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罢捐:洗脑的“新成果”?
关键字: 雅安地震汶川地震香港罢捐洗脑教育反对派立法会选举观察者按:文章表达了香港部分爱国人士恨铁不成钢的情绪。看到香港族群如此撕裂,我们也感到痛心。发表此文,唯希望浪子回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底是谁先说的?如果我没有记错,乃出自香港艺人黄子华之口,至少是他的这句话,鼓舞了香港全城为汶川纾难的热心。
所以,当近年大陆、香港两地的民间情绪渐渐为人所注意时,乐观者总是一再提起2008年汶川地震香港人怎么尽力捐输,血浓于水,结论是今日搞局的人只占“极少数”;五年后的今天,雅安地震竟如照妖镜,让人尽观香港反对派之丑态,无情敲碎了乐观者的美好回忆。过去一周,反对派集体发动“罢捐”,在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之中竟造成相当的共鸣,虽不至于主流,但也来势汹汹,肯定不算“极少数”。
当然,从汶川到雅安,其中一个划时代变化是微博的兴起。全国信息联通,社会的黑暗面一下子被揭发,这和今日国内对红十字会的质疑声音不无关系。然而,质疑的结果最多也就是抵制,转为捐予别的基金,是不可能引申出“罢捐”的。说白了,香港反对派因为官僚贪腐或别的原因(多是国内早已辟谣的谣言)而无视同胞灾难,落井下石,和欧美国家动辄制裁别国的道理一模一样。
那么,到底这五年之间有过什么样的变化,导致今日之事?
十年人事几翻新,五年也够时代翻一番了。汶川那年的小学生,对世事一无所知,到了今天却成为了热血的中学生,愤世嫉俗,只要一点火花,就能星火燎原。而纵览整个香港回归十五年,年轻一代不但不认识汶川,甚至连起码的民族认同都付之厥如。
香港的人口构成有其独特之处。本来珠三角的中心是广州而不是香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联合国禁运,加之百万民众逃避战火南来,香港才渐渐发展起来。这些南下的人口带着资金、学术和文化,成为了香港的社会主流,加以新界的原居民本来就重视传统,热爱国家,所以从50年代到70年代,香港是爱国主义高涨的地方。50年代国民党人为保青天白日旗、1967年亲共产党人士为了反殖民,俱曾经发起武装抗争,港英定性为“双十暴动”、“六七暴动”;而保钓运动、中文合法化运动,也是在那些年发展起来的。
到了80年代初,港英政府的“抵垒政策”结束。在此之前,内地民众只消到达市区找到亲友,就自动获得居留权。政策一取消,两地的人口流动戛然而止,香港在横跨三十年的大移民潮过去后,成了民族意识的孤岛。渐渐地,上一代的南下精英慢慢老去,他们的爱国情怀是内地历史和成长环境所铸成的,与下一代缺乏共同记忆,与香港本地缺乏共同历史烙印;移民的第二代成长在稳步上升的金融城市中,饱受西方“普世价值”的灌输,与中国历史轨迹从此分离。仅从今日保钓运动成员都是廉颇老矣,不见黑发,已可见一斑。而“六七暴动”(因为港英的历史诠写,我们甚至缺乏统一的非英国立场名词,唯称“反英抗暴”的比较多)之后,香港政府采取了怀柔政策,一边搞福利,竖立“亲民”形象,一边在教育政策上联合教会,轻视中国历史,排斥新中国文学。于是香港孩子唯一能建立民族认同的通道也被截断。就以我的自身经验来说,自问爱好文学,从小被中文老师多番鼓励和介绍作品,但在这样的成长环境下,竟对“平凡的世界”这样的名著廿多年来从未听闻,课本所教、老师所荐尽是唐君毅、白先勇,大陆方面一片空白,彷彿在历史中消失。既然文学已经如此封闭反共,历史课更不消说,新中国历史长期只教片言数语,尽是西方偏见观点。
今天的70后,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他们心理上剥离于中国,只经历过90年代经济虚高的“玫瑰园”时代、港英后期表面的怀柔政策;在刚刚进入社会、涉世未深时回归,却又遭遇亚洲金融危机,滑入香港数十年来最严重的经济谷底。所以他们对于中国的印象,是被偏见和现实双重扭曲的。如果说在2008年,70、80后尚是菜鸟,那么到了2013年,他们早已进入社会的核心阶层,成为社会的中坚。他们的立场,跟从前力争“民主回归”、心系家国的民主派早已是两回事。除了政治,他们也进入了社会各界,包括政府、传媒和教育。
更惨不忍睹的是,回归后的特区政府事实上乃殖民地时代“直通车”,民族认同同样不高。近年,政府取消了中国历史的必修科地位,更取消中文科的范文教学。如此下来,在这十年成长的90后和中华民族几乎断绝了任何传承。
有这批逆民族的70、80后为人师表,不知民族为何物的90后乐于被洗脑,今日之事实属必然。汶川、雅安和罢捐,都是断层的爆发,一是地质的断层,一是历史的断层,远非仅这短短五年所足以造成的。
反对派的算盘,是继续控制香港议会,阻碍施政,维持其政经联盟对香港的垄断。因此,反对派的所有行动最终都剑指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在刚刚过去的2012选举中,反对派发起了“反国民教育”运动,斥资数百万元煽动成千上万中学生“包围”政府总部为其造势,但结果意外的败给亲政府建制派,成为少数。然而,所谓“少数”只是由6:4之比跌至半分天下,仍极具挑战力,而爱国市民越趋年老,起码也家有老少,已没有心力表达政见;相反的,今日的中学生在三年之后就要长大成人,具投票权,而且身无牵挂,对身边的人存在强烈影响力。
在上年的“反国教”运动中,反对派是以黑社会式的欺凌和恐吓行事的。笔者刚刚与一位老教师聊过,老先生谈及去年在学校推国民教育时,即有家长来电恐吓,要是继续推行,就将立即召集人马包围学校。事实上,整个教育体制都被反对派所控制,只要定期哺以“反华论述”,就能确保洗脑教育,制造票源。
洗脑除了通过老师,也通过网路。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网路的声音和现实存有巨大差异,这在香港也适用,然而,今天的“E世代”早已不看电视,不读报纸,而在目前的经济下坡路上,甚至连一般社会交际都少,课余时间就整天爬网,而微博或Facebook的特点是物以类聚,相反的声音只要屏蔽掉,立即世界清静,所以对这一代来说,网上的声音就是“事实”。只要当反对派控制网路,也就等于拿下了三年之后的一大“票仓”。
因而,今日香港的“罢捐”分子到底所占多少,其实深究下去已无意义,绝对人数上的少数,早已成为舆论的多数、选票的半壁江山,是90后心中的真理;而真心爱国的市民,既苦无心力,也苦无平台表达声音。
从国民教育事件开始,到新界东北开发事件、限奶令事件、占领中环倡议、到今日的雅安罢捐,反对派的总体论述都是反共反中,一脉相承。他们的论述对象完全是学生而非成人。事实上,不消说在红旗下长大的爱国人士,就连过去的反共者,在中国日益进步强盛的今天,对中国内地的反感已经降低很多,也越来越能以理性的态度看待问题,凭的是根本的民族认同和复兴愿望。反对派的宣传对他们来说就是笑话。这种弥天大谎,只能用于毫无民族认同和历史经验的90后身上。
然则,反对派结合了香港现存的垄断势力,政商勾结,深入教育体制甚至公务员架构中,难动分毫。单靠香港势孤力弱的爱国人士是无能为力的。于是,西式竞选制度和自由资本的结合,在香港创造了最无知自闭的社群、最明目张胆的冷血骑劫——不止雅安,而是整个下一代的前景。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巴防长:核选项不在考虑中,但是… 评论 25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评论 362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评论 259“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评论 84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501最新闻 Hot
-
印度称“不想升级”,巴方想“就此打住”
-
英法德波领导人访问基辅,将与泽连斯基共同讨论停火问题
-
印军否认S-400防空系统被摧毁
-
印度前高官:劝巴基斯坦,中国的话好使
-
空中爆炸!巴军通报7日空战细节,含击落“阵风”录音
-
要松口了?印官员称将“适时”公开
-
印度32座机场暂停对所有民用航班运营
-
英官员承认:美英贸易协议这条款,冲中国来的
-
巴外长:印度让巴基斯坦别无选择
-
巴基斯坦称使用“枭龙”战机击毁印度S-400防空系统
-
搞钱色交易、贪欲膨胀,深圳市政协原副主席王幼鹏被“双开”
-
“跟巴西建这条铁路,中国非常感兴趣”
-
果然,英国被用来“立规矩”了
-
印度官员:印军正做出回应
-
印方:一高级官员在巴方炮击中身亡
-
巴基斯坦发起“铜墙铁壁”行动:已打击20多处印度军事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