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庆义:关于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美表态不那么重要
关键字: 欧盟市场经济地位中国入世倾销中国出口
欧盟正在对中国入世协定书相关条款进行法律评估,其内部对是否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存在争议,比如有欧盟官员认为应该在2016年年底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欧盟委员会法律部门则认为不应该给予。
欧洲议会的相关决定并不是最终结果,仅表明了自身立场。按照欧盟决策程序,应该是按照欧盟委员会、欧盟理事会、欧洲议会的顺序走。欧盟是否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会在今年下半年水落石出。
目前中国相关部委的表态主要基于入世条款对第三国替代方法的终止,希望各WTO成员能切实履行相关义务。此外,中国还通过外交和其他财经对话渠道争取美欧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
总体来看,中方很早就在该问题上进行了研究,已经考虑到相关情景,并没有出现仓促应对的局面。
而在中国相关入世条款15年后终止的问题上,美欧并没有明确表态如何进行解释和解决。
事实上,条款就在那里,也并需要美欧的相关表态。中国要做的是在WTO的平台上争取到对自身有利的条款解释,在此平台上,中国需要和美欧交锋。一旦WTO做出明确的解释,美欧必须遵守,否则中国可起诉。
80多个多家已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十五年和市场经济地位原本是两条不相交的线。中国入世15年后到期的是如下条款:
如果中国出口企业不能证明按市场规则定价,外国可采取第三国替代的方法。中国严守这一15年的期限约定,并没有要求提前结束。
但是,市场经济地位是另外一个问题。如果外国提前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则将不会在反倾销调查中引用上述入世条款,因此在和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国家做贸易时,中国企业将提前解套。
中国入世后,积极争取外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认可,成果显著,目前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换言之,对于外国而言,有两种选择,要么提前主动放弃束缚中国企业的相关入世条款;要么在中国入世15年后,根据条款规定被迫放弃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
但是基于目前的态势,颇有把两条线拧在一起的意味,即把十五年和市场经济地位联系在一起,认为中国将于入世15年后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上述分析已表明,将二者联系在一起确实因为相关条款本身在逻辑上可以有不同的理解。
但是将二者联系起来,也容易使得中国和美欧产生直接交锋,这种交锋不仅是经贸领域,而且还牵扯到政治。对于中国而言,比较务实的做法是,将二者区分开来。
另外一个需要还原的是,当初中央领导做出接受相关条款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倒逼中国企业改变低价竞争的行为。那么,这一目的实现了吗?答案并不乐观。
根据商务部数据,中国连续21年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尽管有外国保护主义的影响,但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企业并没有改变低价竞争的惯性。
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中国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较多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钢铁、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以及机电、化工等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而事实上这些行业在中国是高度市场化和完全竞争的,国内企业竞争非常激烈。
河北钢铁集团邯钢邯宝冷轧厂职工正在检查刚下线的冷轧板质量 周立成 摄
在这些行业,耗费资源、污染环境,企业赚不到利润甚至亏损,还要遭受国外征收的高额反倾销税。这只能说明我们市场运行的某些方面还有问题。这一问题和产能过剩问题是紧密相关的。原本是因为自身无法解决低价竞争模式,寄希望于外力解决,但经过这么多年,依然没有解决,只能寄希望于供给侧改革的真正落实了。
中国接招
正是由于痛心这么多年依然无法解决企业的低价竞争模式,在耗费自身资源、污染环境还拿不到利润的情况下,本来给国外消费者和下游厂商带来了实际好处,却还要遭受国外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笔者才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中国不必强求市场经济地位的观点。
但不去强求并不是不去争取,毕竟如果继续被采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对中国企业是不公平的。针对这一问题,中国应做到两个区别:
第一个区别是,应区别看待外部压力和内部改革在改变中国企业低价竞争行为中的不同作用。
外部压力固然可以起到倒逼中国企业改变行为的作用,但是如果内部改革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无益于问题的解决问题,只能是自讨苦吃还有苦说不出。
地方政府对相关产业的盲目扶持、市场的不完善等造成国内的产能过剩,在国际上表现为遭受反倾销。自身的改革将是决定性的,至少在促使企业转型方面,外力并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
尤其是入世15年遭受反倾销的束缚解除后,更应该注意出口企业是否会继续采取低价竞争模式。国内企业改革转型刻不容缓。
第二个区别是,应将中国入世相关条款15年后到期和争取美欧承认市场经济地位区别开来。
入世相关条款到期后,如果能争取到如下解释:即无论如何,外国也不能使用第三国替代的方法进行反倾销调查(即前文所说的第一种理解),则对于中国而言,事实上也是争取到了市场经济地位,只不过不明说而已。
这也是笔者为何认为,中国并非不能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的原因。只不过并不是通过美欧的承认换来的,而是通过WTO平台争取到的。而对于美欧是否承认市场经济地位,不宜针锋相对,渲染过多只会煽动民族情绪。
十年前不怕 当今更不必拘泥
中国入世条款的解释主要是一个技术性问题,也主要局限于经贸领域,可以在WTO的框架内解决,中国应在战术上重视起来。
美欧承认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则还涉及到政治,颇为复杂,中国可以在战略上藐视,不需花费过多精力。入世相关条款只是中国开放领域的一个小插曲,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也不是全局性问题。
中国国内的相关改革和对外开放体制改革才是真正重要的问题,也是从根上解决上述问题的良药。中国入世只是迈开了敞开怀抱、拥抱世界的第一步,当初都不怕相关条款,在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提升为世界第二的今天,更不必拘泥于上述问题。相比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中国还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微信公众号羽扇观经guanchacaijing,一起分享中国经济崛起背后的好故事。
- 原标题:被误读的市场经济地位之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评论 7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评论 69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评论 140“欧盟想一石二鸟,结果可能两头空” 评论 65印度财长:对美贸易谈判有两条“非常大的红线” 评论 166最新闻 Hot
-
佩通坦被停职,泰国副总理出任看守总理
-
中国披露新型“石墨炸弹”?“可致目标区全面断电”
-
加拿大“怂”了,欧盟也要让步?
-
特朗普开炮:如果没有补贴,马斯克可能早就回南非老家了
-
荣昌区委书记高洪波回应带头下馆子:我们都不消费,民生就没有钱了
-
急急急!特朗普拉了一张表,再怼美联储
-
俄方宣称完全占领卢甘斯克州
-
贬值超10%,美元今年开局表现创52年来最差
-
水均益晒新身份证,辟谣移民
-
伊朗警告乌克兰:这么做,将产生严重后果
-
立菲防长沆瀣一气:我们都有个“敌对邻居”
-
“稀土禁令让全球面临抉择:买中国的,不然没得用”
-
小布什、奥巴马罕见联手谴责
-
内塔尼亚胡7月7日再访美
-
和中国分庭抗礼?日本要开采海底稀土
-
特朗普威胁日本:被宠坏了,贸易协议要告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