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邵宇:特朗普之后 全球化进入中国时代?
关键字: 特朗普川普TPP美国中国美元人民币第一个困惑,中国人买什么什么就变得非常贵,中国人卖什么什么会变得非常便宜。第二、中国人民币对外是升值的,对内是贬值的。第三,中国人想买的东西别人都不给你,而且中国人买的东西全是赔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在食物链终端获得的,是什么,是美元,是作为储备货币的一种投放的形式。中国企业拿到这个很高兴,因为可以把它变成人民币,人民币可以房,可以搞基础设施,可以搞产业升级,完美!
但是换成人民币之后,美元没有了,消失了,又回到了美国,因为买了美国的长债,当你买了更多的长债,你买的越多价格就越低。同样的一个美元,在中国创造了这么大的购买力,到了美国,压低了美国长债的价格,就创造了一个双重泡沫。直到这个泡沫足够大,毁掉了美国的房地产行业,顺带全球化3.0也就结束了。
这里面有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在哪里?其实英国主张脱离欧盟这帮人,跟在中部选川普成为美国领袖的这帮人,以及未来在欧洲将支持右翼崛起的这帮人,他们是同样一帮人,也就是在全球化里面的失败者。
全球化最终有三个胜利者。第一、拥有核心资产和资本的权贵;第二是科技新贵;第三、在座的所有中国人都是,因为你取代了那些国家低端的工作岗位。
到了一定程度的时候,所谓的社会自由保护运动就开始了,他反过来要求更多的政治权力,以及反全球化、民粹,就这样开始了。很多年前这帮人一直存在,为什么他们今天才开始,才觉得要发出最后的愤怒的吼声呢?很简单,因为他在三个层次得到了弥补或者补偿。
第一、他可以使用廉价的中国劳动力,在一般情况下也能过上很体面的生活。
第二、他有福利国家支持,结果大家也知道了,整个国家的债务很高。
第三、由金融机构创造的各种各样的复杂产品,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金融支持,比如说美国穷人就可以买个大房子,居民的杠杆永久性上升了。
以前美国人觉得这个很便宜,为什么?因为总体而言经济是有增长的,他可能从这里面得到了补偿。但是危机改变了这一切,美国人突然发现原来穷人跟富人的鸿沟是如此之大,原来失去的工作岗位是如此之多。那就让我们重新回到这个世界。
全球化4.0 中国有了更多机会
到了12月份,风险开始转向了欧洲,欧洲估计黑天鹅太大了。到了明年更重要的是欧洲三大经济体、荷兰、法国和德国在春秋两季进入大选。根据我们判断,明年很可能是欧元和欧盟的末日。这其实就是一脉相承的逻辑,我觉得这只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倾向。
我们看到英国脱欧的公投,在1996年当时加入欧盟的时候也有类似的事件,当时愿意加入欧盟的人占到整个人口的86%,而现在大家愿意留下来的是48%。也就是说20%的人从原来的立场开始退却,他们是谁,为什么这样?数据显示,这一次事件中主张离开欧盟的人选年龄在50岁左右。所以在20年前他们是年轻的,他们欢迎移民,他们看到的是更大市场,他们乐于竞争。20年过了以后,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
所以现在我们处于更加未知的世界,坦率的说,如果美国变成孤立主义的话,对这个世界来说,不一定是好事,因为他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地缘断裂带,包括西太平洋、中东以及欧洲和俄罗斯边界。
这个时候中国是不是有扩张的空间?有,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还只是一个区域主义,我们还当不了世界警察,美国留下了如此多的真空,我们是不可能填补的。更大的情况是我们把区域搞好就挺好了,更何况我们自己还有不少麻烦。
如果这样的话,全球化3.0已经结束了。大家问1.0和2.0是什么?1.0是大航海时代、殖民时代。大家要注意,从1.0开始所有的全球化都是西方化,在1.0之前,这个世界有很多选择,好像说现在的计算机有很多操作系统一样,比如说有天朝的朝贡系统。人家给你5块,你给人家10块,实际上是不平衡贸易。当然,天朝愿意给得多一点。
在1.0结束升级到2.0,也就是英国和英镑所引领的全球化2.0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系统都被格式化掉。比如说美洲全军覆没、枪炮、细菌跟钢铁,可以说整个是灭族的。而非洲的黑人到美国成为制造产业链基础。
我看了唯一的一个例子,本地土著在全球化里面仍然保存、并且成为这个国家的主体,是新西兰。新西兰非常感谢中国人民。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是1842年,英国所有的舰队为了打鸦片战争全部去了中国,一共就3万军队。所以新西兰就自由了,这就是全球化。
全球化2.0的霸主英国,大家看到了已经脱欧,不跟欧洲玩了。全球化3.0的霸主美国也这样做的话,那未来是什么样子?未来也许是全球化4.0。
全球化4.0也就意味着中国可能有更多的表现机会,不管是在治理、经济、贸易还是在投资方面。请允许我插播一下广告,我刚刚出版了一本书叫《全球化4.0 中国如何重回世界之巅》,这本书英文名字起的稍微早了一点,现在我决定把第二版的英文名字改了,叫Make China Great Again!
确实,美国主导的全球化3.0时代已经结束了,美国又变得更加孤立主义,世界将失去方向,我们会看到乌泱乌泱的一大群黑天鹅。
坦率的来说,我们对川普做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结果告诉你,现在越研究越困难。本来川普当时是玩票的,主要是推销他的地产生意的,结果不小心就成功了。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他大部分政策内在有巨大矛盾和冲撞的,他没有逻辑的。要做罗斯福式的基础建设,又要做里根式的减税。钱从哪里来了呢?您又不跟中国做贸易,印钞?他说美联储耶伦太过政治化,下次要换掉,换掉意味着可能收紧美国的货币。你又要搞赤字又不印钱,钱会从天上掉下来吗?不可能的。这个时候经济肯定崩溃了,坦率的说是反复崩溃。
所以,现在对于美国未来的政策前景做出判断,我觉得还为时过早。只能有几个关键基本点。比如他在60分钟的谈话节目里反复表述,他也不知道怎么做,只是确定有这么几件事情发生:
第一、减税,减税目的一方面是给富豪减税,另一方面是希望让很多的制造业回到美国。这个事情将来会是大概率事件。
第二、跟墨西哥的墙估计也会修,那个是砖混结构。至于谁来修?我估计中国的施工企业来修,你看中国中铁、中国建筑都在想办法了。
另外,我始终觉得他欠世界一次大跌。所以,劝大家最好是拉紧安全带,坐稳、扶好,等待风暴的来临。
谢谢!
以下是问答环节。
提问:您刚才提到特朗普当选以后有两个可能施行的政策,一个是减税,减税的目的是吸引美国制造业回流。如果这个政策会落实,具体而言有哪些产业可能真正回到美国去,以实现他所谓的重振美国的计划,同时产业回流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谢谢。
邵宇: 跨国企业比如科技型企业,在全球会有一个产业链布局,在亚太地区设立制造中心。我们现在听到的版本大概是这样的,回美国可以免收15%的税,说白了现在也是科技企业家的一个机会。这个对全球产业链格局影响非常大。比如说苹果产业链如果都回去了会怎么样。如果不能回到美国,至少要给中国出口到美国的苹果手机一个惩罚性的关税,这样美国可能觉得比较平衡。
我担心这两个都会做,一方面吸引一些企业回去,主要是科技性企业。一般低端的制造业,鞋子袜子的厂不可能回美国,中国也有一些企业在美国的南部比如南卡做制造业投资,但是这个不是大趋势,因为是低端的。TPP施行之后,其实受益最大的是越南等经济追赶型国家,TPP废除之后,可能美国会出台其他方式的组合政策。这是我的回答。
提问:川普上台对美联储的政策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比如川普他是主张快速加息的。大家认为是12月份加息是大概率事件,这种加息对中国或者全球的经济有哪些影响?
邵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首先我们觉得12月份的加息有90%的概率。在选举的时候,他提到耶伦本人比较政治化,可能到明年加息的节奏会变快,现在一年一次可能变成两次。
现在很简单,现在全球经济经济治理,主要是协调两件事情,美国的利率政策和中国的汇率政策。为什么这两政策特别关键呢?因为这个政策决定全球99%以上的短期资本的流向。如果他加得快,我们贬得快,马上就进入到了一个危机模式,因为资本流动的主要是非居民。这个危机最大的受损者一定新兴市场,包括中国。所以现在整个资本市场压力非常大。
刚才吴心伯老师也提到,我们现在是不是让人民币贬值更加市场化一点,贬得快一点,等到特朗普上台谈判之后,再拉回来。其实挺难的,不需要负担这样的责任,这是一个比较微妙的局面,谁先动,谁可能会背这个黑锅。
我们的判断是这样的,今年美元指数已经突破100,但是每次突破100的时候都会引起一系列问题。从2014年8月份到现在才2年多,所以风险才刚刚开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华尔街听信特朗普,代价惨痛” 评论 14“看看美国关税大棒,再看看中国海南…” 评论 48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评论 736“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评论 315“华尔街不少人想起了2008年金融危机” 评论 177最新闻 Hot
-
“尹锡悦别再扮演总统了,先向人民道歉”
-
“首次准备解除武装,避免刺激特朗普”
-
全球股市巨震,特朗普还要一意孤行
-
美媒紧盯:中国,60天了…
-
美部长:百万美国工人将“拧着小螺丝”造iPhone…
-
马斯克嘲讽“哈佛经济学博士”,纳瓦罗回怼:他就是个卖车的
-
华尔街铁粉变脸:特朗普,收手吧!
-
马来西亚总理领头:东盟要“抱团”
-
美“对等关税”没提俄罗斯,白宫回应
-
“欧洲200欧元,非洲才3美元,我们正面临‘碳掠夺’”
-
美财长试图安抚:股市短期波动,别慌
-
“最好的反击就是不反击?中国是个罕见的例外”
-
一开盘,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新加坡也都崩了
-
勒庞呼吁支持者:效仿马丁·路德·金
-
美股暴跌,美财长:怪DeepSeek…
-
“特朗普这么做就是干涉法国事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