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批新闻分发算法:反复推荐低质量内容让人生厌
关键字: 新闻算法新闻客户端算法据人民日报6日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一些痴迷于技术和算法的新闻客户端越来越“简单粗暴”了。点开一篇文章,它会迅速用大量相似的内容刷屏,连拒绝的权利都没有。有些人则将这些新闻分发的算法上升到人工智能的高度上,认为这是发展的大势,代表了文字的未来,代表了内容的未来,甚至代表了媒体的未来。
人工智能是什么?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的信息过程的模拟。这种基于社交和点击量的算法技术,充其量只算得上机器筛选的雕虫小技,生拉硬扯的内容推荐让人烦不胜烦。
算法对新闻生产的确产生过积极的影响。一方面,它让内容生产者更加关注受众感兴趣的内容,更从读者角度思考内容创作,不再是自说自话、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它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提高了阅读效率,有利于获得更丰富的资讯和知识。
但当一些热衷于搬运新闻、沉溺于算法的客户端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之后,却给新闻的未来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搭上所谓算法的“便车”,一些原本信息量丰富的新闻客户端推荐的内容越来越单一,一些原本客观公正的内容生产者变得越来越偏激,一些新闻媒体原本宏大的格局变得越来越狭小。
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似乎始终与普通人隔着一层纱。为什么呢?因为人工智能至今还无法突破非线性思维这个人类所独有的模式。我们点击一条惊悚的社会新闻,大多出于人类好奇的本能,但本能不是智能。不同的观点交锋甚至对峙之后,或许更能获取思想和知识。对本能的自省和超越,是人性的一种进步。一些新闻客户端仅靠揣摩人们的点击量,反复推荐低质量内容,只能让人生厌。
今天,致力于做人工智能的公司很多,热衷于各种算法的新闻客户端更是不少。技术本质上都是单纯的,高下立现的是操作者的理念、情怀和洞察力,媒体也是一样。是被算法、流量和点击量绑架,只说受众想听的话,只写平台可能会推送的话题,只展示读者想看的那部分世界,还是坚持真实、全面、客观、独立,用态度和价值赢得尊重,用优质的内容塑造风格?这才是媒体人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
传统媒体不能做堂·吉诃德,对算法和技术视而不见,拒绝时代进步的大潮;也不能一味依赖,反而成为算法和技术的奴隶。传统媒体要主动谋划、积极参与,加快转型、深度融合,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保持自己的风格和标准,守住自己的价值取向和独立精神,将传统媒体的灵魂注入网络空间,让算法和技术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服务。
(原题为《新闻莫被算法“绑架”》)
标签 人民日报- 原标题:人民日报刊文:新闻莫被算法“绑架”,让技术服务优质的内容
- 责任编辑:陶立烽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