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学伟:在法国接受精英教育,绝不比在中国容易
——作为家长,我所亲历的法国精英教育(上)
关键字: 法国精英教育中西教育西方教育法国教育体系路易大帝高中亨利四世中学关于排名,法国从初中就有。成绩单上标明每门功课的分数和总分的班级排名。还有条形图画出每门课和总分的分数分布情况。最后毕业时的分数还有全年级的排名。各个学校,高中、大学的排名那是应有尽有,蔚为大观。比如哪个预科学校毕业生都考取了那些精英大学都会有详细数据。预科以后考精英学校的数万学生的分五个等级的大排名,也在网上公布。总之,他们是把排名这个功能运用到了极致。
高中阶段
所幸的是,理工科排名还在亨利四世之前的大路易高中垂青了儿子。他也不负所望,在这所学校里取得了相当不俗的成绩。
开学第一课,校长讲话,我们都去听。记得最清楚的一段话是:“你们都是花中选花选来,在你们原来的学校,你们都是第一第二。到了这里,一切都会重新排名,很多的第一第二,就会排到中游下游,甚至最后一名。但是我们不会放弃你们中的任何一名,我们会力争让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能以合格的成绩毕业。”如果用我们中国话说,那就是:“这回的秤杆上有了秤砣,多少优等生都会变成劣等生。”
从理论上说,这两所高中都做到了这一点。他们的高中毕业生,都能100%地通过国家组织的高中毕业会考,取得业士学历。如果哪一年,这两所学校,有一两个学生通不过业士考试,那可就让整个学校蒙羞了。
这两所学校都有数百年的历史,比如LLG,那就是从路易十四的时候就开始了。这位雄才大略的国王还亲自到这所学校视察过。在校长办公室里,留有一张描述他来时情形的巨幅油画。我没有进过这个办公室,但在他们学校的宣传画册上看到过这幅画。数百年来,法国的精英人才,包括总统、部长、各业领袖,40%出自LLG,40%出自Henri 4,出自其它学校的,全部加起来占余下的20%。LLG在高中阶段一个年级有8个班,一个快班(人称“大头班”),6个中班,一个加强补习班。我儿子在高中三年,够格上中班,在班上一直排名前三。
这个学校的学习风气自是极好。人人都很优秀,个个都很努力,没人抽烟,没人喝酒,没有调皮捣蛋分子。唯一要忧心的,就是功课不能落后。儿子自然也不能像以前那样吊儿郎当,得起早贪黑,每天做功课到很晚了。不过他还是能抽出不少的空来玩电脑,也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他做到门门功课都优秀。
由于这是免费的公立学校,除了买饭票,我们并不需要花钱,就是出一些钱,通过网络找一些顶尖学校的大学生给他做过一些课外辅导。他说,那些都没用。但我们也就是花钱买安心了。
还有一件事我要解释一下,就是他从五岁就开始玩电脑,到了上高中时,对网络之类的东西,已经很有心得了。我们家里,公司里的网络,到LLG的电脑俱乐部的网络,都是由他架设。公司里遇到了技术难题,都叫他回来解决。我的一个真正的高级电脑工程师的朋友看了他15岁时为我们公司架设的网络之后说:“他已经是半个工程师了。”
他在五岁以前,玩lego玩具。五岁以后,就玩电脑。一直心无旁骛,专业思想,可是绝对巩固,从无动摇。但他并不像太多的孩子那样迷上电脑游戏。他用电脑玩了些什么,我们并不清楚。总之我们看着他不让他迷上游戏就是。
而现在的年轻人,有很多直到大学毕业甚至三十四岁,都没有想好这辈子做什么,还在不同的专业职业之间跳来跳去,自然会浪掷很多的青春和金钱,也让自己的职业成就大为受限。因为一辈子专攻一业和和东一榔头西一棒,所能取得的成就,显然大不相同。
这里并不像美国,必须要有很多的才艺和社会活动资历才能考上好大学。因此中学时代学生除了参加一些学校的社团活动,也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他们一个班有40个学生。其中华裔占四分之一。要知道,华裔学生的在全部大巴黎地区同龄学生中的比重,只有2%,这就是12.5倍的超常比重了。
到了高三(这里也是倒过来称高一),对于优秀的高中生来说,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报考大学预科了。
大学预科
这里还得解释一下法国高等教育独特的双轨制。法国高中毕业举行全国会考,有85%的学生可以及格,获得业士学位。业士学位获得者中90%的人便以此为资格,向各大学申请入学资格,一般都会被录取。而另外的大约10%的最优秀的业士则会选择进入预备学校学习两年,然后参加极其严格的竞争淘汰式考试,最终进入为法国培养精英人才的工程师学校和商校的人就更少了。
法国的业士成绩分四等公布。分别叫做très bien、bien、assez bien和passable,译成中文就是特别优秀、优秀、良好和及格。前三等也就占全体业士的10%左右。其他90%的人,也就是以及格成绩毕业。而这些有好评语的学生,就有资格去申请上预科了。
这类精英学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做Grand Ecole。直译就是“大学校”。这个名字真是取得莫名其妙,因为这种学校的规模通常都只有几百人,每个年级,就招一两个班,不会超过100个人。而普通大学的规模都是以万人计。而国家提供的办学经费,按人头算,精英学校则在普通大学的10倍以上。
预备学校都戴帽在一些最有名望的高中之上,拥有优先招生的特权。报名从每年的1月份开始,录取最迟在7月份结束。国家为它们组织一次提前的统一招生(不过国家并未为它们组织提前高考)凭高二三个学期(法国一学年分三个学期)和高三头两个学期的成绩,共五份成绩单加上学校的评语作为录取的依据。
从2003年开始,为法国精英学校培养人才的预备学校统一招生,实行了在精英学校的统考中成功施行数年的新办法,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手段,减少高分低就、中分落榜等现象的发生。
2002年以前,录取的流程与中国现行的高考类似,学生准备一份材料,填报最多6个志愿。学校签注意见后,由招考中心组织按学生志愿的顺序,从第一到第六依次投档。每一个学校可保留档案15天进行研究,若不录取则档案转到下一个志愿学校,直到最后一个志愿,若都不能录取,则该生落榜,但最后还可以去报考普通大学。
这个制度的最大缺陷是,恰到好处地填报第一志愿太过困难。报低了当然可惜,但报高了则不但第一志愿不被录取,第二志愿已成第二轮,若是好学校人家大体第一轮就已招满,就很可能轮到高分垫底甚至中分落榜了。
以下是从2003年开始实行的新办法的实施要点:
一、从1月7日开始到3月20日止,学生就可以在互联网上向他感兴趣的学校申请报名表。每一个学生可以在两个专业方向上各申请6所学校。学生同时准备一式12份材料(内容为成绩单和学校评语复印件),然后通过就读的学校把材料同时转给填报学校。每一个学校就可以立即开始研究所收到的每一份档案。
二、从4月22日到5月21日,学生填报一份总报名表,把12个志愿依照自己中意的顺序排序。这时可以取消其中的若干志愿,但不能再添加。
三、6月3日到6日,全国招生办公室在互联网上放第一榜。通知学生第一轮填报的12个志愿中,依自己排定的顺序,列出愿意接收该学生的学校的名单。这时,每个学生有四个选择:
马上接受第一榜的结果;保留第一榜招收的机会,同时等待更靠前的志愿的第二轮放榜;放弃第一榜的结果,等待第二榜是否有更好的机会;放弃所有的志愿,不再竞考预备学校。
四、最后,招生办还会放出第二、第三、第四榜,以替补前一榜因有人放弃而未招满的学校生源名额。
这个新办法的改革使得学生能同时向所有的志愿投档,而校方根本无从知道学生报考了哪些学校,也不知道本校是该生的第几志愿,当各学校按照自己习惯的方法给学生排序后,把录取名单报回招生办,招生办按学生的志愿顺序用电脑对号入座,那些最有名望的学校大体都能如愿以偿,把最好的学生拿走。二流以下的学校则必会发现那些它们原本最中意的高分考生原来没有把它们学校报成前几位志愿,因此不可能来本校上学。因此它们只好降低分数线,再发第二榜。对那些第三流第四流的学校而言,则要等到第三榜,第四榜,直到招满为止。
对学校而言,新办法有利有弊。最明显的弊端是必须处理的学生档案量大大增加。越是名校增加量越多。不过既然是用电脑处理,再多的名录,又能让机器多转几分钟呢?第二个弊端是,哪怕是对第一流的学校,第一批录取名单公布后,也会有不少学生不来。这个办法对校方的最大好处是,能找到水平更整齐、也更有意愿的考生。
对学生而言,这个改革的好处就更多了。第一,可以壮起胆子去报考以前生怕够不着给摔下去的好学校。因为即使它不录取也不会妨碍其它学校录取。第二可以同时报考数所声望相当的学校。第三,第一榜中如果名次靠后,还可以耐心等待,在第二榜第三榜第四榜中,由于别人的放弃,很可能有机会更上层楼。
在正式报考预科之前,老师都会根据这些优秀学生的实力、偏好等综合条件,对学生做出十分确切的报考指导。这个指导意见,通常都十分精准,八九不离十就会变成现实。
我儿子由LLG保送上了本校的预科。他当然也经过了上述程序,但都是形式,因为早已说好,第一榜第一志愿就会录取了。
LLG的大学预科,与它的高中本部规模相当,更加鼎鼎大名,LLG出身的高中毕业生,都只有1/3能进入本校预科,而且在预科中成绩并占不到优势。余下的名额1/3来自法国其它的高中的最优秀生,1/3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
这个预科由国家统一规制,分数学物理(简称MP)、物理化学(简称PC)、和其它经济文化类好多个专业。其中只有最最顶尖的学生,才有资格学第一分类数学物理(MP)。我儿子有资格进入LLG的MP专业,但在里面的学习成绩就是中游了。这里是法国第一预科第一专业,集中的是全法国甚至许多欧洲和北非国家精锐学生。前面说到,在高中阶段的LLG,亚裔还占强大优势。不过一到预科,这个优势就荡然无存。他所在班级50个人中,就只有1.5个亚裔了(那半个是混血儿)。
在这数年之中,他每天夜里都在凌晨1-2点之间才能睡觉,而早上6点40分就得起床,然后坐地铁赶20公里路程去学校上课。其艰苦的程度,绝不亚于中国的高三,而且是好几年。我们当然给他反复说中国的谚语:“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他在LLG呆的时间,比哪个学校呆的时间都长,学到了极多让他终身受益的东西。他除了读书外,还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到预科时,凭着超常的技术实力,他曾同时担任电脑俱乐部、摄影俱乐部和各俱乐部联合会的三项主席。如果是在美国,要考常青藤名校,这个资历会很有用。但是在法国,用现在中国通行的网络用语就是,然并卵,他考取工程师学校凭的全是考分。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李楚悦
-
欧盟深吸一口气:这也太荒谬了 评论 49阵容庞大!关键时刻,拉美伙伴“力挺”中国 评论 82转头,特朗普就炮轰欧盟 评论 309“中美会谈成果远超预期,是一个非常好的起点” 评论 262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 评论 1113最新闻 Hot