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menaK:香港普选:政府没让步?压根没叫价
关键字: 香港香港普选香港政改香港反对派香港政治改革香港建制派香港泛民主派香港政改方案立法会表决政改五部曲从理性角度来看,传统泛民——也就是曾经坚持“民主回归”的一派,多数是民主党员——如果改变立场支持政改,就等于宣布放弃反共立场,向建制靠拢。民主党作为香港政治“老招牌”,门生遍布各界,包括好些政府官员和NGO领导人,它的政治前途仍是“光明”的:立法会议席照旧,2017年之后最少还有5次行政长官普选,它有资格派出爱国候选人,其它建制方面的便利也不用细说。简单地说,就是稍有不同的民建联或者新民党罢了。
尽管传统泛民可以继续生存,但目前手握选票的议员却未必获益。从“占中”一事来看,不排除有些人希望有生之年当选特首,自己做不到,你也别想,鱼死网破。有些人打拼政圈一辈子,图的就是名份,叫他/她怎能丢脸?当然也有可能恰恰由于打拼一辈子,心情放得开,追求身后之名。反过来,有些泛民议员在别的方面事业有成才加入政圈,进退有据,他们既可能理性一些,没有脸面的负担,也可能固执一些,不必作生存的考虑。反正每个人的情况只能具体分析,无法一一探究。
人性触摸不定,没有理性可言,抉择难以猜测。这就是目前最有趣的地方。
现在泛民宣布,将与政府打“宣传战”,争取过半民意否决政改。有些评论认为这是泛民在找台阶下,因为此前不少民调都已表明民众希望落实普选,以后再改进,只要这次的民调结果一样,那些早已暗自盘算如何转身的泛民议员自然就能以此为理由。但我以为,要是希望转身,在“占中”的时候早就可以,当时民怨四起,暴力事件接二连三,正是转身的机会,但他们没有这样做。最近,公民党的汤家骅宣布要成立“中间民主派”,反映泛民内部缺乏预案,更无转身计划,似乎是要对抗到底,使他不得不另辟门径。汤家骅被公认为必然转身的议员之一,但他近日声明一定投反对票,这说明个人抉择无可猜测。
总而言之,如果泛民内部没有转身的准备,那么一旦个别泛民议员改变立场使政改通过,泛民政团必然失去目标,陷入严重的价值和信念危机,而领导人的威信也将荡然无存。届时,它们就难以顺利并入爱国阵营,若自成一派,势必将要面临分裂、接收,甚至从此消声匿迹。
说起民意,现在建制文宣都说泛民议员罔顾市民利益,只顾个人的政治表态和执着,不负责任云云。我以为应该更加深入理解:议员固然不是投票机器,他们应该互相探讨,追求共识,但反过来说,他们只是部分选民选出来的,只代表部分民意,向部分选民负责,而非整个社会;如果他们认为无法达成共识而按照自己选民的意愿坚决反对,那么也是符合代议制度的,这是制度的局限。政改方案的困难,与其说是部分议员的阻挠,不如说是议会制度的必然;就算没有政改,早晚也会发生这样的争议。
这也提醒我们,政改方案的表决结果不是建制派的功绩或者泛民的责任,它是整个香港共同负责、一起表决的事,今日之事,整个社会都得检讨。民主制度要求少数服从多数,意味多数须为少数承担。
这场民意宣传战,对香港来说已经了无新意可言,所有话语已经复述一遍又一遍。有些细节,香港人可能习以为常,但内地读者可能觉得相当惊讶。
建制派话语常说“袋住先”,也就是“先接受下来再说”。言下之意就是现在不太好,但先落实了,以后再改。很多评论直截了当这样解释。
为什么建制派认为现在还不好呢?在《基本法》现行条文和“二十三条”付之阙如的前提下,人大框架除了保护国家安全,没有其他限制;正如上面提到的,民主关键在于提名委员会的构成,而人大框架留下很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之中,可以产生政治光谱多元化的候选人。如果这样还不够好,还能怎样改进呢?如果没有“二十三条”立法,却容许低票成为候选人,几乎等于允许港独人物竞选。难不成这是以后“改善”的目标?
如果说政改方案确实没有重大改进,只是建制派和政府欠缺改革的力度;“四大界别”不碰不说,放任使用“袋住先”的说法,却似乎有意无意地迎合部分民众把问题推向中央的思维。
更有甚者,很多“中间派”表示支持政改,因为只有普选才可以阻止“港共”梁振英连任,阻绝“中国干预香港自治”。比如民主党的黄成智表态支持政改:因为如果没有政改,就是同样的特首、同样的中央干预,香港就没有希望云云。这种言论不少,建制派对它们只有默许,甚至推波助澜。
大家可以想象到,普选主题已非殖民岁月过后的当家作主,而是隔绝内地、对抗中央的手段。无论是建制派也好,泛民也好,主题都是尽量减少“内地干预”,只是一个承认“客观限制”,一个异想天开而已。
我在上一篇文章之中提到,建制为了“收编”泛民,接收其基本盘,只会更加亲近他们的立场,现在政府果然继“一周一行”之后,再次复述本土派的话语。同时我也预料,往日建制和泛民的对立瓦解之后,社会深层矛盾将会从“真普选”的面纱之下浮现,今日建制派拒绝改变“四大界别”的构成,传统泛民也不争取,使我更加相信这个预测。
从这个角度来说,普选是“新时代的开始”,但更突出的意义在于终结——旧的政治秩序于此划上句号,新的矛盾将会主导政治走向,重新划分阵营。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最新闻 Hot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
华春莹:你好呀,丁真
-
克宫回应:支持30天停火,但得妥善安排“细节问题”
-
特朗普:鲍威尔不爱我
-
“讲真,印巴打仗我们管不着”
-
普京:welcome,卢卡申科:现在都用英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