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仁巍:今年夏天我在上海,在观察者网实习
关键字: 中国英国上海北京中国人拒绝了西方向其推销的民主制度和人权概念,无论西方如何愤怒,中国人这样做并不会对其历史性的崛起造成任何消极影响,甚至很可能还提供了助力。这是显而易见的,你并不必一定是一位政治学者,在西方,任何一个普通的路人都清楚地知道几十年来在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我与上海当地人交流时,我真切感受到了他们对中国政府的尊敬和信任,这在英国或美国是难以想象的。
在西方,我们已经见证了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所谓“程序正义”、“政治合法性”这些概念到底还有何价值?当然,若你认为我在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作辩护,那么我很乐意提供下面的事实:美国皮尤中心201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7%的中国受访者对社会的发展方向感到满意;在美国,这个数字是21%。这就是执政合法性的真正来源——人民的声音!当我与中国人聊起中国的政治时,聊天的内容在很多时候都会涉及到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你不必一定是一位历史学家就能做出这样的判断:中国厚重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是这个国家几千年来保持统一和稳定的重要原因。
上海的活力是中国崛起的象征,然而从这一表面现象还可以看得更深一些——我们正在经历的是人类历史的深度调整,西方对世界长达500年的主导行将结束,而当下的上海正是展示这一历史转折的时空焦点。
浦东陆家嘴
在过去500年里,西方的崛起以及西方全球霸权的确立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章节。16世纪,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开启了殖民时代的序幕。谈起西方,其定义总是与欧洲势力早期对美洲的渗透脱不开关系。而在英格兰发生的工业革命确保了英法德等欧洲强国对全球的主导权,这一主导权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达到了顶点。1945年,仅大英帝国就统治了全球近20%的人口。大不列颠,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对海洋的主宰”。与此同时,当时的中国却正在经历痛苦的“百年屈辱”,这个老大帝国在鸦片战争中落败之后便一蹶不振,逐渐沦为遭到欧美日诸列强分食的半殖民地。作为这部长篇历史大剧的最新一幕,二战结束后,欧洲诸强被其移民所建立的国家美国所取代。
不过,如今西方唱主角的时代即将结束了。自16世纪以来,人类将首次见证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由大西洋两岸向中国所在的东方转移。已由西方主导500年的世界秩序将被另一种文明引入新的轨道。当我站在上海外滩向东眺望陆家嘴时,当东方明珠电视塔和直插云霄的上海中心映入我的眼帘时,一种用语言难以表达的喜悦涌动在我心里。我意识到,数十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将迎来更美好的时代,无数人将获得解放。我从小在伦敦长大,但我身上流淌着马来西亚人和印度人的血液,我为中国感到自豪!西方曾享有一切,而遭到殖民和欺侮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终将迎来自己的时代!
我意识到,在上海看到的中国力量不过是一些现象,在这些现象背后更深层的东西已经超出了我对历史的理解,无论作为马来西亚人还是作为英国人,在中国历史面前,我必须保持谦卑。当我与上海当地的老人谈论起今日中国时,他们看到的远不只是中国的崛起和西方的衰落。在中国人面前,西方两百年的风光在中国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段。我曾听到一位上海老人这样的解释:中华文明经历了低谷,如今正从最低处走出来。他没有提到西方,更没有提到西方的衰落。这已经超出了我对历史最宏观的理解。如果我在伦敦或斯坦福的朋友们了解到中国人这样的想法,他们会做何感想呢?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曾历经苦难,而如今他们崛起之后,内心的自信又是深沉的。
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
当然,我也注意到,中国人的自信也有不同的层面,也有其局限。很多中国人仍然仰视西方人,而那些西方人面对来自这些中国人的仰视应该为自己的本来面目感到难堪。最近,美国《福布斯》杂志刊载了一篇报道《参加西式礼仪课程成为中国富有女性最新的身份象征》。在中国,陷入对西方事物盲目崇拜最严重的城市非上海莫属。广告牌上头发花白的西方男人所使用的商品是地位的象征,Kenzo等遍布街头的西方品牌让我意识到,中国人的自信在物质层面尚未完全确立。中国人必须明确一点:西方并非文明和品味的象征,事实远不是那样。
无论中国人如何努力,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令人尊敬”的英国绅士。事实上,我发现一些中国人对“绅士”的理解让我感到有些可笑。某些中国暴发户(nouveau riche)虽然有钱,他们对行为举止、衣食住行都十分在意,生怕自己不符合上流阶层的举止和仪表规范。可这种对“绅士”的理解太过肤浅了,简·奥斯汀(Jane Austen)若是得知,一定会被气得从坟墓里跳出来。所谓“绅士”,应该是那些对社会大众关切同情的人,他们从不炫耀,他们从不把物质生活视为优越感的来源。
作为一个英国人,我只是觉得不吐不快。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传统的国家,考虑到这一点,某些中国人对“文明有礼的西方人”形象的执着和迷信就显得格外怪异。大英帝国建立在生产力和武力基础上的200年的辉煌怎么能与中国数千年厚重的文明相比呢?怎么能与中国古人对宇宙人生和社会历史深刻的思考相比呢?怎么能与中国历朝历代留给后人的珍贵典籍相比呢?如果中国人不能对自己的古代文化进行深入的理解并建立起真正的自信,那么中国就永远不可能成为塑造人类未来的力量。
我期待着,有一天当我走在上海淮海路上,周围的上海人都穿着中国品牌的服装,而不以Kenzo或路易威登为荣;我期待着,上海衡山路的酒吧里演奏着体现中国人灵魂的乐曲,而不是那些西方干瘪的噪音;我期待着,未来上海陆家嘴的高楼体现的是中国设计师的巧思,而不是纽约早期建筑设计师笔下冰冷、毫无灵魂的设计。当然,在中国宏大的崛起图景里,这些细节不过是这个大时代里不那么完美的小注脚而已。
我意识到,在我回到斯坦福之后,我与中国之间的爱情不可避免地会淡化。不过,这一别,可能是我与这个国家之间建立更加深厚感情的开始。能在观察者网工作一段时间,我非常荣幸。对于崛起中的中国而言,观察者网可能是唯一能够提供与这个时代相适应的话语体系的网络媒体。观察者网就像这个国家,蒸蒸日上且日益自信。
我预感到,在我结束在上海的生活回到斯坦福之后,西方的一切在我眼中会显得更加怪异。整个西方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像一潭死水,媒体向大众兜售着虚幻的自信——“我们将继续领导全人类走向未来”,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充满了误解,甚至自欺欺人地故意无视这个星球的中心正不可逆转地向东方转移。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上海的繁荣、活力以及对未来的乐观和自信将深深镌刻在我的脑海中。21世纪将是中国时代的开始,“这个世界将不再是白人的了,那个时代将永不再来”。
(本文为夏仁巍赐稿,原文为英文,观察者网马力翻译。翻页查看英文)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力
-
涉及对华贸易,纳瓦罗对英国威胁上了 评论 103“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评论 181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评论 128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评论 136巴菲特首次批评贸易战:75亿人不喜欢你,这是大错误 评论 154最新闻 Hot
-
“气疯了!”美国年轻选民倒戈:为何牺牲我们?
-
越南工厂恐慌蔓延:客户已开始撤单,等90天有何用?
-
百日民调创80年最差,万斯:不相信、不在乎
-
塞尔维亚副总理:武契奇没放弃访俄
-
美印太司令部司令:中国在这方面超过美国,常常“夜不能寐”
-
巴菲特罕见警告美元:不会投资“在下地狱”的货币
-
48%流向美贫困区,“离了这些,我们根本活不起了”
-
“终于从中国借到了月壤,NASA却…”
-
阿尔巴尼斯成功连任,“特朗普因素成幕后推手”
-
访美期间突感身体不适,武契奇紧急回国入院治疗
-
鲁比奥“对线”德国外交部
-
局势再升级!印度发布禁令
-
“加州不是美国,我们对中国伸出开放之手”
-
美国糊弄人,日本拆台:不可接受
-
刚签完乌克兰矿产协议,美国又要对俄罗斯动手了?
-
马哈蒂尔:美帝国走向末路,拦不住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