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思义:中共思想领导力 在全球日益上升
关键字: 中共与世界对话会中国经济华盛顿共识中国美国GDP【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罗思义】
2016年,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国际经济政策对话大大增加,但其性质正在悄然发生改变:
在西方国家陷入长期新平庸的背景下,中国的思想领导力,或者更确切地说,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力,正稳步赢得国际信誉。这一趋势在最近发生的三件大事中得到明显体现:
• 9月4日至5日在中国杭州召开的G20峰会;
• 10月13日至15日在中国重庆召开的“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
• 10月15日至16日在印度果阿召开的“2016年金砖国家峰会”。
事态发展其实并不出人意料,它们只不过是三十多年来中西不同经济发展战略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的一个集中反映,中国采取“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其经济增长结果优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华盛顿共识”指导下的其他经济体。
在此期间所发生的事实——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大幅提升,证明了中国的经济道路是正确的。同期西方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权重则大幅下降。新形势的变化是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客观体现:现在在国际经济讨论中,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借鉴中国经验。
笔者在10月中旬参加重庆的“2016中国共产党与世界对话会”时,这种感触日益加深。
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也在某种程度上得益于这种国际讨论。其他国家借鉴中国成功的经济政策的越多,国际经济增长速度就越快,中国亦可趁势发展。概括地说,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国际思想领导力提升,不仅会影响世界经济发展,而且也对中国自身有益。
下文将分析国际经济讨论中的这些客观与主观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对中国的影响。比如,林毅夫和张维迎近来围绕产业政策所展开的争论,就提供了一个清晰的脉络。
1978年至1980年成为中国和西方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中国和西方国家在1978年至1980年几乎同时确定了新的发展道路:1978年,中国在邓小平的带领下启动了改革开放; 1980年,西方在英国时任首相撒切尔和刚当选美国总统的里根的支持下着手起草“华盛顿共识”。这两种不同政策的基本框架一直持续到现在,并成为当前的经济讨论的一个历史大背景。
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代表着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
三十五年后,这两种经济发展道路的结果显而易见: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从1950-1977年的低于5%飙升至1978-2015年的9.8%;美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从1950-1980年(里根上台前一年)的低于3.7%跌至1980-2015年的2.7%。
也即是说,1978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中国取得了人类史上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速;1980年后,实行里根经济学(里根经济学的很多主张成了“华盛顿共识”的条文)政策的美国则经历了经济放缓。拙著《一盘大棋?中国新命运解析》对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有详细的分析。
从政治角度来看,结果同样显而易见。2016年,两大“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美国和英国遭遇了主要国家中最为严重的政治动荡:特朗普的崛起搅得美国政坛人仰马翻、民众分歧加剧;英国非理性的脱欧公投拖累英国经济,导致英镑大幅贬值。英美两国遭遇的经济放缓和严重的政治动荡,纯属里根主义政策的后遗症。
但显然,尽管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遭受双重失败,“华盛顿共识”政策而非中国成功的政策,在20世纪80年代却受到负责全球经济治理的机构,尤其是IMF和世界银行的推崇。事实也证明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是错误的。“华盛顿共识”正式生效的1989年,美国占世界GDP比重为28%,发达经济体为84%,中国则不到 2%。
从1978年至1989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达到9.5%,为世界最快增速,但中国总体经济规模仍然很小。英语有一句名言:强权即公理(Might is right)。尽管到目前为止,“华盛顿共识”被证明是失败的,但上世纪80年代IMF/世界银行却极力主张这一失败的政策,而非中国成功得多的政策。
1979-2016年 中国改变世界经济格局
时间已经过去近四十年,现在也是时候用事实检验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和“华盛顿共识”这两种不同的政策了。 1978年后中国经济连续数十年取得成功,1980年发达经济体经济持续放缓,世界经济形势因此发生质变,这反过来开始改变世界经济讨论格局。因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共产党智慧的结晶,这必然也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世界经济讨论中的重要性已经稳步或者大幅提升。
按照当前汇率计算,从 1989年至2015年,美国占世界GDP比重从28% 降至 24%,中国则从2%升至15%。与此同时,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也从16%升至35%。中国从占世界经济中的边缘地位,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按照西方经济机构认为更能反映世界经济长期趋势的购买力平价(PPP)计算,这种变化更引人注目。 2015年,中国占世界经济比重为17%,超过美国的16%,这让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发展中经济体占世界经济比重现已超过半数,为53%。总之,从1980年里根当选,以及 1989年“华盛顿共识”正式生效以来,中国和发展中经济体已完全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但中国1978年后的经济政策没受到国际广泛研究也存在一个主观原因:中国在某种意义上过于低调。当时的中国在国际上遵循邓小平所主张的“韬光养晦”政策。中国强调“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虽然邓小平也谨慎指出“我们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经济规律具有普遍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苏堤
-
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商务部回应 评论 1“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评论 34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评论 108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评论 53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评论 129最新闻 Hot
-
中美将举行经贸高层会谈,商务部回应
-
“指挥混乱!他突然擅自下令,特朗普都被蒙在鼓里”
-
第二轮投票通过,默茨正式当选
-
18名议员跑票,默茨意外未能当选德国总理
-
苏丹宣布:与阿联酋断交
-
“很明显,几乎所有美国出口都受到了打击”
-
“我们国家正处于脆弱时刻,美国却在丑陋地炫耀权力”
-
涉1000亿欧元美国商品,欧盟考虑:谈不成就动手
-
后院起火?加拿大“最保守省”酝酿“独立公投”
-
日本先谈判先遇挫,特朗普政府又臭又硬、寸步不让
-
美财长卖力为关税洗地,台下高管们只关注中国
-
特朗普又开新战线,“只会鼓励各国像中国一样反制”
-
印外长怼欧盟:这么依赖中美俄,还想战略自主…
-
“美国买家缺席,结果很意外!”
-
日本想“跪”,被警告:政府将垮台
-
特朗普:最初是我“炸”了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