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答谢援助 尼泊尔免中国公民签证费
据路透社12月26日报道,尼泊尔将给予中国赴尼泊尔旅游公民免签证费待遇,寻求重振遭4月大地震重创的本国旅游业。此举是为了感谢中国自尼泊尔大地震以来,特别是在尼泊尔燃料危机期间的帮助。尼泊尔旅游局发言人萨拉德·普拉丹说:“这一友好姿态是为了感谢最近中国帮助我们解决了诸多问题。”[全文]
-
尼泊尔一村庄几乎人人卖肾
据《每日邮报》10日报道,尼泊尔的Hokse,位于加德满都附近,这个村子有一个外号叫“肾谷”,因为这里几乎人人都卖过肾。一位37岁的母亲Geeta告诉记者,她卖掉肾是为了给家里买套房,然而这套房子随后在地震中坍塌。Geeta从嫂子那里获悉卖掉一个重要器官可以得到1300美元,而其实人只需要一个肾,她就去印度南部卖了肾。因为器官交易商说,印度的器官交易市场很大。[全文]
-
中印共同参与尼泊尔重建 将打造三国经济走廊
6月25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赶赴加德满都出席尼泊尔地震灾后重建国际会议。王毅外长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了参与尼灾后重建一揽子方案。王毅在加德满都会见印度外长斯瓦拉吉并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中国愿与印度、尼泊尔加强协调,就尼泊尔重建开展三方合作,中印将共同参与尼泊尔重建,同时中尼印三国经济走廊达成共识。[全文]
-
中国向尼交两所野战医院 安倍财富510万人民币 印度8成承包商承认行贿
在尼泊尔“4·25”特大地震发生一个月之际,中方在加德满都向尼泊尔军队移交两所野战医院,以帮助尼军继续开展救灾医疗工作。两所野战医院价值5900万元人民币。[全文]
-
百余小时奋战 中尼救援大通道再次全线贯通
在5月12日的地震中,中尼公路我国西藏樟木口岸至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路段中断。今天,中国武警交通救援大队经过100多个小时的连续奋战,这条中尼救援大通道再次全线贯通。[全文]
-
在现场|中国赴尼泊尔医疗援助队吃些啥,怎么行动?
5月12日,当中国人在纪念汶川地震7周年之时,尼泊尔却不幸再遇强震。7.5级地震之下,36人死亡、逾千人受伤。当时,一支来自中国上海的红十字会国际医疗援助队正在尼泊尔一个偏僻闭塞的小镇就诊,所幸无人受伤。这支医疗小分队共有5人,4月30日从上海出发,原本计划参与尼泊尔灾区10日左右的医疗救治。突如其然的第二次强震,以及繁重的救援需要,使得这支医疗队只能延期至5月15日归国。身处灾区已有多时,前方的救援医师也已积累了不少救灾见闻。观察者网联系到医疗队队长刘杨医生。让他来告诉大家,这些灾区病人怎么吃、怎么洗、怎么住,以及医疗队又是怎么救助病人的。[全文]
-
美军机尼泊尔失联 中朝贸易下跌13% 奥朗德见老卡斯特罗
一架执行震后救援行动的美军直升机12日在尼泊尔扎瑞科特地区附近失联。有消息称,事发时机上共载有8人。 美军官员克里斯·希姆斯12日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一架美海军陆战队的UH-1Y“休伊”型直升机当地时间12日晚在尼泊尔扎瑞科特(Charikot)地区执行救援任务时失联。有关这架直升机失联的原因正在调查之中。[全文]
-
中国红会医疗援助队:无人受伤 将继续救助
5月12日是让每个中国铭记的日子,2015年的这天,尼泊尔发生了今年第二次大地震。当时,中国红十字会国际医疗援助队正在尼泊尔一个偏僻、闭塞的小镇就诊,队长刘杨说,我们医疗队还好,可居民们非常惊慌,甚至可以说是慌乱。值得庆幸的是,这支5人小分队无人受伤。在接受上海广播电视台记者陈戈采访时,他们正设法赶回大本营。[全文]
-
7.5级地震再袭尼泊尔 中方1死2伤
地震再袭尼泊尔。国家地震台网官方微博@中国地震台网速报消息,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今天15时05分(当地时间中午12:50)在尼泊尔(北纬27.8度,东经86.1度)发生7.5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目前,在热索方向有一人重伤。尼泊尔境内,已找到4名遇难者遗体,并将12名受伤民众送往了医院救治。[全文]
-
中国已派52架飞机接回6000在尼公民
外交部部长助理刘建超昨日就尼泊尔强震西藏灾区抗震救灾情况指出,截至5月2日,在外交部、民航局、军方、中国驻尼泊尔使馆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政府共调派52架飞机,安全接回滞留在加德满都机场的约6000名中国公民。[全文]
-
-
· 尼泊尔地震 ·
-
实地探访:尼泊尔政局洗牌,一切还好吗?
尼泊尔政局洗牌后共产党联合执政基本稳固了,有中国网友感叹:吾道不孤。但与此同时,喜马拉雅山麓上的尼泊尔也面临诸多巨大的挑战。近期,尼泊尔发生严重油荒,震后救灾也困难重重。本文为两名震后奔赴尼泊尔的中国学生,在当地做志愿服务时的手记,一起来看看尼泊尔近况。[全文]
-
尼泊尔震后十日直击:不同的人性
停电时时发生,即使市中心游客最多的泰米尔区,每天平均也会有10-12个小时没有电。水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多数家庭未通自来水,完全依赖笨重的大型水车,将水注入每幢建筑单独修建的地下水箱。这不是地震后的尼泊尔首都的现状,而是过去几十年来,加德满都人都面临的每一天。[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