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完美结合了共产党地下工作与学术生涯
先师为中华民族的进步事业奋斗了漫长的一生,其辉煌业绩并非其晚年一弟子所能记录。但我深知,陈翰笙属于学生,他热爱学生,百岁之后甚至还“哀求”北大校方送学生给他。在他那已凝固的大脑里,最后的一缕余光是青年,是学生。[全文]
-
我们正在见证西方的衰落
作为我们学习国际关系的人认为核武器的存在保障了以往的和平。恐怖分子会不会搞到一些小型的核武器呢?大概会的,早早晚晚的事情,我们要印售小型核装置的炸弹,难以避免。人类难以避免一些灾难。[全文]
-
制度自信不能变成制度迷信
在人民共和国65年大庆之际,我国的治理问题非常严峻,相当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经济水平依然低下。我们人均GDP不到7000美元,发达国家是4到5万美元,我们是人家的六分之一到七分之一。这巨大差距里包含了我国无数的落后现象,也蕴藏着我国高速发展的巨大空间。[全文]
-
纪念与思考十八| 社会主义该在何处体现?
有一个提法叫“政左经右”。“政左”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经右”就是一切以市场为依归。我认为这条路会越走越窄。党的领导之所以成功和成立,在于有社会主义。教育和医疗是公共“资源”,这个资源应该属于社会,而不应该属于市场。[全文]
-
燕京学堂风波:屌丝们的胜利
真正的北大人敬畏北大,敬畏北大的一草一木,不敢轻举妄动。咱捐款得卖北大声誉,不能挖地三尺砸锅卖铁,不能为笔钱连正常日子都不过了。卖声誉,北大能卖的比清华多。[全文]
-
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
治国靠的不是消极的“改制”,政府不是空中楼阁。人民成为无组织的个人,办不好小事,缺少日常生活的公正感,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的主要矛盾。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无组织,无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公正问题。亿万自私、分散的个人(找科层体系)寻求公正而不可得,就不满、愤怒,社会就变得难以治理。[全文]
-
该谈谈地球村里的“制度歧视”了
冷战后兴起“制度决定论”潮流。唯心史观认为,政治体制是由聪明人“顶层设计”出来的,如此,乾隆时期几个聪明美国人制定的《美国宪法》决定了美国的命运乃至人类未来。西方思想家对竞争型选举制的内在缺陷了然于胸,所以在逻辑上绕着弯称之为“最不坏”的制度,晕晕乎乎地感到“神圣”。[全文]
-
假白宫是被真白宫奴役的标志
我们不是为对立而对立,是为摆脱思想桎梏,为中华的生存而对立。思想上的破与立是生存竞争的主战场,强大的武器批判能力攸关中华文明的兴衰续绝。拿西方的“普世”尺度来衡量,中国模式还是会被贴上“缺少合法性”的标签。这类政治标签在国内知识界传播,进而渗入决策层,就会获得自我实现的生命,引导中国走向“自杀”。[全文]
-
在中国创新社会主义理论
中共不是西方代表社会某部分利益的“议会党”,也不是苏式“立国为党”的“工人党”,而是“立党为国”的“国党”,是中国传统儒门弟子执政集团的延续。中国社会不是欧洲式分层的阶级社会,而是由血缘社区和扩大的虚拟血缘社区组成从小家到层层扩大的“家”,直至“国家”。在这里,利益集团始终缺乏正当性。[全文]
-
正在崛起的“新型大国关系”
“新型大国关系”正在崛起,美国将不得不转变思维方式,准备应对三十年后出现的特大单一经济体——中国。对抗和遏制是逆世界潮流而动,徒然浪费精力和钱财。与中国密切合作,携手解决全球问题,创造人类新一轮的繁荣和进步,是美国未来应有的、适应人类进步时代的选择。有了进步的思维,有了中国的真诚合作,美国领导世界的地位才可能持续。[全文]
-
中华不自乱,无人可乱华
目前,我国处在“黎明前的黑暗”。很多人价值观南辕北辙,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百年不动摇”都被公开质疑。少数体制内的人也在动摇,不相信政治体制,或以“体制”为借口搞腐败,甚至准备带全家“跳船”。[全文]
-
潘维: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新路”
世界的未来是开放的还是目的论的?若人类制度的将来有事先设定的目的,就有“普适”的制度模式,就有线性发展的“阶段论”,就有天使与魔鬼的二元论,天使必然战胜魔鬼。然而,制度不是“永动机”,不可能阻止国家衰落。人类历史的将来是开放的,二十世纪的苏联模式和美欧模式就都只是历史的一部分,21世纪新兴的“中国模式”当然也是。 [全文]
-
中国模式:中华体制的经济政治社会解析
在笔者看来,成功在于我国以六十年的奋斗开 创了“中国模式”之路,而危机来自偏离这个“法宝”。在中华体制里,民本政治如首脑,社稷体制如躯干,国民经济如翅膀。如此中国模式,以较低的代价形成,后来居上,前三十年迎风破浪“击水三千里”,后三十年驾着苏联模式 和美欧模式两股旋风冲天而上。[全文]
-
怎样判断中国政治模式的成败
政治体制的成败不应从体制本身是否“完美”来讨论。中华政体不“完美”,正如美国体制也不“完美”。现实条件迥异,生活矛盾重重,历史不断变迁,不可能有“完美”不变的政治模式。信奉某种政体“普世”,而且会自动“逐渐趋于完美”,是反历史,反智的。在社会精英的舆论中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政治模式却极为落后、失败,信奉拆故宫建白宫。倘若中国政治模式“落后”,什么政治模式“先进”?言外之意是,中国政治体制已经成了我国进步的最大障碍。 [全文]
-
建立迫使官员守法的制度(五)
民主主义者对自由的追求是值得颂扬的。但民主原则并不提供自由。“自由民主制”里的自由是法治限制和约束了民主原则的结果。缺少了这种约束,民主就走向专制。专制的敌人不是民主,是法治。[全文]
-
建立迫使官员守法的制度(四)
笔者以香港和新加坡政体为蓝本,曾提出一个由五大支柱构成的新型政体的设想,称为“咨询型法治”。这五大支柱是:(1)中立的文官系统;(2)自主的司法系统;(3)独立的反贪机构;(4)以人大为核心的广泛的社会咨询系统;(5)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自由。四大自由不是政府体制的一部分,却是所有政府系统必须倾心维护的基本原则,所以构成政治体制的一部分。[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