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雅克:西方经济才是需要续命的重症患者
关键字: 中国经济经济减速股灾经济转型结构转型再平衡地方债务在西方,对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的人向来比持乐观态度者要多得多。每逢中国经济遭遇新的问题,西方往往将其视为危机的前兆,预示着中国经济的硬着陆,随之将产生社会动荡,最终或将导致中共政权的崩溃。让他们继续痴人说梦吧。
从这些唱衰者以往的预测记录来看,错谬之大自不消说。中国经济历经35年超常增长,至今仍保持着7%的年增长率。诚然,目前的增长率低于从前,但它仍比任何西方国家都高出太多。
西方诸多经济评论家最大的弱点在于,他们对未来的展望很难超越下个季度,甚至下个月。与西方相反,中国人知道他们从何处来,目前处于什么位置,未来需要走向何方。而且,中国领导人从不沾沾自喜,他们坦然承认该国经济面临着相当多的挑战。
回顾中国自金融危机以来扮演的全球性角色,相当具有启发意义。2007-2008年,当西方经济体被危机打垮的时候,是中国伸出了援手。尽管中国主要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避免被危机拖累——但援助事实上起到了拯救西方经济的效果。
当时,占中国对外出口总额一半左右的西方市场几近崩溃,中国推出了四万亿经济刺激政策,通过刺激内需来降低出口订单减少带来的损失。刺激政策确实起了效果。中国经济继续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长,极大地推动了全球经济。
此外,在度过最困难的关头后,中国允许人民币稳步升值,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了25%,兑换大多数其它货币的比价则提升更多。因此,中国出口行业竞争力和出口额都出现下降。同时,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急剧下降,2007年时占GDP的10.1%,去年仅占2.1%。试想一下,如果人民币没有升值反而贬值了25%,其他经济体将遭受怎样的影响?
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健康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组数据很反映问题:自2008年以来,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刚超过10%,而同期中国经济增长了约66%。
另一方面,中国人坦然承认经济刺激计划带来了许多尖锐的问题:基建行业有过度投资现象,债务过高,楼市停滞,地方政府面临越来越多的财政问题。
中国人也很清楚,刺激政策推迟了经济结构调整这项最紧迫的经济挑战。这样一来,中央政府同时双线作战:一方面要解决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短期问题,另一方面要支持长期的经济结构转型。
目前,中国经济再平衡正在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取得进展。2014年,服务业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大大超过制造业和建筑业的42.6%,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拉开。尽管经济增长率下降至7%,中国就业形势保持良好:因为相比制造业,服务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能更大量地吸收就业;另一方面,适龄劳动人口正在以每年300万的速度减少。
还有许多证据显示,中国经济的创新性越来越强。由阿里巴巴领军的网购行业营业额已经占全国零售总额的10%以上,并正在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中国有着世界一流的快递和互联网金融服务,中国企业正在先进机械设备、电气机械及智能手机等行业快速追赶全球领导者。例如中国公司小米,其智能手机在华销售量已超过苹果公司。同样,我们不应忽视中国的能源革命: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发电几乎占中国总发电能力的三分之一,这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西方过于关注中国的GDP数字,忽视了这些深层次的结构性转变。归根结底,中国长远未来的关键在于其经济转型能力——从劳动力密集、投资拉动、出口导向的经济模式转向高附加值生产和国内消费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然而,我们同样不能无视短期风险。中国的债务问题——部分来自大企业(尤其是钢铁等与基建相关的行业,存在产能过剩三至四成的现象);部分来自房地产行业(几年前的盖楼热潮导致许多楼盘空置);部分来自融资(借贷人无力偿还债务的问题在影子银行中十分突出) ——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大规模去杠杆化和随之而来的经济收缩。
摆在中国领导人面前的一大问题是,他们必须同时应对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如果从调结构和再平衡的路上退回去,再次以短期经济刺激提高增长速度,只会给未来埋下更严重的问题。债务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中国经济硬着陆并非不可想象,那么过去几十年的巧功夫都将毁于一旦。等待中国领导人处理的事务太多太多:除了经济结构转型,“一带一路”这个雄心勃勃的基建计划,中国还要应对美国明目张胆的遏制图谋,最后还需谨慎避免在东亚地区摊子摊得太大而力不从心。
在这种情况下,难怪中国领导层会犯下错误,在欠缺考虑的情况下对股市进行干预,试图扭转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抛售,好在国家队现在似乎已退出了救市。然而在本轮调整中,最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股灾引发的西方股市暴跌。它透露出三重信息:首先,西方高度关注中国的经济状况;其次,这个戏剧性的案例反映出中国对全球经济的重要性在很多方面超过了美国——中国的影响力之大,即使放在五年前也很难想象;第三,该事件提醒世人,西方经济存在潜在的脆弱性,实际上,西方从来没有从金融危机中复苏,正如美国经济学家萨默斯所说,西方经济进入了长期停滞的新时代。
西方世界继续依赖于“零利率+中国经济增长”这套生命维持系统。如果中国经济增速减缓,会带来什么后果?这就是西方市场突然开始恐慌的原因。中国对经济的高度关注,但绝不恐慌。与西方相比,中国面临的挑战似乎是有解的。
(观察者网杨晗轶译自《卫报》)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欢迎关注观察者网国际资讯组微信公众号【城墙上的守夜人】,绝不错过有价值的新鲜事。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杨晗轶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评论 65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评论 110中俄元首在主观礼台出席红场阅兵式 评论 57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88“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390最新闻 Hot
-
真急了!“请求中国取消限制”
-
严管执行!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
俄副总理: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谈判取得进展
-
“欧洲在华企业偷着乐:机会来了”
-
欧盟多国大停电,“我们需要中国技术”
-
普京阅兵式演讲,特别提到中国
-
“对华阉割版,又要降级”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