小行星、彗星的观测和轨道计算,他还测定了小行星的自转周期,进行过分光双星工作。……”
(综合自 李元《张钰哲:在望远镜旁60年》、《张钰哲——“中华星”的发现者》、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网站《院士风采之张钰哲》、《观河汉星辰 究躔离仪象——记著名天文学家张钰哲先生》)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孙武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5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243“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17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16“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评论 90最新闻 Hot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
停火第一夜,印巴互相指责
-
为什么选出美国籍教皇?梵蒂冈消息人士:还不是因为特朗普
-
普京提议:15日,俄乌直接谈
-
王毅分别同印巴双方通话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