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斯蒂芬·罗奇:中国会是下一个日本?我有不同的看法
关键字: 中国经济日本经济日本债务安倍经济学经济改革日本失去的几十年【本文原载于香港《南华早报》网站6月29日,原题为:《中国如何避免重演日本失去的几十年?》】
尽管对中国的担忧日益增加,但中国目前并没有进入像日本那样的“失去的几十年”。然而,一种令人不安的不确定性给这一结论蒙上了阴影。日本的命运是因为该国拒绝放弃不良经济模式,与日本不同的是,中国决定进行结构性改革,并正在努力实施这一战略。但除非中国通过努力获得成功,否则两国的结局可能是一样的。
在过去六年里,我在耶鲁大学主持名为“日本的教训”的研习班,在研习班上,我们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在研习班结束时,学生们需要撰写分析谁可能成为下一个日本的论文。直到2012年,认为美国将成为下一个日本的人是最多的,美国当时正在努力摆脱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毫无意外,到了2013年,焦点转向了深陷危机的欧洲。但今年,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了分析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
然而,最近对中国的几次短暂访问,让我有了不同的看法。
中国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债务。中国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从2008年的150%增至目前的约225%。在评估高负债式增长的风险时,日本的例子尤其具有参考性。2015年底,日本的总负债已接近GDP的390%,但由于日本的储蓄率非常高,因此该国的负债是对内负债。这就意味着经常引发危机的外国投资者资本流出并不会对日本产生冲击。而中国同期的储蓄率远高于日本,今年初中国引发的恐慌——对资本流出和货币风险的担忧加剧了这种恐慌——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对硬着陆的担忧,源自对中国债务危机的夸大。
“僵尸企业”是最近在中国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中国领导人在最近的公开讲话中明确提到了“僵尸企业”。然而,与日本一直否认这个问题不同的是,中国当局在控制钢铁和煤炭这两个关键部门的过剩产能方面行动相对迅速,并暗示还将对水泥、玻璃和造船业进行相应的改革。
中国的债务质量恶化,也与日本的经历相似。这些对北京来说都不是什么秘密。相反,《人民日报》上月对“权威人士”的采访说明,中国高层对于如何避免出现日本式结局,正在进行公开而激烈的讨论。这位权威人士强调,中国的债务和“僵尸企业”可能导致经济出现L型走势。
这就是把中日进行比较的关键所在。对中国来说,失去的几十年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结果。但知道不希望出现什么结果,并不能保证中国不会落入日本式的陷阱。
改革是决定性的区分因素。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未能成功地进行结构改革,这也是“安倍经济学”复苏计划无法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而中国的战略强调重大结构改革与重组。成败最终将决定于中国领导层是否有决心对抗反对改革的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
有趣的是,在研习班上选择分析中国是否会成为下一个日本的13名学生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与日本不一样。他们认为,现代中国的经验——尤其是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比日本的教训更重要。这些人都得到了不错的分数。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钟晓雯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64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19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49“这事传到特朗普那儿,龙颜大怒”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