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位学者评特朗普胜选:美国向何处去?对中美关系有何影响?
2016年美国大选落幕,特朗普在选举人票上大比分获胜,而且共和党也在参众两院取得优势。这对中美关系、世界格局、全球与美国经济、美国政治与社会等,会有什么影响?观察者网诚邀多位学者专家,一一进行分析。[全文]
-
牟其中出狱了,但未来出路呢?
9月27日,中国商界传奇牟其中走出湖北洪山监狱。作为中国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牟曾用罐头换飞机、发射卫星,还试图开发满洲里。他出狱后扬言要东山再起。梅新育认为牟需要准确的社会定位与自我定位,而谭浩俊则坚持给其一次以智慧战胜资本的机会。 [全文]
-
引进菲佣?看看欧洲的危机吧!
有学者主张引进外籍家政服务人员缓解保姆荒,这种主张绝不可行。我们奉行开放经济,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国际人口流动对社会治安压力和对国家政治统一的潜在与现实冲击,就是其不容忽视的副作用之一。香港外佣居港权之争、欧美移民危机是前车之鉴。[全文]
-
抵制贸易保护主义 中国该做些什么?
为什么当前扮演自由贸易旗手的是中国,而不是二战之后全球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首倡者和主导者美国?中国努力推动各种国际谈判,寻求更加开放的竞争环境,当仁不让的成了自由贸易旗手。那么,中国又该怎样当好当今的自由贸易旗手?如何抵制住世界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浪潮,G20会给我们什么答案?[全文]
-
再评克林顿基金会之争里的中国企业
除了政府为企业在海外开路之外,我们还应当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在东道国社会编织关系网络。我粗略查阅了克林顿基金会官网上捐赠者栏目,只发现阿里巴巴集团在捐赠50万—100万美元档,暂时还没有发现上面有民生银行、复星集团、壹基金、中国女权理事会等,表明社交媒体上的传言未必十分准确,也表明中国企业在掌握运用与美国政界人士打交道艺术方面还不够熟练。从维护中国商品、服务、资本在美市场环境的角度来看,这恐怕未必是好事。[全文]
-
谈希拉里邮件门 不要误伤中国企业
希拉里政治献金风波中,一批中国企业和机构“躺枪”,中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时做了一些必要的、以前长期苦于不得其门而入的的公关工作与东道国政界交往,却被不少读者、网友视为过错。一些网友可能混淆了国内事务与对外事务的界限。美国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重要贸易伙伴,而中国二十多来都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者。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与东道主政界人士搞好关系正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全文]
-
美国大选怎样影响中美经贸关系
中国经济已经深刻融入全球经济之中,欧、美等经济体的政治经济变动往往会对中国的对外经济产生显著影响。不管是哪位候选人当选,遇到的首要问题都是如何重振美国经济。尽管今年美国经济走势较好,但仍面临增速低迷、劳动参与率较低等问题,并未真正复苏。[全文]
-
向中国货币宣战?“呵呵”
有“金融大鳄”之称的索罗斯连续两年成为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最引人关注的风云人物之一。去年,他利用这个平台宣布“永久退休”,不再涉足金融投资的江湖;今年,同样是在这个平台上,他却公开向中国“宣战”。然而,索罗斯对人民币和港元的挑战不可能成功。[全文]
-
段子手们未来还想有灵感,就靠“十三五”了
在习主席访英时,一个段子不胫而走:卡梅伦对女王说“老佛爷,洋人要来给我们修铁路”。英国霸权之所以一去不复返,正源于工业优势动摇、丧失。时至今日,中国早已夺取“世界工厂”的名号,但“自废武功”的风险客观存在。[全文]
-
中国玩具成为国际军控新目标?
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近日再次宣布击落政府军的中国造“遥控无人飞机”,这种剧情观察者网早在一年前就有报道,考虑到某些人喜欢对中国吹毛求疵,他们倘若一本正经提出控制中国玩具市场的要求,也不足为奇。 [全文]
-
“阴谋论”不是外企的护身符
央视对星巴克价格的看法固然存在片面性,但遭到本国舆论有规模的嘲弄,也是咄咄怪事。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几个月前,当政府打击包括外资企业在内的跨国贿赂时,“阴谋论”的盛行。如果某些投资者希望借此制造压力,或维持超国民待遇,或使中国政府给予他们更好的待遇,这种期望显然是不现实的。[全文]
-
梅新育:自贸区不是个筐 政治岂能往里装
前几日传言称上海自贸区将取消网络限制,但很快就被辟谣。不否认有朝一日防火墙作用可能逐渐弱化,直至最终淡出互联网管理,但那只能是基于综合国力增强的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自信上升的结果,而不能是人为拔苗助长的结果。上海自贸区是大有前途的经济特区,谁能容忍它沦为各路政治势力角逐的角斗场,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全文]
-
打谣同时须防范浑水摸鱼报复之徒
鉴表网友“花总”被传受警方控制,曾被他揭穿的欧阳坤,急不可耐地声称将以“受害人”身份去公安局作证。欧阳坤夸张国人在境外的奢侈品消费数据,两会代表甚至受其误导,建议调整相关税率。“花总”是否犯罪,自当依法处置;但司法机关在打击网络谣言和敲诈时,不要给骗子保驾护航,要制止别有用心者企图拉大旗作虎皮。 [全文]
-
为什么要重点治理中石油腐败
基于中石油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分量,也基于涉案人员在企业中的地位,中石油集团在短短两天时间里传出4名高管落马的消息,理所当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媒体对涉案者出事原因的报道,这起案件再次警示我们,反腐应当顺应市场发展趋势防患未然,主动消灭“治未病”病灶。为什么?[全文]
-
中欧光伏战:价格承诺只是个喘息
中欧就中国输欧光伏产品贸易争端达成价格承诺,这固然可以成为欧盟贸易委员会及其主管借以自夸的“政绩”,却无助于解决欧盟光伏产业的病根;在整个初级产品行情下行的环境下,价格承诺也有可能对未来中国光伏产品在欧盟市场上制造较大麻烦。[全文]
-
四评“双反”:赵薇们请小心
在持续快速扩张的市场上,投资法国葡萄酒庄可望大大提高成功概率及预期收益。然而,在中国对欧盟葡萄酒“双反”调查的威慑之下,上述“完美”的商业策略顿时暴露出了一个重大风险:一旦中国对欧盟进口葡萄酒正式课征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法国中资酒庄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的成本将大大提高,竞争力和预期收益随之遭受损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