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奎:托班老师丑闻频发,该探讨下他们的收入问题了
关键字: 托儿所幼教托儿所老师收入托儿所教师收入美国托儿所美军托儿所第二妈妈
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这些从业者“性本恶”,他们与我们绝大多数人一样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员,可能还是孩子眼中的好妈妈。
幼儿看护和教育服务繁琐,工作环境吵闹,需要足够的爱心、耐心,从业者一边拿着微薄的收入,一边又要忍受幼儿的哭闹与折腾,或许还要备受管理者和家长们的指摘,作为服务对象的幼儿哪能理解其中的辛酸。
设身处地,当这种情绪逐渐积累,不平等、不公平的嫉妒心理就会油然而生,原本也是情理之中。但过度的嫉妒就会使原本不理性的心理产生过大压力,导致心理扭曲,逃避工作责任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在极端情况下,看到或期待幼儿被虐待反而成为了她的安慰。如果管理者没有意识到这种危险,那么悲剧将不可避免。
托儿所的老师应该是专业人员,只有对从业人员设立专业门槛,才有可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才有可能提高其收入。只有当收入能够维持其正常的生活水平,我们才能期望优质的服务。
但从业人员的收入与市民的承受能力的矛盾也不能忽略,这也是当前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经历过的问题。幼儿抚养责任不只是家庭的,也是社会的,特别是对可能掉入低生育率陷阱的中国而言,降低托儿所费用更具有现实意义,不仅有利于提高生育率,还有利于促使更多的妈妈更早回归职场,扩大劳动力供给。
从发达国家看,政府普遍都对此有不同形式的补贴,如美国平均而言,政府补贴占托儿成本的40%。补贴既包括对个人的,也包括为员工提供托儿服务的公司,如公司开办的托儿所成本可以进行税收抵扣。
美军托儿和幼儿系统在1989年进行了改革,国会通过了military childcare act,军人小孩只需支付不超过家庭收入12%的费用,老师资质标准和收入与其他工作岗位看齐,改革效果较好。美军托儿系统的特点是:1. 按支付能力付费,而不是成本,即使一家人同时有多个儿童。以美国卫生部10%的标准为基准,即托儿成本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10%;2. 改革后,托儿所老师流动率从300%下降到30%。
托儿所的老师本该如同幼儿的第二妈妈,以对孩子妈妈般的爱,悉心照料,精心教育,但托儿所这个特殊市场造就的扭曲心灵使得这几乎没有任何可能。有些国人所推崇的法国就是以公办为主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些美国专家认可的美军模式同样是以政府投入为主。企业的投入也不可或缺,不该被吓退,反而该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对国家而言,这确实是“惠而不费”的好事。
或许可以通过更严厉的管理制度来处处约束从业人员,或许可以使用更先进的监控系统来时时监督从业人员,但那只能防止或减少做恶,并不能鼓励更多喜欢这个行业,更有爱心的人们进入这个行业,更不能促使从业人员献出他们内心的爱。没有恶,并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幼儿在爱的环境里成长才是我们的希望。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49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2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09“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