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人在美为特朗普助选 是一种什么体验?
关键字: 特朗普希拉里美国大选帮助募集资金
笔者在大学的时候,曾经听过比尔·克林顿总统的首席笔杆子乔治·斯蒂文纳波里斯(George Stephanopoulos)的一次演讲。他说过这么一句话: [In American politics,] money gives you access, which gives you power. (在美国政治里)金钱给你路子,从而给你权力。在还没到冲刺阶段的竞选活动前期和中期,这句话尤为正确。钱可以转化为知名度和支持度。有了钱,就可以猛砸广告,请更多的人帮你打电话,搞更多的造势活动,甚至通过经由本党的全国委员会转手竞选经费或者通过第三方政治行动委员会(Political Action Committee, PAC)的办法拉来其他本党重量级人物的支持以及攻击对手。
所以说,竞选资金对于一个候选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为什么近年美国的每一次大选都耗资数十亿美元(2012年为70亿);为什么说美国式民主是金权政治,在大方向上没错。
资金方面,川普为了实现对选民的承诺,减少大公司以及各种利益集团对他的影响,在党内初选阶段完全是靠自有资金支撑。而到了大选阶段,对上了希拉里·克林顿的雄厚资金,也不得不开始接受外界捐款。
助选团目前已经为川普组织了两次比较大型的募款活动。预计到大选结束,助选团为川普直接募集的资金将能达到数百万美元,捐款者将达到上千人次。
支持者方面,助选团的出现,本身就是对川普的一大助力。因为美国的主流媒体大部分偏向民主党,所以从川普参选开始便一直断章取义的报道他针对非法移民的言论,并将其夸大为反移民,甚至反少数族裔。
华裔助选团的出现以及在媒体上发声,至少提供了一个让中间选民思考川普是否真的反移民、反少数族裔的契机。
从二月开始,助选团的成员便开始在微信上联络、组织、参加川普在美国各地的大型造势集会(rally),在四、五、六这三个月达到高峰,每次造势会都有十几名甚至几十名成员参加。
6月3日,约40名助选团代表在加州比佛利山与川普见面
从美国东海岸到西海岸,从弗吉尼亚、到弗罗里达、到芝加哥、到德州、内华达州、加州,基本上每次造势会都能看到助选团醒目的白底红字T恤衫。川普的官方网站也多次使用造势会上助选团团员们的照片。
另外,助选团的团员还组织并且参加了各地的选民登记、动员活动。通过电话、网上社交媒体以及俗称“扫街拜票”的面对面交谈方式,提醒选民投票,并回答选民关于己方候选人的问题,以此拉票。在微信上,目前助选团各群的成员合共6000人左右。
政策谏言
最后,就是政策方面。传统上,对于一直在政治圈的候选人来说,希望当选后推行的政策经常是候选人本人的观点与向其捐过款的大公司、利益集团妥协的产物。这也是一种政治包袱。
而对于川普来说,缺乏政治经验反而可以是一个优点。对于助选团来说,这一点就更为可贵了。因为在政策上,川普并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身边也没有一支长期在行政圈浸泡、受到利益团体影响的幕僚团队,所以更有可能听进外界的政策建议。
在9月7日与川普的竞选搭档彭斯的座谈会上,助选团与彭斯及其团队重点讨论了四个议题。除了第一个议题,比较希拉里与川普两人的优劣是与选战技巧相关的,之后三个都是政策方面的议题
。首先是如何重振美国的高科技业、鼓励创新,并引导下一代青少年对科技类学科的兴趣;其次是教育,如何逐步取消对亚裔不公平、很多州和大学仍然在实施的种族配额入学制度。最后,也是花了最多时间讨论的,是中美关系。
川普在党内初选时曾经因为缺乏外交、国防政策的经验而被攻击。当时的一次电视辩论里,因为他不知道军事术语里的“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nuclear triad)这个专有名词而被批评。
但是,在7月得到共和党的正式提名之前,川普团队并不能拿到美国政府方面的官方外交、国防情报资料,所以这方面是一个天然短板。
因此,助选团在7月前向川普团队提供过一些从公开渠道收集的国际形势资料精炼而成的简报,并提供了原创的研究、分析以及政策建议。
因为在外交、军事政策上,川普本人倾向于战略收缩,也就是说,不再主动做出会被视为蚕食中俄战略空间的动作,所以助选团也提供了一些支持其论点的研究、分析,以及符合其观点、可行的政策建议。
具体的一例是对华方面的南海政策。众所周知,希拉里是目前奥巴马内阁“重返亚太”政策的设计师。她假如当选,可以预见的是:美国政府的亚太政策将会延续奥巴马任内的走向,继续藉着像菲律宾、越南这样的南海周边国家,从政治、军事上向中国施压。
而且,因为希拉里毫无疑问是个对华鹰派,施压的力度有可能加大。这也使得两国间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更大。
而川普假如当选,对华政策在政治、军事上则很可能较为和缓。助选团给川普提供的南海政策建议从分析中国的反航母能力入手,首先详细阐明了假如美国与中国开战,代价将会极其高昂。而后,通过论述中国近二十年来在外交上心态的演变,说明美国外交界如果仍然以一种高高在上、教训的态度对待中国,对于解决南海争端并没有好处。
最后,提出的建议为:改变奥巴马一直试图推行的、由所有与中国在南海有争端的东盟国家一起对中国的“多对一”谈判方式,而用一对一加一、闭门会议的方式。
也就是说,用中国更为希望采取的、在具体海域问题上、由中国与具体国家进行谈判,美国代表可以列席,但以更接近观察员的身份,用更为平等的态度对待双方。这样的模式,更容易被各方所接受,也更有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在9月7日的座谈会上,共和党的副总统候选人麦克•彭斯也承诺,将会用更为直接的对话方式,达成双方更好的沟通,避免误会、误判。
传统上,共和党本身的对华政策以强硬著称,而且有不少已经不合时宜之处。在7月18日到21日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前,助选团也曾经努力过,试图修改本年度共和党执政纲领中关于对华政策的部分,使其用词更为和缓、更贴近现实。很可惜,功亏一篑。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影响力还不够。毕竟,来自大陆的美国华人参与美国政治是最近开始的事,而台湾出身的华人、越南裔、菲律宾裔已经在美国政治圈深耕多年。
不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假以时日,大陆出身的美国华人将在美国政治圈成为一支不可轻视的力量,为维持友好互惠的中美关系做出贡献。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48“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72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42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6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11最新闻 Hot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拜他所赐,美国变成了流氓国家”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