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领衔团队研发出寨卡减毒活疫苗
关键字: 寨卡病毒寨卡病毒疫苗华人学者据新华社11日报道,寨卡病毒此前在巴西等国大范围传播促使全球加紧相关疫苗研发。华人学者领衔的一个国际团队10日在英国《自然·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新开发出一种寨卡减毒活疫苗,小鼠实验显示,这种疫苗小剂量注射一次就能达到长期免疫效果。
减毒活疫苗是指活病毒经处理后毒性减弱但仍保留其免疫原性的疫苗。由美国得克萨斯大学教授史佩勇领衔、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巴西卫生部下属位于帕拉州的埃万德罗·沙加斯研究院共同参与的团队建立了寨卡克隆病毒平台,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病毒进行改造,得到了保留复制能力和免疫原性的寨卡病毒减毒株。
史佩勇通过邮件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经过基因改造的寨卡病毒毒性减弱,成为一个很好的减毒活疫苗候选者。
研究团队通过小鼠实验来探索达到保护效果所需减毒寨卡病毒的最少数量,结果显示,只需10个这样的病毒就能引发小鼠的免疫反应,起到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这种毒性减弱的病毒不会影响小鼠精子的活力和数量,且无法经蚊子传播。
论文第一作者、得克萨斯大学的单超博士告诉新华社记者,对减毒活疫苗来说,能否经传播媒介蚊子传播是其安全性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他们最新开发的减毒活疫苗不能被蚊子传播,证明了其安全性。
目前已有一些针对寨卡病毒的其他类型疫苗进入临床试验,比如由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研制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疫苗等。一般来说,DNA疫苗、灭活疫苗等其他类型需多次注射才能起到免疫作用,而减毒活疫苗一次免疫就可起到保护作用。
单超说,减毒活疫苗的特性更有利于日后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尤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这将是一种成本低且高效的寨卡病毒预防选择。
小鼠实验取得成功后,团队目前正在对这种疫苗开展灵长目动物实验。如结果理想,团队希望接下来能尽快开展临床试验,以便尽快将疫苗投入实际应用。
2015年以来,寨卡病毒在巴西等美洲国家持续传播。这种病毒主要由蚊子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性传播。人感染寨卡病毒后可能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类似登革热的症状。绝大多数寨卡病毒感染者症状温和,但孕妇感染寨卡病毒可能破坏胎儿大脑,导致新生儿小头症等缺陷。全球目前尚无获批上市的寨卡疫苗。
(记者 张家伟 赵焱 陈威华 张启畅)
- 原标题:华人领衔团队研发出寨卡减毒活疫苗
- 责任编辑:于文凯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987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58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6“中国猛龙首露利爪,实战证明自身价值” 评论 259印巴的“火”停了,但水呢? 评论 127最新闻 Hot
-
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
中方严管稀土出口,印度也“慌了”
-
“他有望在狱中赢得市长选举”
-
石破茂再强硬表态:美国,还不降
-
美方吹风会:中美都不想“脱钩”,同意税率下调115%
-
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
美国小企业苦苦挣扎:利润蒸发甚至变为负数,最糟的时刻还未到来
-
特朗普施压后,泽连斯基表态:我去土耳其等普京
-
日车企利润暴跌超20%,“与中国竞争加剧”
-
中美会谈结束后,美国股指期货应声上涨
-
“特朗普夜不能寐,搞定全球问题比想象难得多”
-
靠岸中国货船数“归零”,美西港口官员惊到了
-
“出轨女下属”,英国海军一把手被免职
-
“听加州的,否则美国最大经济体地位不保”
-
流浪53年后,苏联金星探测器坠落地球
-
伊朗官员:美国不真诚,一开始就设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