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凡辰:回忆大智若愚的德国前总理科尔
关键字: 科尔辞世德国前总理科尔辞世德国欧洲一体化
1982年同样被弗里克献金搞定的自民党党魁们,宣布退出执政社民党同盟,科尔如愿取代施密特成为联邦总理;并于1983年重启大选,获得了48.8%的相对多数,锦上添花完美地开启了他16年的联邦总理生涯。
当选后的科尔,首先是改变了社民党“华而不实”的和平主义外交方针。1982年,科尔向撒切尔夫人秘密承诺,将大幅减少土耳其人在德国的移民,降低幅度甚至可高达50%;移民问题和欧洲大陆的穆斯林化,是英国脱欧“政治不正确”但不能明说的真正动机,当时科尔就已完全明察!科尔的儿子彼得和一个土耳其裔姑娘结婚,这也被认为是父子不和的导火索。
1983年科尔不顾西欧各主要国家民意,尤其是和平组织的强力反对,决定联邦德国签署同意北约关于更新和削减核武器的双重决议,获得了美国执政保守党的赞许。里根总统一报还一报地和科尔于1985年在普法茨比特堡,在世界媒体争议中、众目睽睽之下,为埋葬了包括党卫军在内的阵亡将士墓敬献花圈。1984年科尔携手密特朗一起在一战遗址凡尔登,共同悼念亡灵开启了欧洲一体化(马斯特里茨条约和欧元区建立)的征程。
在获得英美保守派领袖们以及法国社会党总统的强力支持后,科尔于1987年开启了他政治生涯最辉煌的成就,迈出了两德统一的第一步:邀请安排了民主德国即东德首脑昂纳克首访联邦德国;据此开始利用东德国家机器向东德国民展示,民主自由的联邦德国,即西德的普通民众的丰富物质生活以及经济社会治理成就。
科尔在1988年带着两个儿子私人回访东德,深入基层接地气地详细了解东德经济社会的民情民意,和政治经济治理的缺陷不足。事后他称这次旅行,是他人生最为动情的一次经历。
当1989年东德政府垮台在即,科尔没有事先和执政联盟的自民党以及西方盟国沟通,就在联邦议会胸有成竹地提出了10点计划,旨在同时克服德国和欧洲的分裂。
鉴于美国里根总统已在柏林墙前公开要求戈尔巴乔夫推倒柏林墙,所以科尔推进落实两德统一的关键障碍是苏联的既得利益团体,以及对合并后的德国充满恐惧的英国和法国。
所以科尔首先向苏联承诺,负责承担苏联军队撤出东德的全部费用,并为他们在苏联建设相关设施确保其无回国的后顾之忧。
当时作为苏联克格勃(KGB,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被派往东德莱比锡的普京,如今已是俄国总统。6月16日,当普京获悉科尔去世的消息时,回顾起两德合并时的亲身经历,由衷感慨科尔“是一个有远见的人”。
普京赞科尔“是个有远见的人”
当年在获取苏联支持的同时,科尔为了安抚英国尤其是法国,同意法国密特朗总统的要求,承诺在两德统一的同时,开启欧洲一体化政治进程;同时在不和当时联邦银行首脑讨论的前提下,同意法国要求引入欧元,借此帮助英国金融界在美国和欧洲大陆之间有了赚钱的期待(法国领袖当时似乎没明白这点),结束了大金融资本主导的撒切尔政府暗中对两德合并的反对。
法德(英)首脑同意,分三步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同盟:
1. 1990年7月1日欧盟各国开启资本自由流动,并在1992年的马斯特里合约予以法律确认。
2. 1994年1月1日欧洲货币机构,即1999年在法兰克福成立的欧洲央行前身,被建立并开始审核欧盟各国的财政开支情况。
3. 1999年1月成立欧洲央行,并将欧元和各国的货币兑换值,不可更改地永久确立。
迷信市场导致科尔辉煌终结
1990年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签订了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科尔不顾当时联邦银行行长的强力反对,决定东西马克1比1兑换,在东德引入西德马克,表面上短期换取东德民心民意,实质上长期消灭东德落后的工业和其它产业,幻想靠市场和自由竞争实现东德的再工业化,接轨西德。
1990年科尔作为总理候选人领导基民盟和基社盟保守派联盟赢得大选,并在1991 年被联邦议会确认为两德合并后的第一任联邦总理。
我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际,和当时的女友一起在柏林亲历了这一难忘时刻;1991年我完成博士学位后,在两德统一西德市场高速增长大环境中,在杜塞尔多夫开始了激动人心的职业生涯;也作为唯一大陆华人,亲历亲为,在东柏林参加了东德企业(最大水泥厂)的转型改造过程。
柏林墙被推到前(下)后(上)拼图。下图拍于1989年11月,上图拍于1999年12月。图|路透社David Brauchli (下)、Fabrizio Bensch(上)
东西马克一比一的兑换率,在一夜间就终结了所有东德企业的成本竞争力,使它们毫无例外地面临破产重组的命运。而所有西方尤其是西德企业对东德企业的破产重组的投资参与,都是首先由自由市场竞争逐利动机主导:优先目标是消灭潜在低成本竞争者,预防对既有市场既得利益的侵害;其次才是尽可能地获取市场增量,实现额外增长。
这如同欧盟和北美的大企业集团,尤其是瓜分和主导全球市场的世界500强企业,对前中东欧实体经济,包括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实体经济的对策完全一致,即投资购买当地主要企业(竞争对手)关停并转,由此大幅消灭了当地就业和工作岗位。
作为统一进程的直接结果,德国的失业率大幅飙升,从1991年初的260万很快达到360万并在1997年高达440万,这一统计数据不包括在东德被提前退休进入社保体系的绝大部分员工数。
科尔在两德合并时承诺的“欣欣向荣景色”,结果被东德的普遍社会场景所否定:遍地关停的企业,只有孤寡老少留守的萧条的当地经济,离乡背井到西德谋生的东德年轻人。市场和自由竞争,以及巨额财政补贴和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都解决不了东德社会的萧条经济及其负面社会问题。
因此,1991年在东德哈乐视察的科尔,被愤怒的民众用鸡蛋炸了头。1994年科尔依靠财政补贴东德,给西德带来的经济刺激,勉强再次也是最后一次赢得联邦大选;1995年申根协议生效,1998年法兰克福成为欧洲央行所在地,科尔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联邦德国到了政治领袖换代的时候。
1998年大选社民党总理候选人施罗德胜选。作为下萨克森州长,他曾代表该州的20%股份长期参与大众集团的监事会活动,充分了解德国大企业和实体经济的运行决策机制,在这方面他明显要胜科尔一筹。施罗德提振德国经济的2000年纲要,以及和德国最大企业集团的首脑们达成的东德地区分片包干产业再投资计划,开启了东德地区的再工业化和经济社会复兴,引导出了德国经济在欧洲大陆真正持久的一枝独秀。
德国实体经济如同政治运作,被小圈子决策文化主导。科尔作为纯正职业政客因为对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的迷信,没能如同施罗德全力把握好这一产业再造的关键抓手,为他的继承者和竞争对手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成功机会,是名符其实的“大意”而失荆州。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的黄金时代需要工厂,但工厂离不开中国机器”
-
特朗普再对两家美媒“断粮”
-
“美国商品短缺和价格上涨的倒计时开始”
-
美国商会喊话特朗普:赶紧减免关税,经济撑不住了
-
“我们高度依赖中国,特朗普这么干,打残自己”
-
马斯克自比佛陀:佛陀去世后,佛教不是更兴盛了吗?
-
商务部: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中方正评估
-
三个月了,日本被困下水道的卡车司机终于找到
-
中国批准了,澳大利亚业界“非常振奋”
-
“美国现在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
-
“群聊泄密门”始作俑者被解雇,原来他早就被…
-
麦当劳“叫苦”:经济难以预测,美国人不敢花钱了
-
“英伟达焦虑:若DeepSeek用中企芯片…”
-
瑞安航空:若涨价,退了波音考虑C919
-
“白宫在努力控制叙事,但美国消费者很清楚”
-
美财长:该降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