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铁遭“背刺”,高估了自己也高估了美国
日铁的收购之所以会被贴上“国家安全保障威胁”标签,正是这个背景的产物。这并不只是美国大选前后的倒霉个例,而是时代的真实反映。[全文]
-
石破茂还有多少可能?野田佳彦会有多大可能?
石破茂让人联想到日本战国时代的武将石田三成:有能力,有抱负,有理想,但不太会做人;最终导致内部无法团结,同时又在一个不利的时间点发动了一场“夹带私货”的关原之战。 [全文]
-
日本“新秩序的前夜”要来了?
不管谁当选总裁,恐怕都要面临解散众议院提前大选的局面。那么问题来了,自民党能否在下一次大选中顺利过关?如果自公执政联盟国会议席不过半,对日本政治意味着什么?[全文]
-
自民党会重演30年前的“金丸事件”吗?
“对自民党的自我净化是无法期待的……日本这个国家的议会制民主尚未真正实现。纵然有宪法,但现行的《政治资金规正法》并不完备。希望能在我倒下前,推动司法改革,进而真正推进政治改革”。[全文]
-
岸田儿子究竟是“坑爹”,还是为爹“背锅”?
“若干年后翔太郎应该会继承他父亲的选区地盘吧,那时会怎么样啊?”“能怎么样?若真继承的话,那真是太不像话。这个国家没救了。”[全文]
-
不到一年第二位日本首相遇袭,“复活”的传统?
对于即将在5月主办G7领导人峰会的日本来说,此次袭击事件自然不是光彩的事情;而如此水准的安保,也再次戳穿日本社会的“安全幻觉”。[全文]
-
岸田正迈进维持政权的“危险水域”?
如今的岸田正是让不少日本民众产生了“不会读空气”的印象。典型例子就是岸田在统一教会问题尚未处理妥当、支持率下滑之时,突然启用自己的大儿子、年仅31岁的岸田翔太郎出任首相秘书官。[全文]
-
在新中国打棒球:一项美式消遣从流行走向落寞
抗战结束后,中共军队内部仍将棒球视为军事体育予以保留。1948年4月,刘伯承在起草《关于大别山斗争与全局问题》的报告中,甚至还以棒球为例写道:“我们今天摆的阵势就像打棒球一样,摆好几个垒。”[全文]
-
日本“核共享”政策的渊源,离不开这个美国人
在赖肖尔看来,核潜艇首次进入日本虽然导致了激烈抗争,但此后美国只要将核潜艇驶入佐世保港的行为常态化,采取“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当地民众就会慢慢习惯,同时也会意识到核潜艇开进佐世保并不意味着立刻就会发生核战争或者有核威胁;久而久之,日本老百姓也就习惯了。[全文]
-
安倍遇刺阴霾下的日本选举,修宪进程加快?
就日本整个朝野板块来看,不会有太大变化。当前在野势力、尤其是中左翼势力,本身就缺乏向心力,既没有横向联合,也没有纵向传承,直接导致这批势力在日本政坛的式微。反倒是那些被称之为日本政坛“小右”的政党会不会趁此进一步崛起,像日本维新会,值得关注。[全文]
-
“统一战线”从这里起步
1921年底,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到中国南方考察,接触了孙中山等一些国民党重要人物,认为孙中山领导下的国民党并不是资产阶级政党,而是由知识分子、华侨、士兵和工人组成的民族主义政党,于是提出了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推动合作。[全文]
-
现实主义的岸田和说“胡话”的安倍,斗争已打响
去年底,岸田内阁否决了由安倍晋三、高市早苗等自民党强硬派议员提出的要求国会谴责所谓“中国人权问题”的议案。2022年新年,岸田在谈到对华政策时,讲了这么一句话:“中国在经济和安全保障层面,正成为全世界的重要存在。在与中国打交道时,必须贯彻现实主义的态度。”[全文]
-
岸田刚当首相,怎么就“怂”了?
从日本各大主流媒体的民调来看,民众虽对自民党长期执政的傲慢、尤其是疫情应对和政治丑闻心生恶感,但也对在野党的执政能力难以信任。实际上,在野党尽管寄望议席增长,心底里却并未做好执政的准备。[全文]
-
岸田的成功,会是自民党下一场失败的序幕吗?
然而,由于菅义伟宣布辞职,自民党的支持率有所回升,党内又开始蔓延一种新的论调:“这么看来,选谁都可以赢大选吧。”于是,此前充满大选忧患意识的党首抉择,蜕变为又一场传统的党内派阀“分糖果游戏”。[全文]
-
从派阀分赃到世代战争,要看自民党年轻议员会造多大的反
自民党青年党员及支持力量相对薄弱的国会议员可能更倾向河野太郎,因为马上就要国会选举,若河野任总裁,自民党会更有优势。就看河野能得到多少派阀的背书,也要看年轻议员能否为了选举去造老一辈的反。[全文]
-
敌人如何构建?苏联间谍古琴科背后的冷战暗流
在丘吉尔等人看来,“古琴科事件”的调查重点并不在于泄露情报的重要程度,而是在舆论上强化苏联的敌人形象,制造二元对立的政治氛围,让西方尤其是美国转而将苏联视为新的敌人。古琴科一度成为“媒体明星”,戴着头套频繁接受采访,亲自向西方民主世界揭露苏联间谍组织的无孔不入与可怕。[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