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石:淮海战役纵横谈——纪念淮海战役70周年(二)
关键字: 淮海战役粟裕邓小平刘伯承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杜聿明蒋介石还是那句话,如果不以后来那个演变而成的“决战”为参照的话,中野主力“渡淮南进”案也是相当厉害也相当诱人的一着棋:中野主力渡淮南进,相当于“剑指中宫”,直接威胁南京,属于“攻其所必救”!华中、徐州两“剿总”都必然会分出重兵前来“勤王”——而且很可能是如邱清泉兵团黄维兵团这样的精锐劲旅。如此,敌徐州、华中两大集团兵力必然大为削弱,也肯定会使徐州“剿总”在徐州安全和东援黄百韬之间左右为难首尾难顾,粟裕对黄百韬更可以放手大打——毛泽东在该电中对淮海战役的目标函数又作出了重大提升:“两个月内,歼灭刘峙系统五十五个师的三分之一左右,即十八个师左右,……”
然而,倘若陈邓当时就选择该案,那我们肯定就看不到后来的那个“淮海决战”了:中野主力对华野作战仍然还是“战略配合”,徐州、华中两大集团派出重兵在淮南与陈邓纠缠以解京畿之危,中野主力将疲于应对,黄百韬兵团被歼后徐州之敌可能放弃徐州倾巢南撤,华野主力也未必能捕捉到战机……
顾祝同临危受命(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截图)
陈邓于当日申时回应军委,态度十分明确,还是坚持“直出徐蚌线”,还是坚持“打孙元良”:
一、第一步集结地点建议改为永城、毫州、涡阳中间地区,无论出宿蚌线或打孙元良均更方便。由郑州到达上述地区约十天(包括休息一天),明有开进,戌支可到达。
二、我们意见以力求歼击孙元良为第一要着,如不好打,则向宿蚌来进攻。白崇禧已令黄维向西增援,该敌西进已来不及,只要机会好,能歼孙元良大部更为有利。
三、挺进淮南,非到万分必要以不采取为好,因为该地区狭小、滨湖,山地则缺粮缺水,大兵[团]很难机动,同时对部队情况亦不适合。现在鞋、袜、棉裤、帽子、绑带尚未补齐,财政上毫无准备及辎重不能携带。
四、如果于万分必须渡淮南进,则宜以一个纵队破击蚌埠、南京段,主力攻占定、合、六、寿、风、霍、颖诸县,背靠大别山,并打通淮南,保障后方供应线。总之实行此着,我们很难打到仗,而且可能有较大的消耗。[31]
后来有行家这样评价陈邓当年的这个抉择:富有远见卓识!
笔者认同这个评价,这是恰如其份的。虽然无论是毛泽东,还是陈毅、邓小平,此间仍然还没有设想“决战”当然更不可能以后来那个“决战”为参照来考虑问题,但以最有效率最能发挥作用的积极行动来“配合华野作战”,却是他们上下同欲高度一致的共识。
10月26日,毛泽东复电:“同意你们25日申电,以10天行程于11月4日集结永城、毫州、涡阳中间地区的部署[32]”。28日又电:“我们同意你们不出淮南……”,“你们在徐蚌线以西地区出现,对整个敌人威胁极大,这种威胁作用,胜过在汴徐线上打一胜仗”[33]。
然而毛泽东对“出淮南案”那个“剑指中宫”的作用似乎还是比较留恋和钟情,因而在28日那一电中又出了一个“折衷”的主意:“请考虑到达毫州、涡阳、永城中间地区休息数日后,第一步是否可以分路攻占毫、涡、蒙三城。估计三城占领,淮南即将震动,孙元良、邱清泉两部将被调动,而你们行动目的,是调动孙、邱,主要是调动邱清泉”[34]。
笔者再一次站在“事后臭皮匠”的角度客观而言,毛泽东这个“折衷”折得不怎么样。如此一分兵,淮南倒是有可能“震动”,但对徐州之敌的威胁不大,南京恐怕也“震动”不了,既难起到“出淮南案”那种“剑指中宫”的作用,也会减弱对徐州之敌的直接牵制作用,远不如中野主力全部“直出徐蚌线”所达成的效果来得直接了当!“两面俱到”的结果,有可能是两面俱不到!
由此也可以想见毛泽东在反复掂量各种方案时的那般紧张和忐忑。
毛泽东也在反复权衡各种方案(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截图)
不过毛泽东就是毛泽东,两天后他也把思路理清楚弄明白了——30日,军委电告陈、邓:“前电曾要你们攻占毫、涡、蒙三城意见不当,请你们一直进至萧县地区,对徐宿、徐砀两线相机行动为宜,并争取五、六日到达”[35]。
中野主力“直出徐蚌线”,最终敲定!中野、华野两大主力联合作战格局,最终敲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05-24 08:08:57
-
文在寅访美,怎么就去了“大韩帝国”驻美公使馆?
2018-05-23 08:00 三八线之南 -
为何中国建筑前常摆石狮子?
2018-05-20 08:55 -
商王朝不能只用“奴隶社会”来概括
2018-05-16 07:37 考古 -
一本日记,给你看反清复明的秘闻
2018-05-12 09:04 -
明朝闭关锁国,是一种进攻性策略
2018-05-11 09:00 趣读 -
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19周年,我们不会忘记!
2018-05-08 12:09 中美关系 -
这几个可能是被人误解最多的成语
2018-05-08 07:52 趣读 -
中国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2018-05-05 08:39 -
情侣装最早起源于宋代?为啥古代穿衣讲究多?
2018-05-04 07:26 趣读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到今天很多国家都不懂
2018-05-02 07:39 -
中国将用法律告慰2000万英烈在天之灵
2018-04-27 15:23 捍卫英雄 -
奠基:共和国前30年与改革开放40年
2018-04-26 08:52 改开40周年 -
元代就有水力纺纱机,却昙花一现
2018-04-25 10:00 大国工匠 -
一分钟带你回顾改革开放前的故事
2018-04-24 10:00 观天下讲坛 -
张献忠宝藏考古发掘结束:蜀王金宝国内首次现身
2018-04-20 16:48 考古 -
英国摄影师拍的清朝美女!150年来首次公布
2018-04-18 15:54 趣图集锦 -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人家还会跳墙呢
2018-04-17 09:10 趣读 -
这档节目怕是失了智,竟说“侵华日军对故宫秋毫无犯”
2018-04-16 15:23 -
在明朝,麒麟不止是祥瑞,还是外交媒介
2018-04-12 15:30 趣读 -
英拍卖行拒撤拍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 文物局强烈谴责
2018-04-10 13:20 考古
相关推荐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987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