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解散国会9月11日大选 李显龙拉票
关键字: 新加坡大选新加坡李显龙李光耀新加坡解散国会大选首次遇挫
2011年5月,人民行动党在大选中获得建国以来的最低得票率,得票率仅为60.14%,在阿玉尼集选区败给了反对党工人党,这是人民行动党首次在集选区失利,也是新加坡反对派自1988年集选区制度引入以来首次赢下一个集选区。由于集选区制度的保护,该党仍然获得了87个竞选议席中的81个。工人党最终获得6席,这也是新加坡1965年独立后在野党在国会选举中取得的最好成绩。这6席也代表着近40%的选民将票投给了反对党。
这是人民行动党罕见的一次民意下挫,也是选民对其发出的一次警告。在过去49年里,人民行动党总是可以在大选中轻松获胜。这与其优异的政绩密不可分,由于其高效和廉洁,而且善于克服各种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困扰,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赢得了大部分选民的支持。
集选区制度为人民行动党的大选胜利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新加坡的直选议席中,3/4为集选区。在这种集选区里,4-6名议员必须组成团队参选,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且团队中必须包括特定民族的成员。这种集选区制度成了执政党防止反对党进入议会的有效制度,执政党可以通过划分、合并选区,分散反对党优势票源,保证自己在绝大多数选区获得多数。许多势单力薄的反对党由于不可能在集选区提出5到6名的成员组成竞选团队,通常在候选人登记阶段就自动放弃,就算应选,也由于整体实力的薄弱而败选。
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对新财富表示,集选区制度是一把双刃剑,过去有利于力量强大的人民行动党,但目前由于反对党在实力和人才资源上逐渐提升,其也可以利用集选区制度获得大选的胜利;这种制度不是根据支持率按比例分配席位,而是赢者通吃,如果反对党获得了51%的支持率,它也可以获得超过支持率的大比例席位上台执政。
繁荣之下的社会矛盾
为什么在2011年的大选中,一些选民不再偏爱其支持已久的人民行动党呢?这与新加坡目前面临的社会矛盾密不可分。在选民眼里,国会里的反对党数量太少,以致于不能为其发出声音,他们迫切需要增加反对党的力量,以实现对执政党的制衡。
吕元礼认为,新加坡的社会矛盾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较大,政府亲商人不亲工友,亲资不亲劳,亲国家不亲老百姓,强调经济的发展,但是对民生幸福的关注不够。低收入者的民生困难、住房保障不够、新移民与本地人的矛盾加剧,这些都给执政党带来挑战。
2013年12月8日,一个周日的夜晚,在新加坡南亚裔外劳消遣喝酒的小印度区,一名外劳被旅游巴士卷进了车底丧生。事件发生后,不少外劳借酒发泄不满,400余人参与骚乱,推翻了警车和救护车。这是新加坡44年来的首次街头骚乱。2012年11月26日,在新加坡工作的171名中国籍巴士司机因不满最新的工资变动,早上集体请病假,拒绝开工,这次罢工是新加坡近30年来规模最大的劳工行动。
小印度骚乱和巴士司机罢工,暴露了当地的种种社会矛盾。新加坡人口出生率低,人力成本非常高,不得不依靠引进外劳和新移民来维持经济发展,当地餐饮、酒店、建筑等行业的蓝领工人主要来自占人口1/3的外来移民。新加坡人力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新加坡有约130万外籍劳工,主要来自南亚、东南亚与中国等。其中,建筑业和货柜码头等重体力活,主要由来自印度和孟加拉国的外劳承担。
外劳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待遇却通常低于本地人和马来西亚籍劳工,加之政府对外劳的管制较为严厉,稍不小心就会触法受刑,外劳容易对自己的工作环境产生不满,一旦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与此同时,不少民众又对政府不断引进外来移民和劳工产生怨言,认为由此造成了新加坡房价上涨、本土居民就业机会减少、薪资增长放慢、公共交通拥堵等问题。2013年2月,约3000名民众在芳林公园集会示威,表达不满。2012年5月,四川人马驰驾驶红色法拉利因超速闯红灯酿成3人死亡的悲剧,更引发对移民政策的批评。
虽然陷入两头不讨好的境地,不过,新加坡政府并不打算舍弃引进外劳和新移民的政策。2013年1月,新加坡政府公布《人口白皮书》,宣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生育率下降等挑战,将继续引进外来移民,同时预计新加坡人口规模将从目前的大约520万人增加到2030年的690万人。在过去10多年中,引进外来人口对新加坡经济的发展功不可没,不仅减轻了当地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一些从事金融、投资等高端行业的移民,也成为新加坡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本。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隆洋
-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评论 45这个前苏联国家正在外交大转向:愿深化对华关系不设限 评论 201“美国已解除这项对华出口禁令” 评论 274家乐福CEO放话:对中国小包裹,要学特朗普征税100% 评论 219最新闻 Hot
-
冯德莱恩承认:来不及谈成,退而求其次…
-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外国游客得加钱
-
“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
-
连续3个月!中国拒买美国石油
-
“大而美”过了,特朗普将于4日签署
-
王毅:希望德方像中国支持德国统一一样,支持中国实现国家完全统一
-
“没客户!”获47亿补贴后,三星在美芯片厂推迟投产
-
约翰逊急着表决,民主党领袖连续讲了8个小时,还没停…
-
“六代机机密会议,扎克伯格突然闯入”,白宫回应
-
8年后,默克尔吐槽特朗普:真装!
-
美军评估又变了,“不是几个月是两年”
-
“即使特朗普下台,美国政策也不会变,中日韩要合作”
-
“船到桥头自然直”,印外长回应美议员
-
俄海军副总司令阵亡
-
“在越南的中国制造商松了一口气”
-
他倒戈后就躲起来了,电话都不接,同僚评价:聪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