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毛尖:我们一定要哭着看《朗读者》吗
关键字: 朗读者董卿董卿朗读者电视节目夏目漱石小津安二郎据说夏目漱石当英文老师时,有一次让学生翻译“I love you”,学生脱口而出“我爱你”,夏目漱石说,日本人怎么会这么不含蓄呢,翻译成“今晚月色真美”就足够。
这个故事流传得很广,润物无声地传销了日本之美。国家营销方面,日韩都很厉害,体现在他们的文艺中,即便是轻小说,也常有一种天地万物不喧不哗的安静,生生死死,都追求小津安二郎的态度,不失控不落泪。
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朗读者》时候,我常常想,要是小津在,他会怎么做。
《朗读者》当然是一档好节目,在各大电视台各种鸡飞狗跳的综艺节目中,能够凭浑身的正能量脱颖而出且以正大仙容收服四海八荒,不仅是功力而且是功德,尤其在原创的综艺节目屈指可数的今天。年初开播以来,这个节目迅速以零成本在全国各地繁衍,漂流到全国各地的“朗读亭”更是让读者不舍昼夜无怨无悔排成长队,这是《朗读者》最席卷人心的地方,也是因此缘故吧,这档节目媒体几乎零差评。
但我看完第一季,深深觉得,《朗读者》太催泪。光从十二集的十二个主题词看,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简直集集泪光闪闪,而我搜了关于《朗读者》的成千上百个新闻标题,也几乎篇篇涉泪,比如“今晚看麦家徐静蕾领衔《朗读者》,预支你的眼泪”,比如“这一次的《朗读者》,是谁让你泪流满面”,反正,关于“朗读者”的报道,“哽咽”“热泪盈眶”“泣不成声”“打开感情的阀门”等等,都是绝对高频词,即便制片兼主持董卿在采访中说,“眼泪很宝贵,但眼泪不是唯一”。
《朗读者》的董卿比春晚的董卿好,但国家一台央视一姐,应该承担的远不是感动中国的任务。作为国家的门面,央视就是我们的钟和鼎,亲人看了,得是伊利莎白到了达西的彭伯里庄园,立马心生爱慕;敌人看了,就是诸葛亮城头弹琴,有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功效。可是,动不动就抹眼泪好吗?乐不淫哀不伤,尼采说,不能节制,就是意志脆弱的表现;不能节制,就无法理解骑士在烈马上驰骋的快乐。
而回看这些年,电视不断刺激大众泪点,各款节目也志在撩拨,当年李斯特弹钢琴,让他母亲听出感情,上去就一个耳光,而我们今天的文艺,恨不得自打耳光让我们动感情。把歌德的告诫记心头吧:要做出大事,须得节制力量。
日本导演小津安二郎
向小津学习,当男女主人公快要走到感情漩涡里去的时候,把镜头荡开。多好的天气,小学生远远地走在上学路上,刚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晒着,“丈夫不记得重要的日子又怎样。”妈妈安慰女儿,“我连你爹的祭日都不记得了。”再或者,像《马耳他之鹰》中的侦探那样,声色不动把喜欢的女人交给警察,告诉她:“也许等我送走你之后,我会有些孤寂的夜晚,但都会过去的。”
四两才能拨千斤,而节制,作为大国美学,比感天动地潸然泪下百感交集热泪滚滚,是不是可以走更远?
- 原标题:《朗读者》们,也许该向小津学习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别掺和印太!”他当面叫停英航母部署,英方震惊 评论 20这条铁路建成将缩短12天!中国和巴西签了 评论 108孟加拉国转向中国:对印关系从未如此紧张 评论 84“美国关税大棒落下,日本幻想破灭” 评论 197最新闻 Hot
-
“别掺和印太!”他当面叫停英航母部署,英方震惊
-
BBC也叹:中国到达了一个里程碑,这值得庆祝
-
欧尔班喊话冯德莱恩……
-
印度拟砸250亿卢比扶持,“但不可能取代中国”
-
克宫回应:你们应该去问白宫
-
“震惊、沮丧、愤怒!特朗普只会把亚洲推向中国”
-
刀刃向内揭开检察机关隐藏职能,“这可能是唯一一部”
-
佩斯科夫:特朗普措辞一贯强硬,俄方对此很冷静
-
政治品行恶劣、有意陷害他人、威胁他人人身安全...黄晓文被查
-
擅作主张停了军援没告诉白宫,美媒发现:咋又是他干的
-
“玉米阿姨”勇救落水女大学生:用我的命换她的也行
-
孟加拉国转向中国:对印关系从未如此紧张
-
多国嚷嚷“终结中国主导地位”,美专家泼冷水
-
“许多国家改变对中国的看法,美国有点虚...”
-
石破茂对美强硬表态
-
“美国关税大棒落下,日本幻想破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