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解中国经济工作:不是裙带资本主义,是特惠制度
关键字: 特惠制度普惠制度中国模式中国经济宋铮教授新巴山轮会议
第二点,中国政府长期以来一直掌控很多资源,计划经济时期掌握的资源说不定比现在还大,当然有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差异,但是另一个很重要的区别,我们认为是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一方面,他们掌握了很多资源,另一方面,有一些还没有被我们完全认识清楚的激励机制,让他们来调配资源。计划经济时代就没有激励机制,这个激励机制到底是什么,我们现在还在研究,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我就不展开了。
第三点也是中国特殊的地方,中国不是中央政府在做这样的事情,是由好多地方政府在做。这确保了特惠制度覆盖面很大,不是只有几十家或者几百家,而是几千家甚至几万家企业可以从中获益。
接下来,资源向谁倾斜,到底是谁在特惠制度中获得了特别的好处?我不多展开,这是我们做的数据比较。中国跟所有发展中国家不一样的是,公司层面资金运行成本,一般发展中国家规模越大的企业资金运行成本越高,而中国正好相反。大家马上就会想到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国有企业经营成本确实比私营企业低,但是私营企业随着劳动力规模增加,运行成本在下降,这是全球范围内到目前为止发现的独一无二的现象。
我们有很多一系列的证据,我没有办法展开,最后讲一下制度的局限性和将来可能改变的方向。中国的特惠制度是锦上添花的制度,不是抽肥补瘦的制度。劳动力占比偏低,消费率偏低,都是消费特惠制度带来的问题。产能过剩本质上来讲是退出机制不合理的问题,经济增长和官员利益之间的关联程度太高了,特别是短期经济增长和官员各种利益之间的关联太高了,导致退出机制出现问题。
还有未来资源向谁倾斜,过去20年推行特惠制度比较容易,因为操作空间很大。一方面资金成本比较低,另一方面资本的边际回报很高。右边这幅图是2004-2013年中国总体资本回报率,2004年之前中国总体资本回报率长期稳定在20%。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很多闲置资源不管调配给谁,往往成功概率非常大。过去十年资本回报率下降非常快,目前已经下降到10%以下了。现在中国随着金融市场化改革,资金运行成本也很高,接近7%。这个时候,挑选谁来给予特惠,资源向谁倾斜,这个时候风险会大很多。所以,特惠制度有它的历史局限性。
将来选择什么,无非就是,我们是继续走这条路,还是慢慢向普惠制度转变,这是一个大的问题,我不想过多地讨论。不管往哪里走,这两个有中国特色的东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政府掌控资源的大小和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如果要改就要两个都要改,或者两个都不改,最坏结果就是你改其中一条腿,不改另外一条腿。
时间已经到了,我就讲这些。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