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伟:马克龙访华,似乎尚有底气,为什么?
关键字: 法国法国总统马克龙法国经济马克龙访华【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刘学伟】
马克龙在西安大明宫发表的长达73分钟的在中国的第一场演说中,除了应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内容外,也有一些略显强硬的内容,国内似乎忽略了报道。比如他说:“一带一路”的概念当然应该得到支持,但是,这条路“不应该是一条新的霸权之路,让所经过的国家都成为附庸,那样会使它们跨越的国家陷入困境。”他亦指出,古丝绸路从来不是清一色中国人,“这些通路必须共享,而且不可以成为单行道”。
这些内容在法国著名新闻电视台的视频和文字报道中看到。在访问第二天下午的记者招待会上,陪同马克龙出访中国的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对着法国记者,说出了许多马克龙没有机会说的话。
当被记者问到,“法国是否有仔细审查中国企业在法国的投资计划”时,勒梅尔说:“是的,我拒绝了很多。”他还说:“我们接受有长远规划的投资,不接受掠夺式投资。”勒梅尔认为,中国投资者“只看重力量对比”,而法国与中国的平衡贸易协议是“允许法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但“不能以牺牲我们的技术为条件”。
勒梅尔告诉记者,他表示相信“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地方,每个人都能理解,如果投资者只是想着获取最好的技术,而不顾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能否受益,那么他们是不受欢迎的。”“你有你的战略利益,但是我们法国人,我们也有我们的战略利益。”
勒梅尔的这些讲话,我搜了一下,中文简体完全没有看到。
马克龙还在中国呼吁欧洲要建立对中国在欧洲和一带一路上投资的统一立场。一部分欧洲人士认为, 中国的“一带一路”正在欧洲造成分歧。他们说,得了“一带一路”好处的一部分东欧国家,对欧盟坚持原则等议题进行抵触。比如,希腊获得中共的大量投资后,将重要港口租赁给中国,并对欧盟敦促中共尊重人权的议案行使否决权。但是经济成熟的北欧国家,如法国是欧盟第二大经济体,虽在“一带一路”上赞成合作,但仍和德国一样担忧中国的扩张会动摇欧洲原来的政经秩序。亦有欧洲国家领袖警告说,欧盟应当在欧洲受到中国的扩张控制而依赖中国前,对欧洲失去地位与影响有清醒的认识。
当然,在访问期间,中法双方签署了核能、航空航天、零售贸易、人工智能等10多个领域的多达27项的合作协议和意向书。阿海珐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的合作意向意味着100亿欧元的交易金额,而这将挽救面临财政危机的阿海珐。中国计划在2019年至2020年购买184架空客A320飞机,价格达150亿欧元。与此同时,中国的网络零售商京东宣布了在未来两年向中国消费者销售价值20亿欧元法国商品的计划。中国还同意,在半年时间内解除对法国牛肉实施了16年的禁运。
但是,我们好像没有看到一个所获订单的总金额。马克龙说,“数目是给别人看的。我更看重后续的实效。”这话当然不会错。他不要和特朗普比数字也是聪明的。不过中方好像最后还是给漏了底,公布合同金额大约总计200亿美元。这当然与特朗普得到的2350亿缺乏可比性。
被问及中国对人权的尊重问题时,马克龙拒绝公开就此发表看法,并表示:“我完全可以对着法国媒体,向中国进行说教。这种事情已经有过很多次了,没有产生任何结果。”这肯定让法国和西方的左派知识群体大失所望。
虽然如此,但本人的一个基本感觉是,马克龙这次去中国,还是端着一个相当大的架子,并没有处处“委曲求全”。很多人关注他没有在人权问题上给中国人“上课”,似乎并没有足够地注意到,在重要得多的贸易谈判中,在一带一路等问题上,他和他的代表团可是在非常顽强地捍卫着法国和欧洲、尤其是老欧洲的利益。正因为如此,各项协议的签署并不都是一帆风顺,有很多的坚持和讨价还价。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形容:他们并没有认为:“捡到篮子里就是菜。”
那么马克龙的底气何来?这个答案好像可以分两层。
第一层:马克龙和他的法国,现在在国际上至少暂时占据一个意外突出的位置。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项:首先是因为美国选出一位“美国第一”的总统,他在国际上到处“退群”。与法国直接相关的就是退出2016年好不容易签订的有关气候的“巴黎协定”。当今引领世界的三驾马车就是美国、欧洲和中国,这个气候问题,美国一旦不玩了,欧洲和中国就成了绝对不可互缺的合作伙伴。
其次,本来欧洲的一号领袖当仁不让是德国的第四连任首相默克尔。但由于德国的组阁危机一直未解,默克尔事实上就只是一个看守总理,无法大声说话。
第三就是英国退欧以后,梅姨就不再能代表欧洲说话。在这些领袖“退”下以后,法国和其总统自然就必须站上欧洲的第一位。
再加上的就是马克龙的一些个人优势。他是刚刚高票当选的年轻全权总统,各方面的个人形象的确相当优越。他在法国的民望走低了几个月后,现在又开始回升。法国毕竟还是欧洲仅次于德国的工业强国,他和法国现在的确是有一些可以比较大声说话的资本。
第二层显然更重要。这里似乎有一个至今在中国甚至世界的舆论界都还没有得到足够注意的大背景是:从2008年美国的金融海啸和2011年欧债危机之后,虽然几经波折,西方和欧洲这几年来经济其实还是一路向好。
到去年底,大局面已经好转到一个新的高度。比如,根据最新的数据,西方大国中,美国、英国、德国现在的失业率分别是4.1/4.1/3.6%,只有法国还是丢人的9.5%。经济增长率美国肯定超过3%。德国全年2.2%。法国今年4个季度的同比增长分别是1.2/1.2/1.8/2.3,也表现强劲的增势。大体而言,这些数据都已经恢复到2008年危机以前的好景。西方的其它大部分国家都有类似起色。大家都知道,美国和欧洲的量化宽松已经告终,美国甚至已经开始升息。西方股市大都在一路高涨。
下面的几个图对西方的这个新的基本经济态势可以有一个大致的描述。
这个图描述的是2007年到2017年欧盟政体和四个主要国家的失业率演变情况。
大家可以看到,在2008年的起于美国,肆虐全球的金融海啸之前,欧洲的失业局面已经不太好。最差的居然是德国。法国第二,意大利第三,英国最好。到2011年希腊国债差点违约引起的欧债危机之前,整体失业率已经开始下降。之后,自然又重新开始升高。(只有德国例外。可能是默克尔的功劳。)从2013年开始,失业率又开始普降。(只有法国例外,可能是奥朗德的罪过。)到2017年,整个欧盟的失业率已经从超过11%降到8%。德国降到不知多久以前有过的3.9%(最新数字是3.6%),英国的最新数据是4.1%。
本人回溯历史,欧洲从1980年开始统计失业数据。起始的数据大体是5%。在此之前,没有人感觉到这个问题。因此没有相关统计。大体说来,失业率在5%以下,就可以说是充分就业。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轩甫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评论 23“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评论 298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评论 380“断供”阴影下,国产操作系统的破局时刻 评论 126“印巴冲突是叙事之战,中国装备重要性凸显”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全球都将研究,中国与西方最强大武器直接对决”
-
英方拿到了,“简直像在平行宇宙,中国太超前了”
-
微软:从中企学到,谁先一步拿下,谁就难被取代
-
美国农民发愁:鸡爪、鱼头...除了中国,好难找到买家
-
首位“美国教皇”利奥十四世是谁?
-
许红兵,主动投案
-
美国官员:歼-10击落阵风,没用F-16
-
特朗普:对华关税145%到顶了,要降
-
美大使污蔑“中国不是好盟友”,我驻巴拿马使馆驳斥
-
印度称军事基地遭巴基斯坦袭击,巴方否认
-
特朗普:可能找中国帮忙
-
大搞家庭式腐败,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决定逮捕
-
盖茨怒怼:马斯克就是在杀死儿童
-
微软总裁瞎操心:不让员工用DeepSeek
-
特朗普:美国与乌克兰达成稀土协议
-
特朗普祝贺:历史性时刻,美国的莫大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