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银行倒闭戳破了“美国经济一片大好”,中国应该警惕什么?
最后更新: 2024-05-08 19:12:46利率上升通过两种途径直接导致了银行的倒闭:
首先,美国国债和市政债券等相关金融工具的利率大幅上升,是由其价格下跌造成的。这些债券被银行作为“最安全”的资产持有。但这意味着这些银行最安全的资产价值正在急剧下降。因此,如果一家银行持有大量此类“安全”债券,其资产价值可能会低于负债,从而导致银行倒闭。这是硅谷银行倒闭的主要原因。硅谷银行市值在一周内从60亿美元跌至零。
签名银行则是受到另一种途径的打击——不是受到“安全”资产,而是风险最大的资产之一——加密货币的拖累。自2018年以来,签名银行是少数接受加密货币相关存款的银行之一。但加密货币受到巨大价格波动的影响,因为它们没有实物资产的支持,比如黄金。不断上升的利率已经使加密货币的价格处于下行压力之下,然后随着加密货币交易所FTX的崩溃,他们遭受了进一步的严重危机,目前警方正在对该交易所进行调查。
由美国的刺激政策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得加息成为了必然,而加息又同时让“安全”资产和“风险”资产都陷入了危机——于是银行倒闭了。
硅谷银行倒闭后,民众排起长队取款(图片来源:ICphoto)
那么,美国新一轮金融危机的后果和教训是什么?
当然,首先,它戳破了拜登和其他人所宣称的“美国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状况良好”的宣传谎言,那些指出美国经济刺激计划摇摇欲坠的人则被证明是正确的。
其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已经建立”的说法被证明是错误的。一场金融危机再次从美国金融体系的核心被引燃。
第三,虽然一个经济体在没有国债的情况下无法运转,但没有不稳定的加密货币,经济完全可以正常运转,加密货币理应被取缔。
第四,现在谈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倒闭对对美国金融体系的损害有多严重尚为时过早。但是,拥有超过2000亿美元资产的硅谷银行,是美国历史上继拥有3070亿美元资产的华盛顿互惠银行倒闭后的第二大倒闭银行,显然是一起重大金融事件。一些直接影响——银行存款将得到保障可以通过美国联邦政府的干预来控制,但这要付出不菲的代价。直接的连锁影响仍不清楚——截至笔者撰写本文时,美国其他一些银行的股价正在大幅下跌。
但即便处理了直接影响,也会产生难以控制的间接影响。特别是,美联储需要考虑其货币紧缩政策是否会造成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正因如此,高盛预测美联储不会在下次会议上按预期加息。尽管高盛的预测可能有误,但毫无疑问,美联储将不得不更谨慎地采取行动——这意味着加息和其他抑制通胀的措施,将被放在一个较低的优先级。当然,通胀始终仍是所有经济发展过程中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最后,这对中国有着明确的启示作用。笔者和其他人对美国刺激政策的警告已经被事件完全证实。但美国的这些破坏性政策被一些错误的经济学理论披上了合理的外衣——遗憾的是,这些错误的经济学理论被部分中国媒体奉为真理,且经由他们在中国媒体上反复出现。
其中最根本的问题是误读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误认为消费是生产投入,可以对GDP增长作出贡献。根据定义,消费不是生产投入。因此,消费只是经济需求侧的一部分,而不是经济供给侧的一部分。相比之下,投资不仅是经济需求侧的一部分,而且也是经济供给侧的一部分。
诸如“消费贡献了GDP增长的75%”或“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5%,投资则为25%”之类引起混淆的说法,并不正确。由于消费并非供给投入,消费对生产增长的贡献为零。因此,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始终为零。“75%的GDP增长用于消费,25%用于投资”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为75%,投资则为25%”的说法则是错误的——没有任何生产是由消费创造的。为理清思路,诸如“消费贡献了GDP增长的75%”之类的说法应叫停,因为它们会混淆视听。拙文《怎样“花钱”才能振兴经济?美国的失败给出了答案》对此有更详细的解读。
在美国,这种认为消费对GDP增长有贡献的错误观念,为美国着眼于消费而不增加投资的刺激计划披上了合理的外衣。也即是说,美国完全混淆了经济的需求侧和经济的供给侧之间的区别。这种混乱思维下推出的政策,反过来引发了破坏经济稳定的通胀浪潮,导致银行倒闭。
我知道,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笔者近来花费了太多笔墨来论述这一看似抽象的经济理论问题。但正如硅谷银行和签名银行相继倒闭所表明的,这些理论问题具有极其强大的现实影响。马克思主义对经济的这种真实状况进行了非常清晰的阐释。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占主导地位的是生产,而不是消费或交换:“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是同一个的东西,而是说,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各个环节,再总体内部具有差别。其中生产起决定性作用,它既支配着生产本身,也支配着其它要素。过程总是从生产重新开始……交换和消费是不能支配作用的东西……生产(模式)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模式)。”[马克思《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第28卷)第36页]
相反,“西方”(事实上是边缘主义)经济学混淆理论使真实情况变得模糊,从而催生带来破坏性结果的美国经济刺激计划。因此,为避免这种破坏性后果,避免此类错误的理论在中国传播至关重要。澄清错误的理论,并非一个抽象的问题,而是一个极其关键的现实问题,正如美国银行倒闭所造成的损害所表明的那样。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
余承东不再担任华为终端BG CEO
2024-05-01 08:53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121“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5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卡塔尔送大礼引争议,特朗普:免费的也骂? 评论 161何立峰:中美达成重要共识 评论 307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